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学的角度看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艺术特征

2016-11-16

北方音乐 2016年18期
关键词:枫桥夜泊夜泊枫桥

朱 艳

(泰州学院音乐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从美学的角度看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艺术特征

朱 艳

(泰州学院音乐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古诗词艺术歌曲乃我国文明与智慧的象征,它将西方音乐创作技法与中国的古典诗词有机地融合起来,变成拥有我国独特文化气质的瑰宝。曲作家黎英海与词作家唐代诗人张继跨越时空合谱出的《枫桥夜泊》,实乃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翘楚。

美学的角度;《枫桥夜泊》;艺术特征

引言

古诗词艺术歌曲与其他类型的歌曲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因为它用音乐的形式传承并再现了中国的古典文化,在音乐和言语的审美上都有着非常鲜明的艺术特性,独具魅力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枫桥夜泊》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分析、研究《枫桥夜泊》这一极具象征性的经典之作,可以从美学的方面充分领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性。

一、对《枫桥夜泊》的鉴赏

艺术创作是一种感性的心理创作和多种技能结合的创作过程,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是与灵魂的完美契合,在某种规律下契合人的某一精神片段。它是理性的却也是感性的,这些音符在某一种规律下,用它的韵律,在空间、时间中展现它的情感,这种魅力无人可以抗拒,这些音乐有着自己特定的审美意象。

卡尔西在他的《人伦》一书中曾说到: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伟大并不仅仅是她们独特的、高超的艺术技巧,更在于她们对于各种艺术特征的诠释,不论舞姿、色彩或者声音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那一份独特的生命形态,它们都是一种生命的诠释,一种灵动的韵律。这就是一个作曲家真实的内心写照,当他们的内心情感喷涌而出,当思想在激烈的碰撞之中得到升华,自然而然地,所创造的作品就有人令人沉迷的艺术效果。这种令人沉迷的艺术作品是在多种因素的汇聚之下才得以诞生的,它将被赋予独特的生命,在每一段旋律、每一个结构中都有着独特的规律,这些规律让它们达到了整体的生命性的统一,在整体特征下又凸显出个性。

作品的第一部分有着黯淡,沉寂,飘零的色彩。独自远行的诗人,在孤零零的月光照射下,在夜晚寒霜的笼罩之下,看着远处星星点点的渔火,听着乌鸦的振翅声,渔船在慢慢摇摆。

作品的第二部分是诗人途经的寺庙里传来漫漫的钟声和风声,清凌凌的孤绪就这么在旋律中缓缓漫出。

第三部分是诗人的感性而发。在此情此景之下,随着兴致歌咏演奏,苍凉感是作曲的高潮。最后则是一段插曲,在神游诗国时的脉脉深情,作曲者流露出深深的感动,那发自心底的情感沉醉光阴。

结尾由前面的苍凉震撼、深情流露转为一种脉脉温情,幽幽而鸣,有着首尾呼应的特点。竖琴的空灵浅弹在高音区婉转叹息。这一份起承转合,这一份苍凉空旷,伴着幽幽的民族情。

黎应海通过高超的音乐技巧抒发各种心灵感受,寻找情感的共鸣。诗人大多是多愁善感的,那些作品也多带着苍凉悲伤的色彩。这份苍凉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充满抱负的追求自己心中所想的艺术家形象。那个时代的人们总是郁郁不得志,弥漫着悲哀伤感的幽幽气息。他的形象正符合时代特征,很多知识分子用梦想和现实来进行激烈的碰撞,却在文化大革命的打击下遍体鳞伤。政治的束缚,梦想的破碎,残酷的现实让知识分子美好的梦想都化为泡影。现实的种种折磨仿佛一张没有尽头的蛛网,那些白茫茫的丝网让这些艺术知识分子被折断了羽翼,曲中的诗人就仿佛是现下的为追求心与身的自由的艺术知识分子,那些隐晦的思绪,曲折的命运,令这部作品有着独特的时代感,同时营造了一种惆怅、悲凉、幽幽的气氛。当那灰暗的夜色在江边慢慢拉开序幕,当朦胧的月光静静的洒下,那份灰暗渐渐变得浓稠,那份苦闷,郁郁将弥漫整个曲调,就仿佛走向黑暗的尽头,然而就在这份渐浓的暗色中,作曲家在黑暗中慢慢得到内心的平和,曲终笔锋一转,用淡泊超脱的意境结束曲调。

二、《枫桥夜泊》乐律上的艺术特征

黎英海先生,也就是《枫桥夜泊》的曲作家,乃是中外驰名的教育家、音乐曲作家,其作品拥有简洁、精良、细致等特点,黎应海先生经常用简单易记的旋律稳准地表达出歌词中想要体现的意境,同时大量使用契合主题的古典乐器,让现代的音乐与古典的音色完美融合,这使得他的作品有着浓郁鲜明的古典特性。并且歌词的意境与音乐的承接转合完美相接,让欣赏者获得美妙音乐的同时又领略到了歌词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他的作品兼具文学性与跨时代感,黎应海先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可以说作出了非常多的贡献。

(一)诗词节奏和曲调结构特性

像《枫桥夜泊》这类古诗词艺术歌曲,它既有诗歌的律动感,又有其旋律的节奏感,便足以将我国言语的特有魅力展现出来。作曲时,黎英海先生熟练地运用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和显音线等,使得乐曲在歌唱时拥有诗歌吟诵般的体验,呈现了我国民族乐曲的吸引力。同时,乐曲的旋律沿袭五声音阶调式,运用了现代音乐与离调的手法,使得乐句朗朗上口。此外,还选用我国独有的民族乐曲中的“鱼咬尾”手法来创作乐律,也就是说将前面一句的结尾音作为后面一句的起始音,这样能强化每句之间的关联,逐渐将曲子推到高潮。

