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台、架构、机制看地方党报媒体融合路径选择
2016-03-03鲍闽张浩清
鲍闽++张浩清
内容提要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福州日报社从采编平台重建、组织架构重组和运行机制重造三个方面人手,进行了积极尝试,成效明显,业界评价“思路清晰、举措实在”。
关键词 融合 转型 采编平台 组织架构 福州日报
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实现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既是中央的战略部署,也是地方党报新一轮改革创新发展工作的主要内容。
福州日报社近年来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工作,福州市委、市政府也对报社改革发展创新工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2015年12月l6日,福州日报全媒体中心正式运行,移动客户端产品“掌上福州”APP也同步上线。福州报业在媒体融合道路上踏出坚实一步,业界评价“思路清晰、举措实在”。
一、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从2013年7月起,福州日报社就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着手全媒体筹建工作。首先,与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全媒体采编软件平台。接着,福州日报社旗下的《福州日报》与福州新闻网组成媒体融合体,先行先试,推进融合。2015年6月,福州日报全媒体中心改造工程启动,9月建威并投入运行。
福州日报社媒体融合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2015年7月、8月,福州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先后研究通过了《福州日报社改革创新发展方案》。《方案》明确提出,3年内总共给予报社4000万元的资金扶持,支持建立全媒体指挥中心,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等各项改革创新发展工作。2015年9月,《福州日报》采编系统再造与平台建设项目被列入福建省2015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点扶持项目,给予50万元的资金扶持。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福州日报社主要从平台、架构和机制等三个方面入手:
(一)重建采编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1.开发建设全媒体采编平台
2013年底,福州日报社投入230万元,依托战略合作伙伴北大方正公司,学习借鉴台湾联合报系、南京《现代快报》、上海《新民晚报》、广东《广州日报》等先进媒体经验,结合报社实际,反复调研论证,分期推进全媒体采编平台建设。同时,改造升级采编软件系统,让纸媒发布和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网站、手机移动终端、手机报、户外阅报栏信息发布等新媒体发布的接口保持数据链接,使纸媒发布与新媒体发布在同一套采编系统中运行,为报纸、新媒体新闻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跨媒体的报网互动和报网融合,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技术基础。
随着媒体融合步伐的推进,2015年9月,报社又与北大方正公司多次沟通,对采编软件系统进行修订完善。经过几轮修改,目前,全媒体采编业务系统已成为全媒体“中央厨房”,实现舆情线索汇总、记者去向统计、记者实时派工等一体化功能。同时,在PC端、手机端,采编人员可随时随处提交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备类新闻素材。稿件汇总入库后,同步分发到纸媒、网站、新媒体等不同稿件库编辑、签发。
2.整合改造全媒体办公场所
2015年9月投入试运行的福州日报全媒体中心,总投资260万元,总面积1275平方米。改造工程敲掉了报社七楼办公室、健身房之间的lO多面墙,形成统一的大开间、敞开式办公室,设置了音视频直播间,添置了全新的办公桌椅、办公电脑、网络系统等。
(二)重组组织架构,提高运行效率
当然,“聚”在一起办公不仅仅带来物理意义上的变化,更为接下来复杂的“化学反应”打下基础。
