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精益:仅靠智商是不够的
2016-11-16蒂芬·K.哈克
实施精益:仅靠智商是不够的
编者按
作者史蒂芬·K.哈克(Stephen K Hacker)曾担任ASQ主席,是领导力和组织绩效领域的专家,热衷于传播成功的变革举措,帮助组织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取得突破性绩效。本文总结了他推进精益管理的最大心得体会——尽管深入了解精益概念和精益知识很关键,但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灵支撑也将造成实施过程的失败。
除了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为IQ)之外,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写为EQ)以及灵商(Spirit Quotient,简写为SQ),也是团队工作和组织变革的必然要求。目前对精益开展的培训和辅导中,已经高度重视了IQ的开发,也部分认识到了EQ的作用,但还非常缺乏对SQ的关注。SQ强调领导者的动力和目标。为了实现更深层次的调查,领导者必须对员工的目的、愿景和价值观有敏锐的感觉,这要求领导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心灵智商,即SQ。
我的经历与发现
毕业后我加入了宝洁公司,成为一名制造工程师。新入职时,我对业务、组织和产品供应系统如何运行抱有极大好奇,因此投入了大量精力不断吸收各种知识。对个人而言,在宝洁这样一个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公司工作,我获得了极大的优势,有机会学习工作领域的各项最佳实践。
自20世纪70年代,制造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和别人分享有关过程、库存、机器维护、制度措施,以及质量和计划的知识时,我开始隐隐感到窘迫。作为实践者和领导者,我曾学习过许多质量方法和技术,比如,艾利·高德拉特的《目标和竞赛》,石川馨的《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中岛诚一的《全面生产维护》,大野耐一的《丰田生产系统》,六西格玛和其他方法论等等。但方法学得最好的人并不总能成功地实施各个项目。新方法并不一定等于成功实施!伴随着持续的阅读、实验和探索,我发现,实施各类改进项目时,有价值的变化总是与现存的文化对抗。无论花费多少时间解释改进项目的意义和价值,抵制性的文化总是牢牢拴在传统思维和信念上,束缚变革的发生。负责推动变革的领导者必须充分发挥创造力开展文化的转型!这是我这么多年来最核心的认识。
情商
如今的产品供应系统和我刚开始工作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穷。但是向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持续转变,一直是成功实施改进项目的关键因素。我刚进入制造业时接受的基础管理课程,已远远不够处理手头工作。管理系统已经从原有传统的指挥和控制,历经了权威主义,目前发展为目标导向的贡献模式。随着管理系统的发展,与他人高效合作的能力作为一种情商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价值。那时虽然情商这个术语还未出现,但相关概念已经出现。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出版的《情商:为什么比IQ更重要》一书中创造了这个词。现在这个术语用情商(EQ)一词来表示,用来描述和领导力相关的广义技能和特性。
经过深入研究后,我发现EQ的基础在于关注和尊重与自己一起工作的人,这种关系超越各种交易关系。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企业推动变革是良好的润滑剂,因此,缺少情商会使变革充满摩擦,效率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变革的失败。情商要求我们了解:什么事情对他人重要,他人的思维方式,他人的想法,什么能激发他人的能力,什么能给他人指明目标,才能从更高意义上了解他人,开拓各种人际关系。当人们对他人的意愿充满好奇,愿意重视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时,并掌握管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后,组织的文化氛围才能变得活跃,向前发展。
灵商
但是,仅仅掌握了技巧方法(IQ),发展了和谐关系(EQ),就能实现变革么?我认为还不够。想让人们行动起来推进变革,实现精益,还需要更加基础性的工作——心灵智商(SQ)的深度开发。
如图1所示,我们实施所有改进项目的目标是改变认知的行为模式,这需要一系列的要素共同作用推进。靠智商,可以解决其中的"实践和固定程序""结构和政策";而情商,主要解决其中的"语言和沟通""关系发展",甚至也包括更深一层的"职业环境"建设,但这还不够,我们必须改变人们的心理模式和思维范式,并使他们协调一致。事实证明,这些工作更具价值,能产生明显的成效。
丹娜·左哈在1997年出版的《重塑公司智力》一书中引入了SQ(心灵智商)这个术语。与很多学院式专家关注SQ哲学内涵所不同的是,丹娜认为SQ不是一种宗教信条,而是一种天性,它强烈的自我意识,追求目标和愿景,将职业与目标协调一致,将人生挑战和多元性视为心灵成长的一部分,追求更大的格局和关系。
图1 组织变革的要素与机制
考量和塑造一个人的灵商可以从寻找下列问题的答案出发:
我的人生愿景是什么?
我最重要的3个价值观是什么?
我如何在目前的环境下实现我的价值观?
我选择当前职业的目的是什么?
我目前的工作是否与我的愿景一致?
我的驱动力,我的热情来源于哪里?
什么能刺激我的活力?我对创造的哪些方面感动兴奋?
在人生旅途中,很多人考虑过上述问题,但要做到长期的、不断的寻找、重塑问题的答案,却很少有人能做到。
我曾经亲自实施、领导和帮助他人实施过各类精益项目。当我职位还不高时,作为一个实施者,我更多地依赖IQ——通过我的技能和智力解决问题。而伴随着我职位的提升,我在项目中的作用越来越依靠激励他人来实现,这时我发现EQ的重要性更强。而当我最终成为精益项目的决策者时,我要衡量判定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必须割舍的,这时SQ成为最关键的能力。
总结
很多人一想到精益管理,首先会联想到一系列的方法工具。这没错,掌握一定的方法是实施精益的基础条件。但这不是故事的全部!从我的经验来看,无论精益管理的方法如何变化,本质上,它还是一种组织的改进行为,高效的领导和协调必不可少。
在IQ、EQ和SQ术语出现前,许多领导者已经从许多改进项目的实施中掌握了许多有益的知识。但有意识地关注IQ、EQ和SQ的发展和相互作用,有助于快速提升领导力。要成为更称职的领导者,尤其在快速发展、复杂性日益加剧的时代,更需要这种意识。智力知识固然重要,但没有情商和灵性智商,精益项目的失败仍然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