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素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础

2016-11-16赵燕

广东教育·高中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标小题原文

赵燕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课标卷必考的第一道阅读题,其内容涉及历史学、文化学、经济学、政治学、文艺学、美学等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文化含量丰富,人文价值深厚,尽管文段行文简明精炼,总体上通俗易懂,但部分内容的陌生感、思维的大容量、多种能力的综合考查依然让许多考生望而生畏,要么硬着头皮读个“皮毛”,一遍两遍不知所云;要么放置最后,潦潦一读,随便一选;甚或时间紧张,不看文本,只勾选择。殊不知,论述类文本的难度和陌生感也正是其优点所在,且语文试卷的厚度和温度也恰体现于此。故论述类文本的高三复习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做题方法的指导,更要知晓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积淀拓深,才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能力提升。

一、论述类文本的考查特点

(一)知识覆盖面广,注重语文学科能力、语文素养甚至文化素养的综合考查。

从选文看,2013年课标卷2文章节选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一文,原文既涉及到商周历史、甲骨文金文等有一定深度的知识,也涉及到对《说文解字》《左传》《国语》等文献的阅读理解;而卷1的文章也涉及到对古代典籍的理解。2014年课标卷1文章节选自王晓旭《美的奥秘》一书中关于悲剧的一章,虽然内容接近普通人的生活,理论浅显易懂,但属于美学范畴,和多数考生也有一定的审美距离,要准确无误地解答题目,不仅需要阅读文本而且要对文本所讲述的美学原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卷2文章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一文,原文涉及汉唐时期的具体的法律条文。2015年课标卷1文章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一文,虽然简明精炼,条理清晰,但涉及宋代金融的一些概念,如债务人、债权人、通货紧缩、收益支配权等,这就要求考生有相应的知识,不单单是读懂原文那么简单。卷2文章节选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一文,虽理论明白浅显,但内容属于接受美学范畴,好像是专家学者才会研究讨论的学术性课题,虽说与社会上一般人民群众的书刊阅读、艺术欣赏也有密切关系,但对于考场上的考生而言,陌生感还是不言而喻的。2016年课标卷2文章摘编自格非的《塞壬的歌声》,格非精辟入微地阐述了他作为一个先锋小说家和学者型作家,对小说写作的奥妙、细节、方向等方面的独特感悟。非常个性化的感悟和表达对于对小说接触并不广泛的考生来讲,难度可想而知。

从题目设置看,更注重分析综合、逻辑推理等综合能力的考查,甚至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了文言文阅读能力。如2013课标卷1第一小题的B选项,要准确判断此项,就要看能否准确理解原文所引的“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句中的“其”的指代内容。卷2第一小题的B选项需准确理解原文所引的“江中有鸑鷟 ,似凫而大,赤目”句。2014年课标卷2论述类文章涉及汉唐时期的法律条文,而第一小题的各个选项和第三小题的A选项,不仅全面细致地考查了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而且考查到了不同时期法律条文的细微差别,这就要求考生要充分读懂这些文言形式的法律条文。2015年课标卷1、2016年课标卷1和3都有类似的考查内容。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目的选项不仅可能是某个词语的另种表述,也可能来自某一自然段,也会是跳跃几句的综合理解,也可能是全文的综合考查。如2014年课标卷2第三题的C项,由原文第一段的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第二段汉唐相关法律的发展,到第三段宋代已经形成了一个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来整合成句,表述为这个选项。2015年课标1卷的第三题也属此类考查方式。

2014年课标卷2第二小题B选项考查到行会是否属于政府机构这一问题,仔细研读原文,并没有语句明确说明是或不是,这就不仅需要考生从字里行间去大胆推测,同时也要求他们有深厚的文化素养。2015年课标卷1第二小题的B项考查的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谁发行的问题,也属于文本之外的内容。而这个选项恰恰就是这道题的答案,若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阅读视野,单靠考场的阅读是不能准确解答这个题目的。

综观历年来的选文,涉及到了历史学、文化学、美学艺术、经济法律等领域,而且多古典文献的引用,知识覆盖面广,文化素养要求高,不仅要求考生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要求考生有比较深广的阅读视野。而题目设置上,已不仅仅是文本理解能力的考查,甚至涉及到了对与文本相关却在文本之外的内容的考查。这些题目区分度大,失分率高,凸显着文本及其考查的文化含量、人文价值与考生对自己正在经历着的周边的关注度。这就要求我们平常的阅读训练,除题目外更要注重文本的人文价值、思想情怀。而要完成题目,不仅仅和学生的认真细致相关,与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关,更和他们的阅读视野、文化素养相关。

(二)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并重,注重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的考查区分。

