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特勒反犹原因探析

2016-11-16刘锋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希特勒

刘锋

【摘 要】 本文认为希特勒反犹主义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母亲之死与犹太人有关;病态的性压抑和妒忌心理;外甥女之死与犹太人有牵连;一战德国战败投降与犹太人有关;社会达尔文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实现政治理念的需要。正是希特勒的偏见和憎恶情感才导致了他在执政后大肆屠杀犹太人。

【关键词】 希特勒;反犹;原因

在希特勒执掌德国政权的短短12年间,大约有600万犹太人遭到杀戮,为此他被很多人称为二十世纪的头号恶魔之一。希特勒从一个纯真的少年转变为一个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的刽子手的过程中,他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当时德国所处的社会环境起了重要作用。

一、母亲之死与犹太人有关

1907年1月,希特勒的母亲克拉拉·波尔兹尔因胸痛难忍登门拜访了犹太医生爱德华·布洛克,希望找出病根。布洛克的诊断结论是—癌症。考虑到病人的承受能力,他将诊断结果私下里告诉了希特勒,并指出唯一的希望是进行外科手术。

希特勒听从医生的建议,让林茨城“姐妹慈善医院”卡尔乌尔班医生主刀为母亲做了手术—切除一个乳房。同年10月,克拉拉·波尔兹尔病情恶化,生命垂危。面对此景,希特勒再次向布洛克医生求救。医生认为,必须采取激烈的治疗手段方可,且“治疗方法不仅危险—伤口需上大剂量的碘酒—而且花钱也极多”,因为“病毒已转移至肋膜”。[1]

希特勒对布洛克医生的治疗方法表示同意,在这期间,他日夜守候在母亲身边无微不至地照料她。尽管如此,克拉拉还是在这年的12月21日凌晨离开了人世,希特勒坐在母亲身边,脸色惨白。对于当时的情形,布洛克医生这样描述:“在我的整个生涯中,我从未见过有谁像阿道夫·希特勒那样悲痛的”。[2]

母亲痛苦地死于癌症给希特勒带来了身心痛苦、愤恨和罪恶感,他把母亲的死因归咎到布洛克医生身上,并由此产生了对犹太医生的憎恶感情。

二、病态的性压抑和妒忌心理

希特勒很保守,不敢公开追求任何一位女性,而且处处谨慎小心。希特勒年轻时在希皮塔耳度假期间,一天在牲口圈里邂逅了一位挤奶的姑娘,姑娘对他颇具好感,表达了与他进一步交往的意愿。希特勒见状,一时竟不知所措,调头就跑,慌乱中还将一桶鲜牛奶打翻在地。

在维也纳流浪期间,希特勒结识了好友库比席克,两人经常一起在兰德大街散步。有次在兰德大街散步时,他们遇见了一位“外表庄重,身材苗条,高挑”的姑娘,她的名字叫做斯特芬妮·詹斯坦。希特勒对她一见钟情,但是又不敢向她表露自己的爱慕之情,只是私下里为她写了许多诸如《献给爱人的歌》这样缠绵悱恻的情诗(从未寄出过)。斯特芬妮此时即将与一个中尉订婚,对此不予理睬,使得希特勒备受打击。[3]当库比席克在音乐学院的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同学前来拜访他们时,希特勒竟当面大闹一通,并在这位漂亮的女同学走后大放厥词:“女人求学,那是胡闹”。他在伯格戏院或歌剧院看戏时,也不愿意与打情骂俏的女孩子们坐在一起。[4]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曾企图趁海因里希·霍夫曼外出之机,与他17岁的女儿亨利埃特接吻,但遭到拒绝,这使希特勒大为恼火。[5]总之,在维也纳时期,希特勒虽然已经二十出头,但从来没有同女人发生过任何关系。

