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β受体阻断药在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治疗中的效果

2016-11-16曾铖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受体阻滞剂疗效评价心力衰竭

曾铖

【摘要】目的 探究β-受体阻滞剂用于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利尿、强心和扩血管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美托洛尔,对比两组疗效,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在不同时间内心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用于心力衰竭合并房颤临床治疗,不仅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同时对于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参考。

【关键词】心力衰竭;房颤;β受体阻滞剂;疗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5.0.02

心力衰竭患者常伴随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能够抑制心力衰竭过程中的肾上腺素能信号的持续激活所导致的不利生物效应[1]。而房颤是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据相关统计学显示,10%~3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房颤,继而加重心功能的损伤,房颤和心力衰竭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临床中针对本病的处理,首先应纠正诱因,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还应加强房颤治疗。临床研究表示,β受体阻断药能有效控制心室率,对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并且该药物目前也已经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中[2]。本研究为进一步深究β-受体阻滞剂用于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疗效,特进行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7.53±4.83)岁,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冠心病26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研究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69岁,平均年龄(58.87±4.90)岁,高血压性心脏病11,冠心病24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原发疾病类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予以利尿剂、ACEI药物以及洋地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美托洛尔治疗,初始剂量为6.25 mg,2次/d,并根据患者的血液、心率变化以及药物耐受力等,每隔1~2周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患者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在60~80次/min,一般活动下的心率为100次/min,并且血压不低于100/60 mmHg,在院观察治疗4周,并随访观察1年。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心功能指标(LVEF、LVSD、LVDD),并观察两组患者死亡病例情况。疗效判定:显效:经过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在2级或以上,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在1级,症状有所缓解;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3]。

1.4 统计学分析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的随访过程中研究组仅1例死亡,对照组中4例死亡。下见表1。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两组在治疗后4周和12个月的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如下表2所示,研究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生发展到严重的阶段,而房颤又是心力衰竭常出现的并发症,研究调查表示,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5年生存率堪比恶性肿瘤。同时房颤会加重心力衰竭,长期进展最终可能导致死亡。以往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停留在血液动力学异常,如今随着不断研究,已经逐步认识到神经系统分泌激活对于本病进展的重要性。

Β受体阻滞剂,从药理作用出发,能够改善内源性心肌功能,同时减少心室容积。这一点从本次研究结果也能够看出,研究组患者经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LVDD和LVSD明显减小,且效果优于对照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对于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也具有显著改善作用。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表示β受体阻滞剂用于本病治疗的机制主要是:阻断或削弱心力衰竭发生时的交感神经激活所释放的儿茶酚胺等对心肌具有毒性物质的过程,继而延缓心肌细胞凋亡;其具有恢复交感神经系统对心力衰竭的支持,并提高正性肌力药物的敏感性;降低RAS系统的活性,继而扩张外周血管,缓解钠水潴留,进一步减轻心脏后负荷;或者通过抑制心率,降低耗氧量等[4]。通过本次研究能够看出,β受体阻滞剂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也较对照组低,心功能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β受体阻滞剂用于心力衰竭合并房颤临床治疗中,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一定参考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京秀,查 理,李 阳,等.β受体阻断药在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治疗中的再评价[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2):2390-2392,2400.

[2] 朱岫芳.关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β受体阻断药组合的重新审视[J].医学与哲学,2011,32(20):47-49.

[3] 施仲伟.β受体阻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循证历程[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2,18(2):102-107.

[4] 刘 毅,傅 强,张 宏,等.术前应用α受体阻断药对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18-20.

本文编辑:徐 陌

猜你喜欢

受体阻滞剂疗效评价心力衰竭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探究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降糖三黄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研究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基于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