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方法批量全血制备的红细胞产品质量分析

2016-11-15黄丽红彭世球苗燕平徐翠玲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全血红细胞容量

李 莹,杨 剑,黄丽红,彭世球,苗燕平,徐翠玲

(1、江西省血液中心质管科,江西南昌330052;2、江西省肿瘤医院急诊科,江西南昌330029)

·输血与检验·

三种方法批量全血制备的红细胞产品质量分析

李 莹1,杨 剑2,黄丽红1,彭世球1,苗燕平1,徐翠玲1

(1、江西省血液中心质管科,江西南昌330052;2、江西省肿瘤医院急诊科,江西南昌330029)

目的使用并改进仪器自动化批量全血制备流程及方法,制备出符合国家标准的血液。方法对比分析手工法、改进前仪器法及改进后仪器法分离全血制备出红细胞产品的容量、储存期末溶血率、血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含量。结果三种方法红细胞外观质量及全项质量抽检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三种方法制备红细胞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含量其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改进后仪器法制备红细胞的储存期末溶血率、红细胞容量与手工法、改进前仪器法相比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改进后仪器法进行批量全血制备,红细胞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且能有效提升红细胞容量标准化。

自动化制备;批量全血制备;红细胞产品质量

近几年,凭借比较手工制备的优势,使用血液成分分离机进行的仪器自动化制备在成分血液制备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血站开始使用血液成分分离机进行批量的全血分离制备[1-8]。为推进我省成分制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我们对仪器自动化批量分离全血的流程和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后仪器法制备的去白悬浮红细胞(以下简称“红细胞”)产品质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本中心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期间,血液成分分离机分离明细表和统计分析表、现代血站管理系统(Mordern 5.0)和唐山现代科技公司启奥9.0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全血分离信息,以及成分制备现场相关工作记录。

1.2 样本来源本血液中心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无偿献血者所献全血,包括400ml、300ml及200ml三种规格,及全血制备的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以下简称“血浆”)。

1.3 仪器与耗材全血成分分离仪LMB SEPAMATIC-SLⅢ(深圳普特公司),大容量低温离心机Cryorfuge 6000i(美国热电公司),Q-400五联袋、T-300四联袋及200四联袋(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血细胞计数仪KX-21(希森美康公司)、分光光度计7230G、水浴箱Julabo、PHS-25型实验室PH计、托盘天平BPII、血凝仪CA-500(希森美康公司)、细菌培养仪BACTEC9050。

1.4 制备方法流程

1.4.1 手工法(以下简称“方法1”)流程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9]全血滤除白细胞(以下简称“滤白”)后,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离心两次后手工制备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以下简称“血浆”)。第一次离心参数:离心转速4000r/min,离心时间8min,加速度9,减速度7,离心温度4℃。第二次离心参数:离心转速3260rpm,离心时间4min,加速度9,减速度4,离心温度4℃。2013年5月至11月本中心采集的全血大部分为该方法制备,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部分全血使用该方法制备。

1.4.2 改进前仪器法(以下简称“方法2”)流程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9]全血滤白后,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离心两次后仪器自动化分离制备红细胞与血浆,两次离心参数同方法1。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本中心采集的全血部分为该方法制备。

1.4.3 改进后仪器法(以下简称“方法3”)流程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9]全血滤白后,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离心一次后仪器自动化分离制备红细胞与血浆。离心参数:离心转速3880r/min,离心时间15min,加速度9,减速度4,离心温度4℃。离心后使用血液成分分离机分离出红细胞与血浆,对血浆进行外观检查,符合外观质量标准者,操作仪器使其自动排气热合为成品,不符合外观质量标准者,操作仪器热合成品红细胞,血浆与其联接的两个转移袋热合后进行二次离心,离心参数及血浆成浆方法同方法1第二次离心。2015年5月至9月采集的全血部分为该方法制备。

1.5 质量控制指标每袋红细胞都经肉眼外观质量检查,随机抽取红细胞检测其容量、储存期末溶血率、血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含量。

1.6 统计学分析使用STATA 7.0统计学软件包,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数据方差不齐时使用)对各质量检测项目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调整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外观质量采用三种方法制备出来的红细胞肉眼外观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10]。

2.2 红细胞全项质量检测项目的分析通过全项质量检测的抽查,三种方法制备的红细胞各项目检测结果包括储存期末溶血率(以下简称“储末溶”)、血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均符合国家标准[10],具体见以下分析。