希特勒青年时与女性交往的失败经历使他将这种病态的性压抑和性妒忌转移到对犹太人的无理谩骂之中,“粗野的犹太人诱奸天真纯洁的基督教女郎,从而玷污了她们的血统”。鲁道夫·奥耳登曾指出:“希特勒反犹主义的根源之一可能是他在性方面的壓抑妒忌心理。”[6]这是有道理的。

三、外甥女之死与犹太人有牵连

吉莉·拉包尔是希特勒的外甥女,他同父异母的姐姐安吉拉的女儿,也是他一生当中最深爱的女人。据汉夫施坦格尔说,他对吉莉是如此迷恋,以致“常常围着她的屁股转,眼中含着痴情,装出热恋的样子”,“每次都像一头温顺的羔羊跟着她”。[7]他甚至准备与吉莉结婚,正因为希特勒对吉莉爱得如此之深,他严格限制吉莉的社交活动,将她的活动范围局限在饭馆和啤酒馆内,不让她与陌生男子接触,不准她在外面过夜,并且以保护她的安全为由,派人24小时跟着她。

希特勒之所为让吉莉非常反感,在绝望之余于1931年9月的一天举枪自杀。希特勒闻讯后两天两夜不饮不食,烦躁不安,颇有寻短见的迹象,他在吉莉的墓碑边哭泣了一个晚上,一连几个月都郁郁寡欢。关于吉莉·拉包尔自杀的原因,威廉·帕特里克·希特勒(希特勒的侄子)的母亲布里吉·伊丽莎白·道林对汉夫施坦格尔说过:“林嗣的一位犹太人—绘画教员使她怀了孕”。[8]

希特勒曾向他的秘书克里斯达·施洛德透露说:“在我的生命中,只有吉莉才能真正激起我的情欲,唯一能使我将我的生命与她联结在一起的女人是吉莉”。[9]吉莉是希特勒一生中的挚爱,现在她的死却与犹太人有牵连,希特勒对犹太人充满怨恨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一战德国战败投降与犹太人有关

犹太人在战争末期及尔后革命时期的种种表现,使希特勒对之充满了仇恨。1918年11月7日,慕尼黑爆发了由犹太人库尔特·埃斯纳领导的武装起义,许多士兵也卷入其中,他们很快就占领了慕尼黑所有的军事要冲,路德维希三世仓惶出逃。此后,德国主要城市如法兰克福、卡塞尔、科隆、汉诺威、杜塞尔多夫、莱比锡、马格德等都爆发了革命。[10]

当革命风暴席卷德国全境时,希特勒正在后方医院养伤,对此传闻持怀疑态度。直到一群身穿红色衣服的水兵涌进他所在的病房,极力劝说病人们起来革命时,他才确信德国国内发生了严重的叛乱事件。希特勒原本就对布尔什维克主义心存芥蒂,又见这些水兵“谁都未上过前线,现在他们却在国内高举红旗”,[11]而且领导者中有三个是“犹太人”,就更恼怒不已。他认为德国在战场上并没有失败,带来失败的正是这些犹太人。

希特勒认为犹太人处处在掌权:罗莎·卢森堡在德国柏林,贝拉·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在俄罗斯莫斯科等等。而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海汀的话进一步佐证了他的观点:“哪里通过了失败主义和奴颜卑膝的政策,那里的主持者肯定是犹太人无疑。共产主义和布尔什维主义的先锋肯定是犹太人,这是一条规律。”[12]

五、社会达尔文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

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当时的德国是较为盛行的一种社会思潮,它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生存斗争中发展的,强者和适者能够生存下来,而弱者只有灭亡。代表人物有威廉·伯尔舍和医学家阿尔弗雷德·普洛埃茨,前者把劣等人种比作“病毒”,后者公然主张对弱者和劣等人种采取肉体“灭绝”。[13]这两人的著作希特勒可能拜读过,对他在反犹问题上的转变起了关键作用。

