立足课内阅读 回归语文本真
2016-11-16高岳成
高岳成
2016年4月14—15日,第二届全国初中“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竞赛总决赛在湖南省株洲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的600余位实验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多个实验区的13位优秀语文教师登台展示了示范课。我有幸作为榆阳区的一名代表观摩了整个竞赛活动,对“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对实施“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想法。
“引领语文教育改革,回归母语教育原点”,这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宏伟目标和永恒追求。对于一名实验区的语文教研员来说,能在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上发挥指导、引领作用,让“语文主题学习”在榆阳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也是我语文教研工作的宏伟目标。这次观摩了13节“语文主题学习”竞赛课,我感受颇深。我想,让“语文主题学习”真正与新课程理念接轨、与高效课堂接轨、与语文教学本质接轨还需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课内阅读的特点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特点就是课内阅读、大量阅读。正如李希贵校长所说:“语文是学生读出来的、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怎样实现这一阅读目标?单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教材显然是不够的,那只是杯水车薪。怎么办呢?有人说,布置大量的课外阅读。然而,课外阅读又怎能保证每位学生真正完成阅读任务?课外阅读是学生阅读的一种途径,但我们不能完全寄希望于课外。所以“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的关键就在于保证学生在课内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内容。“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教师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当好学生阅读的导师的角色。这次竞赛中,大部分课堂都是学生课内大量阅读的课堂。以“舌尖上的味道”为话题的一课,《粽子里的乡愁》《大钱饺子》《冰糖芋泥》《藕与莼菜》《温一壶月光下酒》群文阅读,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和不同的舌尖味道;以“感恩——那些事·那些人”为话题的一课,以教材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为切入点,对比阅读丛书中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眼泪砸地的声音》,学生在大量文本诵读中感悟成长的内涵,最后朗诵汪国真的诗歌《感谢》,使情感得以凝聚。当然有些课中,老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大量阅读和充分预习,课堂只是学生课外阅读成果的展示、评价。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实现大量阅读的两大途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课内阅读还是要做扎实。一些课堂,学生的阅读是蜻蜓点水的,不能真正走进文本,看似热闹非凡的课堂,实则不是“真语文”课堂。浅阅读、泛阅读、假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要不得的。所以,在“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真正阅读文本,不一定每篇文章都精雕细刻,不一定每句话都挖地三尺,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有所积淀,有所感悟。
二、找准阅读切入的主题
现在有些语文课“字词句强拉硬拽,段篇章条分缕析,重难点深度剖析,满堂灌照本宣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一堂课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想要把所有涉及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然而所有的内容都蜻蜓点水,学生不能真正领悟,老师苦口婆心追求面面俱到,学生却事与愿违面面不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要突出一课一得,就是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在某一方面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文本和丛书文本,找出课文和拓展阅读文本之间的契合点。这个契合点可能是教学目标的提炼,也可能是教学内容的概括,也可能是教学方法的暗示,等等,就是一节“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的主题。这次竞赛中,所有的语文课都有明确的主题。“仰望星空”,“星”是科学之星,走进五位科学家的故事,感受五位科学家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千头万绪一线牵”,“一线”是记叙文的线索,抓线索,读懂叙事性文章;“写照传神,眉目传情”聚焦学习刻画人物的眼睛;“巧解标题,引领阅读”重在教给学生通过解读《水浒》的章回标题,掌握阅读章回体小说的方法;“筛选文章信息,探索自然奥妙”教给学生阅读说明文筛选信息的方法;“平凡彰显大爱”品读小人物身边的小事,感受小人物身上的大爱。这些主题都经过教师精心的提炼和构思,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这些主题是教师施教的罗盘,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教学中,教师围绕主题“聚精会神”突出某个教学内容,不再面面俱到。主题就好比一根线紧紧把教材中的文本和丛书中的文本串联在一起,是实现语文课内大量阅读的关键。一堂课有了主题就好比一个人有了灵魂。人有了灵魂会精神饱满,课有了主题就会精彩纷呈。
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致力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这次竞赛中,大部分语文课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设计听、说、读、写训练的环节。“听”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倾听同学朗读课文然后点评、倾听小组的展示交流然后评价、倾听对方的辩论然后反驳等等都有“听”的训练渗透。“说”的训练在教学活动中指向明确、内容具体。比如:“写照传神,眉目传情”设计看图说话环节,让学生观察一休、鲁迅等人物的图片,以“他(她)的眼——(写照),他(她)——的目光(传神)”的句式说话;“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设计“爸爸(妈妈):你还只是一个小孩子,你要(或不要)……我: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的情境对话,揣摩人物的语气态度。“读”在教学活动中是主要教学手段,有朗读、默读,有精读、略读,无论哪种读都不是空架子,学生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写”是这次“语文主题学习”课堂竞赛教学活动的突出亮点。比如:“仰望星空”学生速读关于五位科学家的文本,结合教师关于颁奖词的介绍,小组合作为自己喜欢的一位科学家写颁奖词,然后全班展示交流;让学生写出对祖国的誓言,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当堂写作训练,学以致用,将阅读感悟转化为一种写作的素材、方法、能力。
四、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
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有的老师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愿动、不愿说。这除了和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因素有关,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课堂上教师恰如其分的教学评价。教学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把火。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的、适当的评价就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火把。这次竞赛中,大部分教师都注重课堂教学评价,虽然都是借班上课,但课堂气氛却很活跃。“你有一双善于发现文章细节的慧眼”“这个小组颁奖词写得好,人更精彩”“你分析得太好了,写得也不错”“你真是个优秀的点评家”“孩子,我觉得你的语文素养非常高”“我特别喜欢你的朗读”“你每一次的分析都是如此的见解独到,是个聪明的男孩子”……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语言,在学生看来是增强自信心的良药。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尽量捕捉学生的亮点,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