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媒介电子音乐套曲结构特征研究
——以沈叶作品《Sword》为例

2016-11-16刘晶晶

北方音乐 2016年18期
关键词:套曲电子音乐长笛

刘晶晶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

混合媒介电子音乐套曲结构特征研究
——以沈叶作品《Sword》为例

刘晶晶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

混合媒介电子音乐套曲《Sword》是中国新生代作曲家沈叶创作的委约作品,曾于德国公演。此曲为一种类似套曲的多乐章作品。其中声音材料有长笛、钢琴与电子声部。其如何从整体结构此作品是值得研究的方面。本文将从乐谱音响入手,从各个环节对此作全方位的分析,重点在曲式结构方面,探究其与传统的联系以及可能性的创新思路。最终,挖掘分析总结出其完整的音乐结构及其音乐组织方式。

混合媒介;电子音乐;曲式;套;组织方式

引言

混合媒介电子音乐是当今电子音乐的主要形式,在这类音乐中,除了电子音乐技术中的各种变形手段外,传统作曲技术中的音高、节奏等因素任然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曲式结构乃至音乐结构的整体构思是创作的基础。对于此领域的相关研究有些论文有所涉及。从此角度对电子音乐专门加以研究,对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其创作中的结构构思等方面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子音乐套曲《Sword》的研究,从材料、音响等各方面要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探究电子音乐套曲形式与传统曲式中相关内容的联系以及可能性的创新思路。

一、关于作曲家与套曲相关

作曲家沈叶:沈叶,青年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音乐理论研究者,国家公派2011柏林艺术大学访问学者。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钢琴系。沈叶的作品在大陆、港台,欧美和东南亚多次上演;与许多著名指挥家和知名交响乐团、室内乐团均有过合作;沈叶近年的主要作品及著作有:交响诗《纪念》、《交响序曲》;室内乐《戏影II》、《戏影III》;专著《音色分析的前提与分析模型的建立》等。作品《铸剑Sword》是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违约沈叶创作的作品。

二、宏观解析作品《Sword》结构特征

《Sword》——为长笛、钢琴与预制电子音响实时调制而作,公演于2010年德国汉堡。该乐曲有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相对的独立,有明确的标题、明显的停顿,这与单乐章混合套曲形式基本符合。

(一)乐曲结构剖析及各部分的关系

乐曲的第一乐章《铸剑》0~2′,它集中陈述了乐曲的各种基本材料。其中包括:引子0~20″使用电子声部模仿击剑的声音,长笛声部滑奏做风的声音(nearly without note aelian sounds)到20″处钢琴声部以大二、増四的音程关系进入,增加的紧张度,紧接着是长笛声部连续的就连音进行,从整个第一乐章来看主要在陈述两个材料,第一个是电子声部的击剑声:

第二个是九连音的长笛声部。

乐曲的第二乐章《风》2′~3′三个声部交替的出现,隐藏着复调的思维,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整体可以看似一个呈示部。

乐曲的第三乐章《遁/蜜蜂的排衙》、第四乐章《有坟,但草地上还有野百合》、第五乐章《鼎中舞》为全曲的中心,看似于展开部,要集中在高频,全曲的高潮出现在第五乐章,这一部分贯穿击剑的声音,在呈示部出现的材料,在展开部继续使用,还结合了其他的变形手段,在第三乐章中,5′40″到这一乐章尾,电子声部以pad的形式持续,也似于传统音乐中的持续音声部。

乐曲的第四乐章,整个乐章停留在钢琴声部,以点状的音型出现,至8′处出现持续音声部。乐曲的第五乐章,原以消失的电子声部和钢琴声部,又出现在这一乐章,节奏更加紧凑,速度加快,音阶式的琶音增多,电子声部不间断的持续到乐章尾部,击剑的材料一直持续,长笛声部与钢琴声部交错进行。乐曲的第六乐章《风》从小标题来看就有再现的意味。速度变慢,长音持续,风声的模仿,与第二乐章有很多相似之处,类似于传统音乐中的再现部,当然不是完全再现,部分在现,六个乐章动静结合,每个乐章快要结束处,都有淡出,相接非常自然,每一乐章都应照应标题,总标题为铸剑,作曲者把击剑这一主题应用到全曲中,环环相扣。

从以上分析可见,乐章Ⅲ、Ⅳ、Ⅴ为乐曲的中心部分,时长也相应的增加。声学乐器(传统乐器)与电子声部的结合,声学乐器的音响特征使其能更好地表现音与音之间的特定关系,而和声、调性及主题的构成及发展都是以音与音之间的特定关系为基础。结合预制的电子声部会更富有表现力,电子声部效果器的使用,加上音频材料的拼贴,混响的加入,使画面感增强,例如第Ⅰ乐章《铸剑》“swishes”沙沙声,类似于刺剑的声音,有一定的画面感,再如第Ⅱ、Ⅵ乐章《风》首先是用软音质乐器长笛来模仿风的声音,电子声部也是伴有沙沙声,仿佛是细沙被风吹走了。

(二)《Sword》单章套曲音乐结构特征

电子音乐《Sword》处理手法上看,虽然这首作品中也有类似动机或乐句的段落存在,也有呈示、发展、对比、再现的完整过程;但是,在乐曲的变化发展过程中,除了传统意义的分裂、综合、变体、派生、以及对位、倒影、逆行基本手段以外,电子音乐的处理手法及其相关要素,诸如波形的拆解、拼贴、变形、伸缩、以及合成、倒相等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起到的是一种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其处理的对象是以毫秒计算的波形,其变化往往是迅速快捷的、音响瞬息万变,再加上作曲者又常将极短时值的不同音响加以组合,便使得这些处理手法显得高度“微观化”和“科技化”,并明显有别于传统技术手段。等等这些,对于该乐曲在结构上所形成的单章套曲形式有实际的影响,并形成了该乐曲特有的一些结构特征。

四、结语

在当今音乐创作中,电子音乐作为一种相对崭新的媒介,其可挖掘的“潜质”可以说是无穷,特别是当与传统要素加以“贴切的”融合及混合,对其媒介要素可起到某种催化剂作用。因此,通过分析该作品,一定程度上能启发我们今后在实际创作中对于作品整体结构的预制和控制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和实践,挖掘多样的音乐结构力的可能性,提供一种宏观的结构思维方式。由于本人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渗透,还需进一步的学习和深入,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有更深层次的研究成果。

刘晶晶(1992—),女,土家族,湖南省张家界市人,在读学生,研究生。

猜你喜欢

套曲电子音乐长笛
浅谈电子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体现与运用
长笛与圆号的咏叹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现场电子音乐与单件乐器结合时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
如何提高电子音乐的艺术鉴赏价值
清宫庆典承应戏中的【醉花阴】套曲
电子音乐视觉化分析的多元理论与视角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论长笛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