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疗效观察

2016-11-16马洪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中医妇科疗效

马洪艳

【摘要】目的 探究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使用药物抑郁药阿米替林,止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其他药物安宫黄体酮,手术治疗等。治疗组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复发率,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80%,总有效率93.33%,复发率是3.3%,并发症发生率是3.3%。;对照组的治愈率53.33%,总有效率73.4%,并发症发生率是33.33%,复发率是10%。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中医疗法对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应该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医;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6..02

慢性盆腔疼痛是指对其患者采用非阿片类药治疗连续3个月以上无任何疗效的盆腔疼痛。慢性盆腔疼痛是最常见的妇科病之一。其痛点有急、慢性之分,急性盆腔痛是指,盆腔内脏器病变或者受损,发病较急,临床症状表现明显,短期内及时治疗后疗效显著,有痊愈患者。慢性盆腔疼痛较急性盆腔疼痛,病因较为复杂,发病缓慢,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其疼痛程度与病变程度不一[1-2]。我院这次就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疼痛已婚女性患者60例进行对照研究,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为已婚女性,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3.2±6.1)岁,平均病程(0.6±1.2)年。治疗组年龄16~48岁,平均年龄(36.2±19.8)岁,平均病程(0.8±1.1)年。两组在年龄、病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西医治疗,使用药物抑郁药阿米替林,口服:50~75 mg/d;止痛药,非甾体抗炎药,结合较为温和的麻醉剂进行使用,其他药物,安宫黄体酮;手术治疗:其作用可切除病灶,切除盆腔脏器,神经去除等。

1.2.2 治疗组

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除采用对照组的西医疗法外,再进行中医治疗。饮食保健,可经常喝荔枝核蜜饮、青皮红花茶、苦菜莱菔汤、银华冬瓜仁蜜汤,可适当吃桃仁饼,少吃辛辣食物,少喝酒抽烟等。中药汤的一般配方:积壳1 0g、红花8 g、香附12 g、甘草20 g、延胡索10 g、乌药10 g、丹皮10 g、桃仁12 g、五灵脂巧15 g、泽泻12 g、白术10 g、赤芍10 g、川弯12 g、当归10 g等,另外,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其他药材,月经量过多患者可加红花10 g,气虚患者可加大枣10 g、柴胡12 g。水煎服,早晚各一次。连用14天,即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愈:各项指标正常,精神状态良好,无疼痛;有效:痛减少,精神状态好转;无效:病情无好转,且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有16例治愈,治愈率是53.3%,6例有效,有效率是20%,8例无效,无效率是26.7%,总有效率是73.4%,治疗组患者24例痊愈,治愈率是80%,4例有效,有效率是13.33%,2例无效,无效率6%,总有效率是93.33%。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复发,复发率是10%,治疗组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是3.3%,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呼吸加快4例,心率加快3例,血压不稳定3例,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33.33%;治疗组患者出现呼吸加快1例,心率加快0例,血压不稳定1例,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3.3%。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盆腔疼痛是一种较为复杂,治疗较为棘手的疾病,治疗该疾病患者需要有极大的勇气,树立较强信心,医生和患者家属要有足够的耐心,患者要有坚定的恒心。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联合各科室(妇科、外科、内科、康复科、精神心理科)的医生进行综合治疗,患者需积极配合[3]。

慢性盆腔疼痛发病原因分为单一病因和多种病因,按系统可分为,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等;按发病机制可分为,炎症引起、血管病变引起、免疫性疾病导致、内分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功能异常等。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局限性疼痛、放射性疼痛、牵涉性疼痛等。其主要症状有,下腹部或者骨盆腔轻度至中度疼痛,下腹或骨盆腔尖锐疼痛,周期疼痛、性交过程疼痛、排尿疼痛、肠部运动疼痛。慢性疼痛还会导致女性的心理疾病,常见的有,抑郁症,睡眠不佳、食欲不振、空虚难受、动作迟缓、反应迟钝等[4-5]。

这次研究我院选取了我院收治的的慢性盆腔疼痛已婚女性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治疗组采用中西联合疗法,疗效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因此,采取中西医联合疗法对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应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 春.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7:265-266.

[2] 张远梅.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31:146-147.

[3] 王自芹.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2:171-176.

[4] 王艳云.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04:91.

[5] 邸海霞.分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6,03:199.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中医妇科疗效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