论述类文本,虽然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但从选材上看,贴近现实,注重时尚,题材宽泛,内容“新”而“广”。选文以当今人们普遍关注或是对人类生存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或是亟待解决的有很强现实性的材料为定位点,虽说文章总体上也较为平易,所选的文本大多是社会科学论文,但也不排斥随笔、评论。2013年课标卷1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的年代的考据和推究,看似一个学术观点,但也隐含着实事求是、立论要证据充足的观念。2014年课标卷2《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一文,从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谈到汉唐时期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条文,再到宋代食品市场空前繁荣造假售假情况下政府和民间对食品安全齐抓共管的法律举措,尽管谈的是古代的事,但有没有隐含对今天食品安全监管的反思和批评?2015年课标卷1《宋代信用的特点和影响》,对今天的信用体制有没有投射?卷2谈的是接受美学的问题,但对于我们高三学生的阅读提升来讲,不能说没有任何指导意义。2016年课标卷1,甲骨文遥远,你不能说对现在生活没有影响,就像一个学生给我说的,“论述文的涵盖量最大,知识最丰富,最能引发我种种思考,写作和阅读甚至在生活的过程中,都能不自觉地想起它。”(李童)而有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文字,根本就读不进去,阅读品质的优劣立显。

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并重,注重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的考查区分,这是论述类文本考查的一大特点,它要求我们在日常的课堂中,必须思考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趣味和品质,怎样丰厚学生的文化素养。

鉴于此,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备考中,阅读是最重要的,而很多时候,我们的论述类文本复习课成了数学一样的解题推导课,成了ABCD与文字纠缠不清的鸡零狗碎解剖课,而忘了论述类文本本身的美。怎样让学生感受到论述类文本的魅力,知道你是在上语文课而不是数学课,这是我们高三容易忽视但绝不能忽视的一个课题。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

(一)给规范、套思路、背术语。

这一策略也许是最快得分的捷径,但也是扼杀思考的最有效管道。给学生一个宽敞的阅读空间和思考空间,才能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

比如,2014年课标卷2《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你可以用10分钟,ABCD与原文一一对应,飞速地用“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因果混乱”等术语将正确答案解析出来;你也可以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原文, 用课件给学生分享今天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以及事件之后的深度追踪等等,然后一起探讨分析,再拿出今天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举措等条文规定及相关的学术文章来让学生阅读。在什么样的课堂上,学生思考得多而主动,能提升阅读能力,增强阅读兴趣,拓展阅读视野,我们都清楚。很多时候,题目不在多,在于揣摩和思考,不是我们给学生讲了多少道题,而是学生读了多少、思考了多少、有多少自己的体悟。

再者,高三本就讲题做题时间比较多,有时候老师自己也觉得枯燥,可在课堂上安排6~10分钟的读书时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一些历史学、文化学、经济政治学、美学等论述类文本。如果学生能有一点自己的感悟,或许更有意义吧。当然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来给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领域的论文,长期坚持,相互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视野也会有很好的拓展。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心境也会渐渐宽广敞亮,可以从容地应对一些进退和取舍。

(二)论述类文本不仅仅是用来练习和测试的,也可以此引导学生拓展视野,成长身心。

论述类文本阅读,单单就做题讲题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因为陌生感会让很多考生心生畏惧,但每一篇阅读文章又都是鲜活的,甚至是贴近我们的生活,有它自身的人文价值、思想意义。怎样用好这些文章,让它不仅仅是一次题目的练习,更是一次思想的历程,这既是我们高三备考的课堂追求,更是高三教学的价值所在,因为学生很快要面临的不仅仅是高考,而且是成年后的第一次人生选择。而论述类文本阅读不只是一篇关乎分数的文字,更是有温度、有生活的活生生的思考和体验,想想高考阅读题目,宋代人的信贷与今人的信贷有没有比对,古人的食品安全监管举措有没有影射今人的监管举措,更不要说我们平时练习中丰富多彩的文章!

所以,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备考,不仅仅是设题陷阱、词语比对的讲解,更重要的是文本内容的解读和拓展。用历史学的文章去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视野,用文艺学美学的文章引导学生提升文化文学修养,用法律、经济学的文章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用经济政治学的文章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让他们能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和时间中维护好自己的知识更新,思想处于开放、活跃状态,有吸纳新鲜事物的意识,有检讨自己缺陷的气度,不至于固步自封,或以高分而洋洋自得,或以低分而怨天尤人。一篇文章,看你怎样引导,怎样解读,当然,你给了学生什么,学生也会提升什么。

高考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传统,怎样引导学生承继传统,关注生活,关注他正在经历的这个社会,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引导他不仅眼光在周围,更要回溯到遥远的古代或者遥望并不遥远的未来,这该是我们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要思考的。

猜你喜欢

课标小题原文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