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电池影响整车安全
2016-11-16撰文李娜
撰文/N.E.S 李娜
比亚迪:电池影响整车安全
撰文/N.E.S 李娜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不仅拥有整车制造技术,还具备动力电池生产能力。《新能源汽车新闻》深圳行的第一站来到比亚迪深圳工厂,参观了比亚迪动力电池生产线,并且针对当前业内比较关注的动力电池市场、电池安全性以及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访。
高度自动化保证电池一致性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产品要做到安全、高能量密度及较好的耐高低温性能,需要具备较高的一致性。比亚迪电池分厂副厂长孙华军向N.E.S介绍:“在动力电池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程度越高越能保证电池的一致性。”在参观走访时,N.E.S发现在电池生产过程中,上料、连续合浆、极片和电芯生产、电池组装、电池自动化化成和筛选、电池组和模块自动化组装、自动物流和在线质量检测等环节上,实现了95%以上的自动化。
比亚迪电池工厂项目部殷工向记者说道,这条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合格率能保持在95%以上。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还有约400个检测点实时检测,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工作人员还会进行问题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多达150余家,且各家电池企业生产能力各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就导致市面上所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此前,国家为了规范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增设了“电池白名单”,不仅对电池性能提出技术标准,还对电池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了相关要求。“电池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殷工说道,“由高度自动化生产线所生产的动力电池,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加大了产能输出。”
五大方面决定电池安全
对于动力电池而言,其产品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整车的安全。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约发生11起燃烧事故,其中因配电箱短路、充电中自燃、电线老化、电池短路等车辆内部原因造成的燃烧事故6例,占比55%。由此,更加深了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安全性的质疑。
对此,孙华军表示,保证动力电池的安全是电池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国家提出五年后再将电池能量密度提高一倍,对动力电池安全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让电池企业面临更大的技术挑战。”在孙华军看来,保障电池安全的关键要从电池材料、电池结构、制造工艺、成组技术以及电池管理五大方面着手。针对不同材料的电池,其安全性能也存在差异,“相比之下,磷酸铁锂电池的内部状态比较稳定,而三元电池就比较活跃。”
此外,对于电池安全的检测,目前国标只要求在一个环境下符合要求即可。实际上,纯电动汽车的使用环境可能十分复杂,这就要求电池企业在检测过程中模拟不同的场景。“也就是说,电池检测不仅仅要关注电池内部,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十分重要,例如火烧实验、针刺试验等。”孙华军说。
建立电池回收体系迫在眉睫
“即便动力电池还未大规模涉及到退役后的问题,但是动力电池梯次回收相关体系必须要提前完成布局。”当前,国家迟迟未制定关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的相关标准,一旦动力电池市场进入到“退役爆发期”,那么这些电池将面临“流离失所”的处境。
可现实情况是,受制于“标准”问题,许多电池企业并不知如何去做。据记者了解,目前具备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资质的企业屈指可数,并且各家企业之间标准各异,大多按照目前现有的国标以及企业标准进行回收工作。孙华军向记者表示,磷酸铁锂材料电池性能剩余70%时,就需要退役了,如果性能剩余50%则直接进行拆解;三元锂电池性能在70%时同样需要退役。“业内预计到2018年,市场就将面临动力电池退役问题。”
“当前,退役电池可应用于储能领域。”孙华军说。据悉,比亚迪正在规划建设储能站,届时将由市场上回收而来的动力电池参与储能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类电池的种类和性能并非一致,这就需要企业针对回收来的电池进行性能筛选,尽可能保证电池各项指标的一致性。
此外,孙华军表示,想要真正实现动力电池的回收产业链,也要结合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上下游企业,这就需要电池企业与整车企业合作进而回收退役电池,再由电池厂与下游企业合作,进行下一个生命周期的使用。“关于电池梯次利用回收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由于退役电池的市场规模较小、企业前期进行大量的投入,很难实现盈利。”孙华军说,“这也是为何电池梯次利用回收企业数量为数不多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