储末溶的国家标准为<红细胞总量0.8%,血细胞比容的国家标准为0.45~0.60,血红蛋白含量国家标准为≥100g/L。经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及bonferroni法调整检验水准进行分析,三种方法的全项质量检测项目统计见表1。

表1 红细胞全项质量检测项目的分析

由表1可知,方法3的储末溶和血细胞比容均值大于方法1和2,方法2和3的血红蛋白均值大于方法1。

储末溶三种方法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其两两之间比较,方法1与2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17),但方法1与3,方法2与3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7)。

血细胞比容三种方法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两两比较后其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血红蛋白含量三种方法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两两比较其差异也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三种方法红细胞产品容量的分析三种方法制备的红细胞产品分为三个规格,即2U、1.5U及1U,国家标准的容量要求为标示量(ml)±10%,我中心对这三个规格的红细胞设置的标示量分别为295ml、225ml及155ml。我中心日常对三种方法制备的红细胞产品进行随机抽取重量称量,然后换算成容量。

经方差分析,三种方法制备的红细胞产品容量统计见表2。

表2 三种方法红细胞产品容量的分析

2U红细胞容量三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两两比较其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1.5 U红细胞容量三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两两比较后,方法1与2,方法1与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2与3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1U红细胞容量三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三种方法两两比较后,方法1与2,方法1与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2与3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中心使用的三种方法均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程[9],滤白、人工热合的过程均相同,不同的是离心、分浆过程,其中分浆过程中通过红细胞与血浆界面判断并予以分离产生红细胞产品。方法1利用肉眼判断红细胞与血浆界面予以手工分离,方法2和3利用仪器红细胞界面探测判断并予以仪器挤压分离。

从表1可以看到,方法3的储末溶均值高于方法1和2,且和方法1、2的对比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方法3对红细胞的破坏大于方法1和2。分析原因是方法3的第一次离心参数与另两种方法不同所致(第二次离心只针对血浆,对红细胞无影响)。方法3离心转速为3880r/min,离心时间为15min,方法1和2的离心转速为4000r/min,离心时间为8min,虽然方法3的离心转速降低,但同时离心时间却延长几乎1倍,对红细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大了对红细胞的破坏,但还是在允许范围内(方法3储末溶符合国家标准)。三种方法其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的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说明三种方法的操作差异对这两项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从表2可以看到,方法3制备的三个规格红细胞容量均值最接近我中心定的标示量,但从标准差看,除2U红细胞最小外,1.5U和1U红细胞都最大,提示方法3中对仪器设置的1.5U和1U方案压板推进速度和血浆定量可能还需改进,如何改进待后研究分析。三种方法制备三种规格红细胞的容量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方法3与方法2的容量差异也均具统计学意义,结合方法3容量均值最接近标示量,说明方法3的改进对红细胞容量的标准化是有效的,而有效性可能体现在仪器的设置上。同样,除制备2U红细胞外,制备1.5U和1U红细胞所得容量比较,方法1和方法2,方法1和方法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也说明手工法和仪器法制备红细胞容量标准化的差异不明显。

综上所述,使用三种方法对全血进行分离制备,制备出的红细胞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三种方法制备红细胞血比容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方法3对红细胞的破坏大于方法1和2,其储末溶大于方法1和2。三种方法制备红细胞容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方法3对红细胞容量标准化的影响是有效的,其有效性体现在仪器设置上。但手工法(方法1)和仪器法(方法2和3)制备的红细胞容量差异不明显。

[1]李建民,张雯,戚海,等.血液制备信息电子一体化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3):335-337.

[2]秦艳兰,刘景春,刘仁强,等.自动和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评价[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1):33-34.

[3]王飞,王良华,卢舜华,等.血液成分分离机分离全血工作效率的评估[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1):1080-1081.

[4]李建华,王倩,肖鲲.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制备产品的质量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6):541-543.

[5]何宝红,郑拉让.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仪分离血液成分的参数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5):439-440.

[6]王丽红.自动血液分离机与手工分离的比较[J].河北医药,2006,28(2):100.

[7]杨丽美,何博,曾四海.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和传统手工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43.

[8]李莹,杨剑,黄丽红,等.三种方法批量全血制备的血浆产品质量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6,34(2):260-26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S].2012:15.

[10]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S].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R457.1+2

A

1674-1129(2016)05-0684-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6.05.052

2016-04-27;

2016-07-05)

江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20155618)

猜你喜欢

全血红细胞容量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水瓶的容量
IQ下午茶,给脑容量加点料
小桶装水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改进等效容量法在含风电配网线损计算中的应用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