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辅导员的工匠精神

2016-11-16黄兆凡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职业化高校辅导员工匠精神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工匠精神”的提出及意义,分析了辅导员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培育土壤与方法。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让辅导员工匠精神盛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土壤上;要以历史悠久的中国华夏文化为营养,大力培育辅导员的“工匠精神”,推进繁荣校园文化。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工匠精神”;培育

在国家社会全面发展,追赶世界发展潮流、提出工业4.0的背景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质量、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一、“工匠精神”的提出

在劳动密集的低端制造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强调工匠精神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国家的实体工业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培育其工匠精神。真正追求工匠精神的人做事情,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对事物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悦。然而企业在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时,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同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痴迷很难得到回报。

时代的发展必然呼吁工匠精神,无论是出于对劳动分工专业化的要求或者是对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反省,工匠精神甚至可以认为是支撑现代文明的支柱。我们知道,现代社会的发展基本上可以看做从原始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进化,涂尔干认为人类社会的联结方式从机械团结走向有机团结,社会从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农社会转变到今天联系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职业专攻。而在另一个角度,当物质生产的发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产品本身所蕴含的社会属性将被其经济利益所异化,甚至丧失产品原本具有的文化内涵,这导致部分商家为求眼前利润,追求“短、平、快”。而当今世界做得成功的商品无不是蕴含了极强的文化内涵或历史传承或注重企业文化培养,如同《亮剑》中写道“一支部队的战斗气质往往与其建立初期的首任指挥官的性格有着很大关系”,一个品牌的文化内涵往往与其创立者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让一个作品成功的是其背后蕴含的工匠精神,而要使一份工作变得有意义不那么物质、不那么无聊也需要工匠精神,当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在有激情的混日子,那么这份工作就是一份枷锁,而如果我们怀有工匠精神地去热爱这份工作,那么这份工作就是我们的事业,即便是再普通的工作也会变得非比寻常,也会得到别人的认可。现代社会言之必谈社会的“麦当劳化”,意指整个社会的运作逐渐呈现流水线工作的趋势,责任分工极度明确,科层制的工作环环相扣甚至相互独立,最终结果是一个被解构的世界,个人面对的是一件事情的一个小环节,丧失对整体的了解和兴趣,所有工作所有对象都变成没有意义的事情。在流水线和工厂主义泛滥的年代,在世界范围内的山寨模仿工厂层出不穷,即便是最具有文化涵义的教育事业也将成为工厂,高考工厂林立的社会里确实很难提起素质教育的伟大目标。不仅是教育工厂里的学生叫苦不迭,在现实的加工工厂里,例如富士康的员工抑郁问题,比起“富士康十八连跳”的悲剧,始终默默无闻不懂思考的“肉体机器人”更加让人唏嘘不已。一份再简单的工作,能够做好,同样是可以让人生出彩,例如日本的寿司之神一辈子开店只做寿司,窄小的店面最多容纳六人,他的一生追求绝不是金钱利润,追求的是一种工作中的自我愉悦和满足。工匠精神让无聊的工作变成一个精致的自我欣赏过程。

工匠精神不仅赋予工作意义,还推动着社会变革。新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物质条件发达,无产阶级经过一天的工作之后无力对社会进行思考,并且被资本主义的电影电视、休闲体育等电视节目所填满和麻痹,这是一个细思极恐怖的事实。工匠精神要求之一是对工作本身的不断反思和思考,工作是一个人进行社会实践的最重要方式,通过怀有工匠精神的工作是对社会结构进行实践的主要方式。

二、辅导员工匠精神的内涵

辅导员工作的核心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是把大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大学生从家庭走向高校,再从高校走向社会,校园生活是大学生面向社会的缓冲地带,校园学习阶段让其获得专业能力和求职技能;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锻炼其独立自主、沟通交流、为人处事的能力。

关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中阐释为八条主要工作職责,提纲挈领,面面俱到。然而工作的实际情况却是曲折的,面向学生群体的工作始终是软约束的,一切工作往往存在着信息误解、时间拖沓等问题,同时涉及人数巨大,往往导致辅导员工作的碎片化,在层出不穷、同样的问题一再出现的情况下,辅导员是忙碌的。

我们也能看见有的辅导员能够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爱戴。成功的辅导员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品质,首先是作为一面旗帜,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第二是培养好一批学生干部。要在现有的学生素质情况下更好更快地管理好学生,就必须要有一批得力的学生干部,就像“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培养好一批得力的学生干部是简化辅导员工作的关键途径。第三是以情动人,在工作中建立和学生的情感纽带,用情感的润滑剂理顺工作的各个环节,用真情融入到每个班级的集体建设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效果。第四是充分联动同事和其他学生工作机构及老师等,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学生教育,实现信息共享。

三、辅导员工匠精神的培育土壤

一种精神必定要有一定的文化土壤。放眼世界,辅导员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职业,在欧美的高校当中不存在辅导员这一职业,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诞生和使命是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分不开的。

辅导员工匠精神的培育土壤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当代实际国情成功结合的产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高等教育必定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基础工作的,必定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贡献的。其中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当代社会建设打开新局面的利器,是指导辅导员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宝,作为一种工作理念的辅导员工匠精神是盛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土壤上的向阳花。

辅导员工匠精神的培育土壤之二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华夏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星光璀璨,经过了百家争鸣到崇尚儒学兼容并包的局面,儒家文化如今遍布全球的事实证明了其成功和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助益。有关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建设的成功结合,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到的爱岗敬业,是辅导员工匠精神的土壤之一,试想人们对于工作岗位的追求仅仅是图个饭饱或经济利益的话,那么当代社会一定是一个冷漠而处处产生矛盾的社会。辅导员工匠精神的内涵中包括了辅导员对自我职业的热爱,能够在工作中愉悦自我。除了对工作的认识之外,辅导员工匠精神的所指对象是其“产品”—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是学生工作,做好对人的发展工作,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顺应人的天性发展,把握客观规律,这些都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虞晓东,李建伟,胡凌燕,张康德.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质性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79-81.

[2] 刘进.理论与实践: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现实悖论[J].江苏高教,2010.02.108-111.

[3] 史慧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困境的伦理分析与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2.125-128.

[4] 胡建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标准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08.41-44.

[5] 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06.6-10.

[6] 汪中求.日本工匠精神:一生专注做一事[J].中国自行车,2016.01.152-153.

[7] 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6.07.72-75.

[8] 青木,李珍,丁雨晴,屠丽美.德国“工匠精神”怎么学“慢工细活”不浮躁[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6.03.69-70.

[9] 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08.54-59.

【作者简介】

黄兆凡(1989-)男,广西桂林人,法学硕士,桂林理工大学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化高校辅导员工匠精神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