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式教养,让爱不再失衡
2016-11-16刘英团
刘英团
在日常生活中,当弟弟争抢玩具或者“受伤”的时候,姐姐总能像我们一样把玩具给予弟弟,或者给予弟弟以安慰。但是,即便这样事情也没有解决,姐弟关系也没那么和谐。“年龄小的孩子每一个小时要争吵7次,大约只有百分之十可以愉快解决。百分之九十是大小孩得逞。”正如美国亲子教育专家劳拉·马卡姆博士所言,大多数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几乎无法驾驭或者平衡孩子之间的爱,因为他们总是在打架,在喊叫。在《平和式教养法》(多子女篇)一书中,作者马卡姆重申了父母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情绪、与孩子保持温暖联结、教导而非控制孩子这三大途径解决问题,并提出了“归回平静”和“情绪引导”两个育儿技巧。
“并不是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能成为最好的朋友。但他们都能学会互相尊重,并承认彼此的不同。”马卡姆认为,多个孩子就意味着冲突,情感冲突,规则冲突,个性冲突,语言冲突,打架等等。无论父母怎么做,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都是难免的。仅仅命令孩子“好好相处”无法帮助他们学会情绪管理、表达需求以及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家长的介入,只是示范给孩子:更强大的人足以把他珍视的财富夺走。而我们,常常充当掠夺者。而孩子,则从中看到了强势的好处,并没有学到如何建设性地解决冲突,相反,当孩子算定结局,某种程度上会激发起他的占有欲,还会使他更仇视其他的孩子。研究证实,孩子的规则意识并不逊于成人。从实践看,孩子还会在“轮流”中体验到给予别人想要的东西,并从对方的开心中感受到那种“温暖和美好的情感”。
“采取平和态度并不意味着家里的现状是难以控制……它只说明你需要选择更平和的处理方式”,或者“内心不要反应过度”。马卡姆认为,平和的父母首先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当你在气头上的时候,要避免行动”。其次是先沟通,再修正,和孩子保持亲情联结,“你与孩子90%的互动都应该是情感沟通,这样他才能接受10%的行为指导”。马卡姆认为,即便在管教时也不冷落他们,并且会选择引导而非控制孩子,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她在《平和式教养法》一书里说,你生气的时候,是把孩子当成假想敌人在对待,于是采取的战术要么是战斗,要么是逃走,要么就是面对面僵持在那儿,这是所有哺乳动物面临恐惧时的三种反应。她建议,父母每当感到愤怒难忍就要爆发打人的时候,应该马上采取“制怒三部曲”:停下,放下,深呼吸,让自己恢复平静。自己平静下来才能够跟孩子建立亲情联结,有了这个联结之后,孩子才有可能配合你。情绪被接纳的孩子,才能管控好情绪,进而管控好行为。
“如果我能关注当下和保持呼吸平稳,爱就会主导局面。如果我沉浸在过往经验和恐惧之中,事态就会升级,我的反应可能会夸张地脱离现实。”正如斯泰西所言,建立理想的亲子关系,首先是要解决父母自身的问题,这是具有革命性的理念。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处于主动的地位,当冲突发生时,父母首先要学会梳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先冷静下来,才可能与孩子建立亲情联结。在《平和式教养法》一书里,作者马卡姆通过众多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平和式育儿技巧和方法对一些日常的育儿问题进行了解答和反思,并通过情感引导帮助孩子发展自律和合作的意愿。比如,“训练孩子基本的情商技巧”“引导孩子互相倾听”“教给孩子谈判的基本工具”,以及“如何干预孩子的打架”“解决冲突失败后又有哪些跟进措施”,等等,大到如何处理你自己可能有的偏心,小到谁来按电梯按钮,作者马卡姆都做了非常必要的提醒。
“教育孩子与自我修养并举,在每一个教育情境中都注意实践自我调整、培养亲情、引导而非控制这三个重要理念,让自己成为平和的父母,用镇定而耐心的方式创造更好的亲子关系……”在《平和式教养法》中,马卡姆精辟地运用她的尊重、协调和设置限定等方法构建了与孩子间的关系。她不但用现实生活中非常有趣的例子引导家长深层次地思考多子女家庭的教育和管理问题,还列举了各种现实场景,指导父母将冲突、将育儿的恐惧转化为有意义的干预。她认为,“只有平静的内心,(我们)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把家庭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否则,教育的思考就像水过地皮湿一样,仅仅从内心流过而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