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6-11-16魏周仙范英阿丽艳·阿合麦提
魏周仙+范英+阿丽艳·阿合麦提
【摘要】目的 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复发再入院率为31.4%,护理满意度为91.4%,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慢性心衰患者中应用人性化护理临床效果优良,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慢性心力衰竭;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8.0.01
慢性心力衰竭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对全球约1%~2%人口产生影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与劳动能力,且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加重社会与家庭负担。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目标不仅在于将临床症状改善,而且注重将再住院率与死亡率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而单纯依靠临床治疗无法实现上述目标,需与护理服务相结合。这提示患者不仅要坚持规范化治疗,还需注重活动、监测身体状态、管理情感与行为、饮食及正确识别临床症状等,提升自我护理水平。研究证实[2]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人性化护理临床效果优良,为具体探讨,现将患者70例纳入本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3.8±5.2)岁。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4.2±6.3)岁。两组年龄、性别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健康宣教、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等。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人性化心理疏导
护士需认真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内心烦闷或忧虑,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其临床症状并解释出现原因,使患者更加了解心力衰竭相关知识,缓解或消除因一无所知而产生的担忧悲观心理。护士需多接触患者,因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在开展语言沟通时护士应多控制好语速,避免过快,且确保语言通俗易懂,亦可将温馨小卡片制作出来,写上“要大小便吗?“要翻身吗?”“疼吗?”等常用语言;或准备小写字板,提供给无法说话但具备书写能力的患者,尽量照顾到所有患者,将医护沟通渠道完善。此外,护士还应多与患者家属沟通,鼓励其积极参与护理过程,多安慰、陪伴与鼓励患者,为其提供心理支撑,对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意义重大。
1.2.2 人性化健康宣教
护士开展疾病知识宣教,内容涵盖病情加重原因、早期表现及复发先兆等。做好防暑与防寒保暖工作,冬季避免温差变化大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等,减少去公共场所次数,积极处理感染患者。叮嘱戒烟戒酒,对水分与钠盐摄取予以限制,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病情允许可开展有氧运动。
1.2.3 人性化延伸护理
护士主动开展家庭随访,了解患者出院计划进展并及时对自我护理方法予以修正;定期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提示康复的重要性与正确方法。家庭随访不仅要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还需获取家属配合与理解,为患者营造一个优良的家庭康复氛围。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复发率与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见表1。
3 讨 论
慢性心衰患者病情进展后症状愈发严重,再加之心理与经济负担重、体质变差、长时间住院、并发症多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目前医学模式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对于临床护理而言如何将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已成为重点内容。人性化护理模式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围绕患者自身所需开展一切护理服务,便于患者了解自身病情。适当的心理护理可将患者心功能与心理状况改善,缓解身心压力,使其在医护操作中更加配合,促进康复,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将护患沟通渠道完善,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延伸护理十分重要,可指导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提前将发病症状找出并就诊;开展家庭随访,督促患者执行出院计划,有利于促进康复,从医院将健康理念向家庭与社区扩展,使患者享受到无缝连接服务,因此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秀芬.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人性化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5,(3):108-109.
[2] 徐 溟,张晓梅.姜 军,等.人性化护理服务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观察[J].医学信息,2015,(43):404-404.
[3] 李 园.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6,15(3):67-68.
本文编辑:鲁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