希特勒还读过由林茨的冯·利本弗尔斯创办的《东方天坛星》杂志,并从中汲取了营养。该杂志秉承的宗旨是:“实际运用人种研究成果,用保持种族纯洁的方法,保持欧洲的优秀种族,使之不致毁灭”。[14]言下之意是消灭雅利安人以外的黑人和混血种人,让雅利安人主宰世界。

疯狂的反犹主义者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和埃卡特对希特勒反犹思想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埃卡特把罗森堡看成是“共同反对耶路撒冷的战士”。罗森堡则撰文抨击道:“犹太人为世界万恶之源;世界大战和赤色革命都是复国主义者策动的,他们现正与共济会密谋,企图接管全世界”。[15]

犹太人被说成万恶之源,是未进化完全的野兽。德国人则被吹捧为优秀种族,这样就诞生了一门“种族学”。犹太人被禁止任教,他们成为大学课程中的攻击目标。这在物理学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亚琛技术学院的威廉·缪勒教授就在其著作《犹太人和科学》中指出:“有着一个要玷污科学从而毁灭文明的遍及全世界的犹太人阴谋”,在他看来,“发明相对论的爱因斯坦是头号恶棍”。[16]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1905年到1931年的短短二十多年间,就有10位德国犹太人因对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被授予诺贝尔奖。难怪希特勒曾说:“假若所有犹太人都不比斯坦(电话接线员)聪明,那就不会有麻烦”。[17]

六、实现政治理念的需要

豪·斯·张伯伦在《十九世纪的基础》中对犹太种族的历史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从闪族(或者说贝都因族)与希地族混血开始,最后到与亚摩利人(属于雅利安人种)混血为止。按照他的论述,犹太人成了一种“消极的”种族,是“杂种”,且“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到了可悲的程度”。[18]

但就是这样一个被称为“杂种”的民族却几乎垄断了德国的各行各业,当时从事医生、教师、商人、律师等职业的都是犹太人,“办公室里犹太人充斥。几乎每一个办事员都是犹太人,每个犹太人都成了办事员……在1916—1917年间,几乎全部生产工作都是在犹太人的财政控制之下”。[19]希特勒三次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都以失败告终,对于失败的原因,他曾对自己的妹妹保拉坦露过心声“在绘画方面失败,完全是因为艺术品的买卖被掌握在犹太人手中。”[20]

希特勒对犹太人没有好感是可以理解的,他在典当自己的大衣时还上过犹太人的当,而且他发现犹太人有道德污点“任何放荡淫秽的事情,犹太人都牵涉其中,卖淫和贩卖妇女大部分是犹太人干的”。[21]因此,大多数德国人和希特勒一样,都对犹太人感到厌恶。希特勒为了实现他自己的政治理念需要—夺取政权,向德国民众谎称:犹太人掠夺了国家的财富,他们生活贫困是犹太人造成的。这大大加深了德国民众对犹太人的仇恨心理。

综上所述,希特勒反犹主义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挚爱的母亲和外甥女之死,病态的性压抑和性妒忌心理,德国战败投降带来的国家贫困和动荡,所有这些都与犹太人息息相关,加之受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希特勒对犹太人充满了偏见和敌意。正是希特勒的偏见和憎恶情感才导致了他在执政后大肆屠杀犹太人。

【参考文献】

[1][2][3][4][5][7][8][9][10][11][12][14][15][17][20] (美)约翰·托兰著,郭伟强译.从乞丐到元首(希特勒一生)[M].北京:同心出版社,1993.

[6][16][18][19][21] (美)威廉·夏伊勒著,董乐山等译.第三帝國的兴亡(纳粹德国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79.

[13] 赵望尘.战争狂魔希特勒[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刘 锋(1985-),湖北巴东县人,历史学硕士,中学历史教师.

猜你喜欢

希特勒
新纪录片公开希特勒神秘癖好
中国大使灌倒希特勒
空中飞人希特勒
希特勒钟爱兴奋剂
希特勒在波兰呢
刺杀希特勒
都一样
希特勒看电影
犹太人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