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2016-11-16彭敏
彭敏
【摘 要】 本文在分析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创业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论述了创业能力培养途径:调整职业培养方式,提高涉农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创业欲望,规划创业梦想,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创业事业。
【关键词】 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特点;优势;培养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在新世纪的重大举措,如何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需要一批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创业型“领头羊”,来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目前,这些领头羊数量还不算多,因此,培养涉农专业的创业人才,提高涉农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是新时期赋予涉农类职业院校一项重要任务。
一、涉农专业学生创业特点
1、培养目标与社会脱节
虽然很多职业院校制定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但是仍有部分院校的很多专业课程设置时还存在脱节现象,特别是当今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培养目标期待调整。
2、创业资金匮乏
国家连续多年来,非常重视“三农”,对报考涉农专业的学生,实行减免学费政策,正是由于这种政策,吸引了很多自于农村、家庭比较困难学生报考涉农专业。而这些涉农专业的学生中,很多是靠周末兼职、勤工助学等来完成学业。
3、创业支持率低
当今社会上有些人仍然对农民存在很多偏见和歧视,受此影响,学生家长以及职业院校的学生选择涉农专业,不是自己理想的专业,而是能花很少的钱读完大学,获得文凭,跳出农村,因此,他们毕业后是不愿意回到农村,更不想回到农村去创业了。
4、专业意识模糊
由于大家对涉农类专业不够了解,加上社会上对涉农专业有偏见,因此,一部分学生就读农类专业出于学费低,而不是自己心仪的专业;另一部分学生因为高考分数低而被迫调剂到农类专业,这些学生没有清晰的专业意识,缺乏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影响了其专业学习的情绪。
5、创业意识薄弱
虽然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把创新创业放在非常重要位置,国家现在已经非常重视创业,但是由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职业院校教育中对创业教育也只是选修课程或者在网站上进行宣传教育,所以,学生对创业知识了解不多,又由于涉农专业的学生创业环境比较艰苦,因此涉农专业学生创业意识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为薄弱。
6、创业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涉农类创业投资成本较大,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而新型涉农专业创业对技术含量的要求非常高,对高职院校培养的涉农专业学生来说,教学、实习实训时间较少,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很多学生一开始有创业的激情,但是由于创业目标、创业方向均不明确,遇到很多困难,挫伤了他们创业信心。
二、学生在涉农行业创业的优势
1、涉农行业政策给学生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国家近几年制定了很多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如免税支持、小额贷款支持、技术指导等。这些为涉农专业学生的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农业产业也需要更多具有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灵敏经营头脑的复合型人才。
2、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素质
农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具有能吃苦、不怕累、不怕脏等优良品质,熟悉农村环境,热爱农民,对农业生产和需求有一定的了解,有城里人所不理解的感情,这是他们的优势。
三、提高涉农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1、职业院校调整职业培养方式提高涉农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
农业类职业院校应根据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通过调整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模式,结合专业和实践实训,借助国家扶持政策,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1)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农业类职业院校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涉农专业人才的基地,农业类职业院校根据创业人才所需的素质要求调整教育目标。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完善、改革和补充不适宜的创业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将就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改为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定位,以创业意识为导向,以教学、实践模式的跟进为支撑,院校除就业质量跟踪外,还要考虑创业率。
(2)以专业建设促进创业。职业院校应该注重专业知识在创业指导中的作用,鼓励学生能从本专业去寻找创业机会和创业灵感。在专业设置中,学校应该根据新农村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知识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创业能力。
(3)通过实践促进创业。首先,农业类职业院校可以组织涉农专业的学生,实地考查一些鲜花店、种植场、养殖场、园艺场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其管理模式;其次,涉农职业院校应充分了解国家政策,借助国家力量引导和扶持学生创业,在场地、技能、资金等方面对学生创业提供帮助;最后,学院可以提供一些创业方案,开发一些操作简单、风险较小、所需资金较少,容易成功的小型创业项目,供学生选择,来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为毕业后创业奠定基础。
(4)采用导师制指导创业。为了减少盲目创业和被动创业,增强学生创业的主动性,职业院校可以采取导师制指导学生创业,当学生创业遇到困难时,导师提供必要的、及时的、心理上和技术方面的指导与帮助,从根本上提高创业成功率。
2、提高涉农专业学生创业素质提高涉農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
(1)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创业欲望。职业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学生,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回乡创业的梦想与激情,引导学生树立以服务“三农”为荣的信心。每学年有计划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去参观学习,并有计划的安排涉农类有关领导向学生宣传国家支农扶农惠农政策,从而明确专业学习目标,热爱自己的专业,激发专业创业欲望与激情,点燃本专业创业思维火花。
(2)成功经验分享,打消创业畏惧感。不定期邀请企业家特别是涉农行业成功创业人士走进校园走上讲坛,以通过企业家零距离现身说法打消学生在心理上对创业的畏惧感与神秘感,通过分享他们们成功后的喜悦,以增强创业勇气和信心,学习与体会企业家们的创业历程与可贵的创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愿望。
(3)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规划创业梦想。涉农类职业院校要引导学生了解涉农专业发展的前景,对自己及所学专业有一个基本认识的前提下,再结合分析SWOT和行业发展的趋向及发展前景来规划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规划自己将来的创业梦想。
(4)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勇于承担创业风险。抗挫折打击的能力,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因此,职业院校要让学生正确对待风险,学会自我调节,和坦然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旦遇到困难时,要善于分析问题,以免初期的创业失败对再创业的不利影响。
(5)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创业事业。事业要持续发展,继承与创新的能力必不可少。创业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创业之初,跟踪模仿,降低运营成本有时是必不可少的,当事业走上正轨,初具规模,如何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胜出,就需要从产品、营销、管理等各方面不断的创新,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总之,对于农业类职业院校在指导学生创业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创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良好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培养模式为支撑,以创业指导团队为后盾,有实践基地建设为平台,通过一系列、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指导创业教育,为涉农专业学生自主创业实施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维新,白燕.农业高职专业的创业教育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21).
[2] 嵇怡,董慧.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新途径[J].现代企业教育,2012(24).
[3] 肖娇娣.地方高职涉农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J].企业导报,2015(12).
【作者简介】
彭 敏(1967-)女,江苏邳州人,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及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