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育多元化跨学科师资培训方案之构建
2016-11-15于尧华姜声扬
于尧华+姜声扬
摘要: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合格的师资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职业特色明显,因此,传统单一学科型师资结构已很难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求。随着社会对新技术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他们所从事的专业相关知识的综合性也越来越强,构建多元化的跨学科师资培训体制是促进高职教师跨学科教学思想养成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多元化;跨学科;师资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6C-009-03
跨学科师资培训是相对分学科培训提出来的。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在长期发展中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功不可没。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教育评价的约束等,普遍存在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教育的弊端。[1]即使进行非学历教育,由于过多的程序化设置,很难契合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需求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因而既不能在提高素质教育能力方面让教师满意,又不能满足教育改革呈现出课程综合化态势的需要。本文在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基础上,对多元跨学科师资培训机制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教师跨学科培训需求调研
(一)对象与方法
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形式,就培训项目需求度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任课教师。调查需要培训项目包括:(1)本学科知识;(2)学历教育;(3)学科相关专业知识;(4)学科相关专业技能知识;(5)课程开发及设计知识;(6)教育学及心理学知识;(7)教学方法和技能知识等7个方面。在需要度上分:很需要、比较需要、很少需要、不需要4个层次。并依据各项目中很需要占比情况,了解教师总体培训需求。
(二)结果
高职护理专业的所有任课教师共计102名,发放调查表102份,其中高讲或副教授以上30名,讲师51名,助讲21名,回收调查表100份,回收率达98%。调查结果见表1。调查显示,无论是文化、基础、专业课程教师均对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有着较强的认知欲望,“很需要”占比80%以上的依次为“学科相关专业知识”培训91%、“教学方法与技能知识”培训90%、“学科相关专业技能知识”培训82%。从调查数据分析,教师的培训需求与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要求相吻合。由此可见,多元化跨学科师资培训对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跨学科能力尤其必要。
(三)讨论
当代跨学科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跨学科教学已是科学、教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因此,如何适应需求,加强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强化职业导向教育也是目前师资队伍构建中重要研究方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文化、基础、专业课程教师均对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有着较强的认知欲望,这也与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要求相吻合。因此,多元化跨学科师资培训对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跨学科能力尤其重要。
二、多元化培训方案制订,促进教师跨学科意识养成
师资培训是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必经之路,是形成高质量跨学科师资团队的重要途径。依据教师培训需求特点,在跨学科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中,为了突出护理专业的行业特点,强化教师护理专业意识,除了继续既往的省级常规教育培训(暑期培训等)以及专业教师的临床实践培训等外,还充分利用9所三甲类合作医院以及南通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等合作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实施校院(企)合作性培训、校际合作培训、课程间合作培训以及校本培训、教学开放周学习等多元培训途径,促进教师跨学科意识养成,提高跨学科教学能力。跨学科师资培训及师资团队建设方案与组织管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一)校院(企)跨学科师徒结对,形成跨学科能力拓展空间
本着合作共赢目的,学校与南通大学护理学院、南通大学医学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南通市肿瘤医院、南通市中医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师资培养意向,学校有33名文化、基础、专业青年教师分别与13名来自以上协作单位的资深教授、临床一线骨干医护人员等结成师徒。通过校企(院)合作性师资结对,为教师双师能力形成、临床技能提高、科研能力形成、跨学科知识积累形成了多元化的拓展平台。
(二)校际合作培训,共享跨学科资源,提升跨学科知识基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加速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拓宽办学渠道,强化教师内涵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学校借助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这个合作平台,每年选派10名护理专业文化、基础、专业教师脱产学习进修,进修时的选修课程体现了交叉、综合、跨学科特点,通过专业的熏陶、知识的拓展,提升教学能力以及课改、教研能力。利用名校的辐射作用,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国际交流等全面提升,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校本培训,因地制宜,营造跨学科学习氛围
校本教师培训是指以教师为培训主体,在校内进行的学习与培训活动,是真正做到全员培训的最主要途径。校本培训具备以校为本、立足岗位、针对性强、开放性、多元化、多样化等的特点,是跨学科学习的最经济、实用的综合平台。为此,学校邀请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徐旭娟开展“临床实践”演示与观摩活动,以促进教师所授知识与临床的对接;同时,还聘请教育专家和校内外有一定经验及知名度的教师,围绕教育、教学、教改、教研进行专题讲座,帮助老师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此外还围绕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带共性、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交流研讨,让教师在参与、体验、反思中总结经验,转变教育观念,通过研讨、交流,学习他人长处,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优化知识结构,促进自身整体素质提高。为了提升师资内涵建设,学校定期设立专家教学论坛,分别邀请南通大学护理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通市知名文化人士等来校做专题讲座,拓宽教师知识面,提升教师内涵,尤其是通过与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和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合作办学,邀请相关专家来校讲学,并通过定期安排教师深造进修,为教师跨学科能力的养成提供了极佳途径。endprint
(四)临床实践,提升跨学科专业水平
护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但很多高职教师是从学院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临床经验不足、实践能力薄弱显而易见。随着医学科学迅速发展,护理学发展也日新月异,书本知识难免陈旧、落后,护理专职教师需要参加临床实践学习新知识、新观点、新技能。学校每学期安排4-6位专业教师下临床实践,同时要求教师利用暑期参加临床实践。此外,除了专业课程教师外,文化、基础课程教师也被要求利用暑期时间或参观或直接参与身份进行临床实践和社会实践,以便能将亲历的“所见所闻”融入教学中,赋予教学内容更多的职业内涵,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临床实践,提升了教师自身的跨学科专业水平。
三、结语
就业导向是文化、基础、专业的连接纽带,也是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纽带。通过上述途径以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跨学科培训机制,有利于强化教师的就业导向性的职教理念,强化跨学科教育必要性认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跨学科教学意识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周泓.中学高级教师跨学科培训模式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5).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YU Yao-hua & JIANG Sheng-yang
(Jiangsu Nantong Vocational Health College, Nantong 2261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As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qualified teaching faculty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education qualit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kind of higher education form with distinctive 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takes cultivating technical talents with practical ability as the goal. 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single-subjected teaching faculty structure has been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demand of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the continuously improving demand of the quality of new technical talents from the society,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s getting stronger, thus constructing interdisciplinary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is the only way to form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interdisciplinary ideolog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luralism; interdisciplinary; teacher traini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