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016-11-16魏小安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魏小安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民宿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魏小安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实际上,民间的活力大得很,只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有一点弹性,给一点空间就能发展起来。
民宿的发展不仅是民宿的发展,实际上是乡村发展的转折。联产承包解放了中国乡村的第一产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培育了第二产业,现在民宿的整合,意味着第三产业的腾飞。因此,我提出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中国民宿的兴起,虽然是一个新现象,但严格说起来是一个老题目。何谓“民宿”?这是一个源于日本的汉字词,先被台湾引用,后被大陆转用,因通俗而流传。首先,我们要研究它和酒店、农家乐的区别是什么。酒店是一种城市形态的代管,农家乐是原子化、碎片化的一种小微形式,而民宿不同,民宿是一种整合、一种提升。民宿姓“民”,利用民间的闲置设施、民间资源为民众的新兴需求服务。第二,民宿在乡。利用乡村环境,追求乡村意境,超越了传统乡村,又提供了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第三,民宿非宿。住宿是主体功能,但不是唯一功能,到民宿进行多元化感受、深层次体验,才是去民宿的意义。第四,民宿出城。民宿是城市的延伸,浙江的民宿70%是当地人,说到底,就是乡村度假。“民居、民宿、民享”加上“民俗”,体现的是城市生活的延伸,这是民宿根本性的定位。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民宿形成了热潮?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中后期,尤其是沿海地区都进入了工业化后期,这是民宿热的基础因素。第二,国家旅游局提出了从单一观光到复合发展的旅游新导向,这是民宿热的推动因素。第三,城市生活的拥挤,空气的污染,是民宿热的刺激因素。现在的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城市病厉害,太忙、太急、太挤、太脏了,人们就想逃,逃到哪里?逃到青山绿水间,逃到民宿里。
中国的民宿从需求侧和供给侧角度来看都将长期持续发展。但是,也有几个主要障碍:第一,模式障碍。小的局限,进入成本低。第二,制度障碍。民宿虽然起来了,但绝大多数仍处于灰色经营的地带,项目小,又处基层,既定法律法规未能完善,合规合法的经营还不行。台湾的民宿发展得很好,基本上是“民不举,官不纠”,靠协会制约、辅助。第三,社区障碍。社区环境缺乏生活氛围,缺乏商业便利。民宿不仅是民住,不能只让民宿局限在屋子里,还要民享。第四,技术障碍。缺乏专业人才,缺乏物料保障,缺乏基础设施。
第三个问题,怎么办。
首先,群模式。一是通过实体群,构造民宿体系。二是网络群,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化、移动终端分析出哪个点上的内容可以形成集聚。三是民宿联盟或协会,突破现在的模式障碍,设立上下线,使管理更有弹性。实际上,民间的活力大得很,只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有一点弹性,给一点空间就能发展起来。
第二,法制化。契约精神是基础保障,现在乡规民约还在发挥作用,所以要用法制化和乡规民约的基础推进制度化的发展。
第三,文化提升。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如果与传统的关系处理不好,一方面可能会把客人吓跑,另一方面可能把客人憋倒。我们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引入一部分现代理念。我很赞赏文化人下乡,我到过很多地方,一旦看到这个村子有一些不同,就问当地人是不是来了文化人,结果都不出所料。文化人可以通过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用现代美学为乡村做一个更好的展示。但是,我反对粗俗的城市现代文化下乡,那样会冲击传统纯朴的乡村文化,造成乡村文化的不伦不类。
第四,市场延伸。民宿休闲对应周边,民宿文化对应中程,民宿度假对应远程,这是裸心谷的模式,高端度假,不等于奢华度假,特色、精致、舒适、自然,契合人性,自有文化性,才有商业性。
日本高端民宿
第五,业态丰富。欧洲的很多乡村度假民宿,旁边就有一个骑马场,住上一个礼拜就学会了骑马。与酒店不同,既然是民宿,相比于白天干什么,更重要的是晚上干什么?否则,晚上在屋里看电视和在家里生活也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还是要进一步研究主与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