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荷兰、芬兰、瑞士应用科技大学的组织架构比较分析
2016-11-16张伟丁彦
张伟 丁彦
摘要:本文首先阐释了应用科技大学组织架构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德国、荷兰、芬兰和瑞士四国的应用科技大学组织架构的共性和差异,并结合我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应用科技大学 组织架构 比较分析
大学组织架构不仅在使命、功能等方面存在异同,而且在外部介入、学科组合方式、机构设置及权力配置等方面都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欧洲国家,应用科技大学发展迅猛,笔者通过比较和分析德国、荷兰、芬兰、瑞士四国应用科技大学的组织架构,希望对我国应用科技大学组织架构的研究与实践有所启发。
一、应用科技大学组织架构的重要性
组织架构是整个组织运行的关键,也是组织运作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组织生命的强弱。大学管理的组织架构,是指大学实现其宗旨和功能的组织形式、内部管理层级的划分、机构的设置,以及不同层级之间、不同组织与机构之间相互关系和职能的规范与界定。
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大学组织架构是大学发展与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大学发展的重要指标。大学管理的组织架构由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决定,同时也是内部管理体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其合理性与适用性如何,对大学管理体制效率的高低、大学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具有重要影响。
大学组织架构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对于应用科技大学而言,它的组织架构同样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质、内涵,以及应用科技大学组织架构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应用科技大学的组织架构是指应用科技大学在组织定位的引领下,在职责、职权等方面分工协作的体系。具体而言,应用科技大学的组织架构包括应用科技大学组织的分工形式、层次等级、分校组织架构、权力划分、协作机制等内容,其对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德国、荷兰、芬兰、瑞士应用科技大学组织架构的共性
德国、荷兰、芬兰、瑞士四国应用科技大学在组织环境、组织特征、组织结构这三个方面存在共性。
1.组织环境:国家(地区)的立法保障
德国、荷兰、芬兰、瑞士四国应用科技大学在建立之初,基本都建立了各自的大学章程,通过了国家或省、州级立法机构的立法保障,并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地修订相关制度,保障了应用科技大学的健康发展。
如德国在1976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总法》中规定,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文凭与综合大学文凭具有同等效力。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也从立法角度给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并给予相应的经费资助,实行依法治教。荷兰于1986年颁布《高等职业教育法案》,确立了应用科技大学与大学教育同等的法律地位;1996年,荷兰颁布《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法》,首次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开。芬兰于1995年通过了《多科技术学院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与普通大学并行的应用科技大学教育体系的地位。瑞士应用科技大学有法律保障和联邦政府的支持。
2.组织特征:管理的垂直化
德国、荷兰、芬兰、瑞士四国应用科技大学的组织结构体现出应用科技大学组织运行的上下行机制,管理垂直化是它们共同的组织特征。这种管理垂直化,是指应用科技大学决策系统的高度集中化,类似于金字塔模式,学校政策措施的传达严格按照行政方式逐级向下贯彻落实,最终传达到每位教师。教师通过向学校管理层反馈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管理层通过听取意见,来评价决策的执行度。这样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两种运行机制:第一种,上行机制。它由学系、学院、学校逐层的教授会组成;第二种,下行机制。是指高层的决策制定到底层的贯彻执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构架将自己的意见传达至学校顶层。德国、荷兰、芬兰、瑞士四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共同做法是,具体的学术事务由上行机制来解决,非学术事务由下行机制来解决。如董事会制度下的大学组织,由董事会任命的主要高层领导和分权委员会处理校内战略规划、发展使命等重大问题,而来自底层的教授对学术性事务具有发言权。
3.组织架构:专门负责生产实践的机构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一大特色就是普遍实施二元培训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人才学校,设有相应的机构,实现校企对接,安排学生实践和实习活动。
荷兰引入了教授席位,将教育、专业实践和实践导向的研究联系起来,学生也可参与这些项目。研究队伍与公司、机构所在地方、地区、国家乃至国际层面保持合作关系,共享知识,开展应用性研究,挖掘新知识。
芬兰设有合作理事会,主要了解教育需求,确定支持地区工商业发展的科研目标。
瑞士以产业需求为科研导向,强调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注重与产业界开展合作。
三、德国、荷兰、芬兰、瑞士应用科技大学组织架构的差异
德国、荷兰、芬兰、瑞士四国应用科技大学由于所处的环境、文化、背景不同,它们的组织结构不仅在使命、功能两个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分校组织架构、内部治理模式、学科组合方式、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配置等方面都存在不同之处。
1.分校组织架构不同
(1)联邦制模式
联邦模式属于联邦系统分权管理模式。德国和瑞士的应用科技大学多采用此模式,它是中央政府和各政府合作管理高等教育的制度。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各邦立应用科技大学的管理权仅限邦内,并接受国家应用科技大学的管理和监督,各邦可以建立各自的邦属应用科技大学。
