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观察

2016-11-16刘春林刘秀珍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诊断

刘春林 刘秀珍

【摘要】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患者62例为观察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存在血管闭塞和狭窄的情况,对照组患者未出现;观察组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峰值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其大脑后动脉峰值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现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为后循环缺血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后循环缺血;诊断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6.0.02

后循环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一般认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是主要的致病原因,患者表现为共济失调、视觉功能下降以及肢体无力,并伴随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容易引发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在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诊断当中,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其中,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得到了有效的应用,能够对病变血管予以准确的定位,进而做出准确的诊断。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患者62例为观察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3例,女29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64.6±4.6)岁;共检测血管310条,其中大脑后动脉124条、椎动脉124条、基底动脉62条。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为(64.1±5.2)岁。共检测血管300条,其中大脑后动脉120条、椎动脉120条、基底动脉60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其探头频率为2 MHz,经枕窗探测时取侧卧位,经颞窗探测时取仰卧位,检测双侧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等,了解收缩期流速、舒张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及血管搏动指数等指标,观察是否出现血管狭窄、血流速度减低等情况,观察血流频谱形态变化[2]。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管闭塞和狭窄情况

观察组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出现血管闭塞2条,轻度狭窄21条,中度狭窄8以及重度狭窄1条,其中双侧大脑后动脉6条、椎动脉11条、基底动脉15条。对照组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后无管腔闭塞和狭窄情况发生。

2.2 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峰值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其大脑后动脉峰值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的血流速度变化及脑动脉硬化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血管血流速度升高63条(20.3%),血流速度减低105条(33.9%),血流速度正常142条(47.3%)。对照组患者出现血管血流速度升高11条(3.7%),血流速度减低13条(4.3%),血流速度正常276条(92%)。观察组患者出现脑动脉硬化性频谱改变162条,对照组患者仅为13条。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后循环出血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颅内外动脉的栓塞性病变所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血流速度的异常变化以及脑动脉硬化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3]。当脑动脉血流速度出现异常变化且频谱紊乱时,很可能会引起血管狭窄和闭塞[4]。大脑血管内皮损伤和脂质沉积是椎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警惕相邻动脉潜在的病变可能,并给予有效的预防。在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诊断当中,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对于脑动脉血流变化及血流频谱作出准确的判断,及时发现病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办法,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仅观察组患者存在血管闭塞和狭窄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动脉峰值血流速度相对更高,而大脑后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相对更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血管血流速度升高或减低168条(52.7%),血流速度正常142条(47.3%)。对照组患者出现血管血流速度升高或减低24条(8%),血流速度正常276条(92%)。观察组患者出现脑动脉硬化性频谱改变162条(52.2%),对照组患者为13条(4.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诊断中,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根据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进而做出准确的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炳奇,刘南平,陈景云,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07):768-771.

[2] 周 兢,李自清,徐琳琳,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椎动脉血流量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12): 865-867.

[3] 周 兢,李自清,徐琳琳,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椎动脉血流量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5): 6949-6951,6955.

[4] 邝学媚,吕涵青,虢周科,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老年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3,7(06):301-304.

[5] 彭仕军,阳潮东.瞬目反射联合经颅多普勒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3,34(08):1437-1439.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诊断
智能变电站设备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针对代谢标志物的分子探针设计与合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法医尸检中生前伤检验的研究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PLC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