在纸媒原来的组织架构中,《福州同报》下设总编室、采访部、编辑部、专副刊部、美术部、县市记者部、群众工作部、经济部和福州日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福州新闻网下设采访中心、编辑中心等,各部门分散在报社的二楼、六楼、七楼和九楼。目前,福州日报全媒体中心正逐步取消传统媒体的组织架构,建立全新组织架构:全媒体指挥中心、全媒体采集中心、全媒体编辑中心、全媒体发布中心、全媒体专副刊中心、全媒体市场推广中心,以绿、蓝、红等不同颜色对办公区域进行区分。在新的组织架构中,采编人员不再分散办公、单兵作战,而是以全媒体指挥中心为核心,实现一体化的采、编、审、发全媒体流程。
(三)重造运行机制,激发媒体活力
福州同报全媒体中心试运行期间,先后出台了《全媒体指挥中心工作制度》《全媒体发布稿酬分配办法》《全媒体信息采集机制》《全媒体稿件发布机制》《全媒体内容编辑机制》《全媒体稿件审核机制》《全媒体经营业务拓展机制》《全媒体运行技术保障机制》等暂行规章制度,保障了全媒体中心安全、有序、快捷、高效运行。
全媒体指挥中心实行“三班制”、重大(突发)响应机制,值班总指挥对指挥中心白班的工作职责、工作成效负总责;信息总监负责每天的信息汇总、筛选、研判;编辑总监统筹指挥编辑工作,审核待发布稿件;新媒体总监负责及时上传、汇报网络热点、线索、舆情。此外,信息组、编辑组、技术组、快速反应组也都备司其职、相互配合,服务于新闻全时全媒发布的“生产线”。
二、全媒体运行带来的新改变
新平台、新架构、新机制,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变化。
(一)新平台:保证了导向,激发了创造力
北大方正全媒体采编业务系统与全媒体中心全部投入运行后,线上线下一体发展,既激发了媒体的创造力,让传统媒体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又因为实行了统一把关、统一审核,确保了舆论导向正确、新闻出版安全。
在线上的软件平台中,各媒体实现了信息统一收集、汇总、分派,稿件统一编辑、把关、发布。在线下的硬件平台中,备部门、备媒体间的物理距离被拉近了。因为“在一起”,面对面沟通,互通声息,采与编、新媒体与旧媒体同台发力,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创造力得到激发。
(二)新架构:新闻生产更丰富更快捷更有效
以6个全媒体分中心为主导的新组织架构,打破了原来的层级式管理,往扁平化管理、大部制管理方向靠拢,中间层级变少,多余程序简化,管理结构优化。在全媒体中心,实时策划指挥变多了,采访、编辑、审核、发布变得越来越快捷、高效。
(三)新转变:采编人员向“多面手”转型
对于记者而言,一天不再是只截稿一次,而是多次发稿、及时发稿、全媒发稿;采访的方式也改变了,要实时反馈采访情况,并根据后方指挥中心的指令,补充采访相应内容;记者发稿的形式也变得多样化,要会写、会拍,还要懂得录像录音。对于编辑而言,从以前的单纯处理版面稿件,变成要学会同时处理新老媒体的稿件,慢慢地向全媒体采编人员转变。对于值班总指挥而言,从以前只需编辑审核报纸版面,变成白班期间坐镇指挥中心,进行策划、指挥,同时审核、签发新老媒体稿件,每日还需组织完成不少于3个能被全媒体采用的报道策划和1张报纸主图。
(四)新机制:定时策划变成实时策划
在全媒体中心,传统纸媒的运行机制完全被颠覆:从原来的每天召开一次采前会,对新闻报道进行部署、安排、策划,变成值班总指挥、总监、信息员、值班编辑等组成一个“大脑”,不断接收信息、实时策划、发布指令、快速采访、编辑审核、多媒发布。
全新的运行机制,倒逼着报社管理层不断创新完善配套保障激励机制。从2015年12月起,《福州日报》记者每天实时提交的新媒体稿件,被网站、“掌上福州”客户端、福州日报微博、微信等采用后,马上就会在报社的QQ群里收到“稿费红包”。稿件发布及时了,稿费发放也及时了。这种良性互动更好地引导着记者及时发稿,实现转型。
三、全媒体传播带来的新成效
福州日报全媒体中心试运行期间,恰逢福州大事、赛事密集期。报社融合体按照“信息采集汇总、一体策划指挥、统一编辑把关、多元多媒发布”的采编流程,对海丝国际电影节、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全球华人篮球邀请赛、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等大型赛事活动,进行全媒运作、全媒策划、全媒发布,推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报道,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舆论引导力得到增强与提升。
(一)多媒多点发布,巩固主流媒体地位