(2)中心控制模式
中心控制模式主要由校总部、地区中心和学习中心三级管理架构组成,它比较适用于较小的国家和地区,荷兰和芬兰的应用科技大学多采用此模式。中心控制模式是由总部统一派遣人员,各分支机构不拥有自治权。校总部通过地方分权政策,将各类事务传达给各地区,并设立地区中心和学习中心,负责协调学习中心的关系,并提供支持。
2.学科组合方式不同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主要学科专业包括农林 (食品营养)、工程学、经济(经济法)、社会服务、行政管理与司法服务、计算机技术、卫生护理、设计、通讯传媒等。荷兰应用科技大学主要提供以下七个领域的培训:农业、技术、经济与服务、卫生保健、行为和社会、文化与艺术、教师培训。芬兰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科设置分为人文和教育、文化、社会科学、工商管理、自然资源与环境、技术、通讯和交通社会服务、健康和体育、旅游、餐饮和服务。瑞士应用科技大学学科专业设置主要偏重机械、金融、管理、酒店服务等领域,以及化工、制药、电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endprint
3.研发政策和途径不同
从1985年开始,研发活动已被明确认定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任务,最近又修正为在所有联邦州,研发活动是成为应用科技大学的官方任务。从1992年开始,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研发活动在应用研究发展项目资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荷兰政策认为应用科技大学知识功能的发展包含研发活动,并使专业实践受益,还设立专项基金,以繁荣应用科技大学研发活动进一步发展,促进研发团队的建设。芬兰应用科技大学被要求开展研发活动,以适应区域商业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在未来商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领域建立国际卓越战略中心。瑞士应用科技大学被要求进行应用研发活动,并且培育知识与技术之间的转化,联邦和各州都提供专门的研发活动经费,包括一些基础基金。
四、我国应用科技大学的组织架构
职业教育一直在不断变革,随着《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速度加快,职业教育从强调“技能型人才”向“技术技能型人才”迈进,“技术”两字的加入,对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同意建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函》,同意建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这是我国首个应用科技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前身是1985年中国政府和德国政府合作建立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在天津中德培训中心的天津职工工业技术学院和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的基础上,组建了新的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11月,通过整合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图书馆教育资源,教育部同意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该校设有10个教学单位,共有43个专业及方向,其中本科专业3个、1个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有15门国家级精品课,17门市级精品课;有数控技术中心,液压与气动、电机自动化机械手技术实训中心3个校级实训中心,共有实验实训室、实训车间、体验中心等校内实训场所共计186个。
作为应用科技大学顶层设计的组织架构,是应用科技大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比较德国、荷兰、芬兰、瑞士四国的社会文化、教育传统、管理理念等差异,我们不难发现,这四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在组织架构方面有诸多共性,但也存在本质的区别。因此,我国应用科技大学应立足本国国情,合理借鉴他国经验,努力在组织环境、分校组织架构、内部治理结构和学科组合方式等方面形成自身的组织架构和治理模式。如组织环境包括加快立法进程,分校组织架构包括分权管理、合作共赢,内部治理结构包括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互相制衡,学科组合方式包括探索多种模式。应用科技大学大学只有建立“依法办学、教授治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才能在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方面实现突破,才能促进职业院校顺利实现转型,从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应用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任少波.重构细胞:大学管理组织架构改革的基础[J].高等教育研究,2004,(5).
[2]罗伯特·伯恩鲍姆.大学运行模式——大学组织与领导的控制系统[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德祥.高等学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邱奎等.欧洲应用科技大学办学模式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9).
[5]李福华.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组织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6]丁彦,张伟.国外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研究综述——以德、荷、芬、瑞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4,(3).
[7]孙诚,杜云英.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
[8]邱奎,刘东燕,黄林青.欧洲应用科技大学办学模式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国际视野下应用科技大学的组织架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820001。
(作者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