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乎?器乎?

2016-11-15李利会

江西教育B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育者规律学会

李利会

我们作为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既是教育的践行者,更是教育的研究者。要想轻松、愉快、创造性地从事我们的教育事业,从中收获自己工作的成绩,更收获精神层面的满足,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需要还原教育的本来面目,过一种真实的教育人生。要想寻觅、追求、践行“真教育”,首先应该剥开纷繁复杂的表象,把“道”“器”之别搞清楚。

《周易·系辞》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我们的教育中,从来就不乏关于“道”和“器”的研究和论争。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不难发现,其实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策略都是“器”,而对于教育规律的掌握则是“道”。“道”是形而上。形而上的东西看似无用而又有大用,因为它能够产生智慧,它能够决定“器”的方向、内容,它可以引领研究者走向正确的目标。一个教师对于“道”“器”之别的见解,直接决定其教育水平,决定他(她)是“匠”还是“师”。相信每一个教育者都不仅仅想成为一个精致的“教书匠”吧。

一个优秀的教育人应该是“得法乎上”的。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没有通观全局、胸怀天下的胸襟,没有高屋建瓴、放眼未来的眼界,我们怎么能够成就最完美的事业、肩负起民族的未来?当我们对“道”,即教育教学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就可以在“器”,即教育教学方法上做到“无招胜有招”。应该深知,不可能有万世不变的事物,我们工作、研究的对象,恰恰就是一个个独特的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所以所有的方法和手段都应该取决于教育的对象,既“以不变应万变”,又“以万万变应万变”。不变的是“道”,是教育的规律,是生命发展的规律,是必须尊重和信仰的真谛。万万变的是“器”,有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天地人”的变化来改变我们的方法和手段,从而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理想教育状态。

教育之道,即教育的本质,就应该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孩子培养成幸福的普通人,灵魂要自由,思考要独立,生活要真实。本着这个“道”,我们的“器”就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了依托,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教育方法和策略,就可以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发生改变。有经验的教育者,可以像传说中的武林高手,飞花摘叶皆是武器,心中有剑,手中无剑,无招胜有招。

当然,“道”与“器”从来不是独立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谈到“道器问题”就不能不说到“道”与“器”的转化。“道”的变化必然引起“器”的变化,一定数量的“器”的变化也可以引起“道”的质变。“道器问题”的关键是讲求实践精神,只有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万物的具体形态,才能发现其中不变的大道。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更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深深扎根于实践的土壤,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才不会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我们要,并且完全可以在我们的事业中实现“道”和“器”的和谐统一。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套用一下,我们也可以做到“师者爱才,育之有道”。只要静下心来,认真深入地思考,大胆地实践,探究“教育之道”,并为之不断变革我们的“器”,我们就可以用教育的理想实现理想的教育,就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可以实现教师的快乐、学生的快乐、教育的快乐。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者规律学会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学会分享
巧解规律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学会尊重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