在指挥中心的“推动”下,纸媒、网站、新媒体间的联动慢慢增多,报道的手段更加丰富多样,主流媒体的地位和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福州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期间,日报融合体下的纸媒、新闻网、新媒体除了及时、全面报道大会消息,还策划开展了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十三五”规划建议意见的活动。纸媒开设专栏《建言献策“十三五”凝心聚力谋跨越》,通过发表署名文章、读者来信等稿件,汇集各界人士意见、建议;新闻网同步开设建言“十三五”专题网页和留言板;日报官方微博、微信也推出“十三五”建议“征集令”,向网友征集有关“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意见。不少读者和网友都通过邮件、留言等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首届青运会期间,正在试运行的全媒体指挥中心得到了一次全面检验。纸媒方面,比赛期间推出30多个大版面专题报道,在同城媒体中最为出彩,受到省市领导和广大读者的肯定。新闻网方面,先后推出10个青运会专题,并最终集纳在“福之州青之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大型网络专题报道”中。主专题在青运会举办期间访问量达32万,十大专题累计访问量超过3500万。新媒体方面,新媒体部利用即采即编即发的优势,前后方联动,在官方微博和“掌上福州”客户端同时直播火炬传递、开幕式、闭幕式等活动,总阅读数、点击数达30多万次。日报官方微博开设的“全国青年运动会”话题,阅读数超过400万,与同城媒体的青运话题相比,更新量、阅读数、讨论数都排在第一。
(二)视频报道增多,传播手段多样化
由福州新闻网负责搭建的全媒体演播室在2015年10月15日完成装修,投入使用,并在青运会期间完成了特别节目和青运会专访等节目的录制工作。青运会期间,新闻网在全媒体演播室先后录制lO期青运会特别节目《福网看青运》,并完成青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冠军沈沐含等人物专访。近期,福州新闻网还完成了11期参与新福州人集体婚礼的新人专访节目。这些网络视频节目除在福州新闻网上进行展播之外,均上传至腾讯视频,并在微信、微博等渠道进行推广,收到良好反响。
(三)读者活动丰富,增强党报服务性
在日报全媒体中心,全媒体专副刊中心下设两个工作室,分别是教育工作室和文体工作室,主要负责党报读者活动的组织开展,打造各类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服务平台(项目)。主要活动包括每年举办20场左右的小记者团活动、每年一届的“海峡两岸好文章”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以及省市机关篮球赛、短池游泳争霸赛等。
“福州日报教育新时空”微信公众号于2015年6月10日推出。全媒体中心启用后,新媒体部、专副刊部与新闻网加大了合作力度,教育新闻推送频率加快,结合“走进校园、访问幸福”大型专访活动、两岸好文章征文活动、小记者活动等,把活动内容的及时推送与涨粉有机结合起来。关注用户数增长越来越快,仅仅半个月时间,就从l万涨到了2万。
(四)经营融入平台,拓展收入来源
当前,媒体广告经营形势严峻。报社融合体广告经营部门认真研究客户产品营销需求,利用报纸、网站、两微一端等产品终端,提出一站式全媒体解决方案,既为传统媒体赢得广告投放,又拓展了新媒体的收入来源。目前,全媒体指挥中心逐渐形威记者报题、总监研判、信息共享、经营介入、策划实施的广告经营反应和分工流程。
在全媒体中心,不少经营项目实现较好的全媒运作。2015年12月12日,报社融合体联合福州市晋安区政府,共同举办了“市民好生活 晋安好房子——‘双12首届晋安淘房节“活动。这次活动最大的特色就是政府搭台、党报宣传、企业唱戏。活动期间,政府参与组织协调,节约了报社的活动开支成本;纸媒、网站、新媒体互相配合宣传造势,通过专题报道、送福利、小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手段,将人流吸引到活动现场。通过活动,更好地服务房地产企业、促进房地产销售,媒体获得经营收入,企业则提升了销售量,实现多方共赢。
2015年高考高招期间,福州新闻网与日报的新媒体部、广告部、教育工作室通力协作,准出数个产品(项目),一“鱼”多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利用大数据、全媒体,推出“高招志愿宝”创新产品,成功绑定福州联通年度广告合作合同;利用网民好奇心、新鲜感,在高考结束当天推出“高考小测试”产品,把严肃的考题变得有趣好玩,吸引众多网友“赶考”;高考一结束,请来名校名师进演播室,点评高考试卷,全程视频直播,不仅服务广大考生家长,还获得广告赞助。
总之,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福州日报社先行先试进行了大胆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当然,目前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全媒体平台的软硬件有待提升、备媒体融合程度不够、采编人员向全媒体转型的主动性不强等。下一步,报社将加大融合力度,磨合运行机制,让各种要素在组织架构内充分流动、渗透,最终实现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