(二)“中西合璧”拥有至极的艺术感染能力

在20世纪20年代,有一群留学于西方的音乐家回国了,同时他们学成了国外的音乐原理和作曲技法,并将他们与我们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相融合,通过转调、离调等丰富的音乐创作手法,创造出“中西合璧”的艺术歌曲。《枫桥夜泊》正是拿五声民族调试当底子,模仿了欧洲的谱曲技巧创造出来的,由此更加富有感染力。另外,作品中还使用了许多当代音乐元素,比如半音阶、和声半音阶等,这些元素为作品更添特色,使其传承至今仍然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三)以乐仿景的旋律特点

如今的诗词在歌唱和吟咏方面上与古时候大不相同。因为我国古代地域广阔,并且交通和通讯没有这么发达,导致不同地区使用着各自的方言,甚至使用着各自的特殊文字。诗词的创作是植根于文字和发音的,诗词的韵脚和用语是一首诗的艺术体现。如果想要还原这首诗创作时的目的和了解诗人的情感,就必须了解并掌握诗词所对应的用语和发音。而现代社会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如今的诗词大多统一使用相同的发音和文字。诗人张继是江南人,《枫桥夜泊》刻画了古时候江南深秋的风景,因此只有使用方言吴语吟咏才能展现这首词的韵味和意境。黎海英先生为了使得诗词和乐曲成为一个整体,模仿着方言吴语的声调,在每句的结尾添加了一个骤然的音律下行。而在乐律忽然下行之后都是会有一截终止音的延伸,连续并渐轻,十分耐人寻味。古有伯牙遇子期,如若活在同一个时代,黎先生与张继又何尝不会成为彼此的知音呢?黎英海先生凭借他多年丰富的经验与敏锐的直觉,毫不吝啬交出自己全部功力,在这首曲子里充分向人展现了诗词里所体现的深秋忧愁而冷清的感觉。这样一首充满感情的、融入了诗人与作曲人的全部心血的曲子,自然能为听众留下非常深切的印象与回忆,听着这首曲子,不由得想象自己已然身处于古时江南那萧瑟的深秋之中,左右无人,凄冷空寂,唯有耳畔那首《枫桥夜泊》。

三、结语

《枫桥夜泊》是拥有古诗词文学底蕴的歌曲,诗人的词展现出他的惆怅与苍凉,而黎英海先生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运用他高超的音乐创作技法将诗人与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曲中,创造出一首跨越古今、时空交错的名曲。而对歌唱者来讲,要想完美地唱出《枫桥夜泊》,须要对诗人创作诗词时的感情、历史情况充分想象、体味,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想法,对其行为意图进行剖析,掌握黎英海先生在《枫桥夜泊》中的独特用意,比如歌曲中运用的昆曲唱腔,将曲、词两者结合并进行解析之后,演唱者可以对曲子实行二度创作,适当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表现,从而达到人曲合一的状态。如上所讲,《枫桥夜泊》当之无愧为我们国家文艺歌曲的杰出之作,其令人拍案叫绝的创新、独具匠心的制作留给后人许多思考,像这样能将音乐与文学、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相结合成一体的作品,自能流芳百世,被后人津津乐道。

[1]赵敏俐.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2]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3]李淑芬.黎英海歌曲《枫桥夜泊》的艺术特色[J].中国音乐,2009.

[4]郑婷婷.诗乐相融相得益彰——赏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J].当代音乐,2016.

图3 《踌躇的探戈》第1-4小节

这首曲子的伴奏音型大量使用附点节奏或是切分节奏,沿用了探戈舞曲固有的节奏特点,并且将这一节奏型贯穿全曲,奠定了风格。左手的低音与高音的距离基本都超越八度,给演奏带来一定的难度。这一切也符合了该作品的标题——踌躇的探戈,音乐充满了摇摆感,以及捉摸不透的变化。

第六首《加洛普舞曲》,Galop本意为“急驰、飞奔、迅速运输”。加洛普舞曲起源于捷克民间,流行于德国、法国。是欧洲十九世纪中期十分流行的舞曲,欢快,二拍子,舞者围圈起舞。

谱例4:

图4 《加洛普舞曲》第7-12小节

这里的伴奏从谱例中可以看出,大量使用了同音反复的写作技法,每个小节的强拍位置为低音,其他都重复相同的和弦,演奏的技法是跳音,符合了加洛普舞曲快速飞驰的风格,律动感极强,而且远距离的音程大跳极富有动力,推动音乐发展。

总而言之,这部钢琴组曲《纪念品》处处闪耀出巴伯智慧的光芒,每一句音乐都是巴伯融入了自身情感创作出来,他将优美的旋律与精湛的作曲技巧的完美融合。这部作品演奏难度适中,音乐形象多变而且富有性格,是音乐会曲目很好的选择,希望在以后有更多的人来演奏这部作品感受巴伯的音乐情怀。

参考文献

[1]王珉.美国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770-772.

[2][3]徐璐.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钢琴作品创分析与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3.

[4]罗薇.多元文化下的美国现代钢琴音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3-5.

[5]徐志华,赛缪尔.巴伯晚期创作风格探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9.

作者简介:吴滢(1989—),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师。

朱艳(1977—),女,汉族,江苏泰兴市人,上海音乐学院硕士,泰州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声乐教育。

猜你喜欢

枫桥夜泊夜泊枫桥
枫桥夜泊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创新枫桥警务模式
———记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
枫桥夜泊
夜泊(外五首)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从及物性角度分析《枫桥夜泊》及其三种译文
对唐代古诗《枫桥夜泊》意境的赏析
例谈写景类古诗词的教学
“政经分开”的“枫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