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主题:新闻图片对符号的运用
2016-11-15张超
张 超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400060)
直击主题:新闻图片对符号的运用
张 超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400060)
在丰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每一样事物都具有独特的符号性质,暗示人去思考眼睛看不到的事物。本文将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主要为意指实践ERC模式)引入新闻图片的拍摄和分析当中,并以获得权威认同的照片为例进行分析,望能为新闻图片拍摄和分析寻找新视角。
新闻图片;符号;主题
一、研究起源
报纸上的新闻照片是事件还是编辑(记者)看法的反映?拍摄的主体、线条、角度、光线以及不经意入镜的事物,都在讲述着更深远的新闻主题,当我们看到新闻照片时,便已步入拍摄者精心搭建的符号系统。
二、理论视角
巴尔特在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基础上演绎符号学理论,并把它嫁接到社会各方面:服装、饮食、广告、电影及本文探讨的新闻摄影。
早期,巴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一个重要著作是《神话集》,它对1954~1956年间的法国大众文化进行了激烈批判——报刊文章、杂志封面、照片、电影、体育和戏剧等混淆“自然”和“历史”,以“自然性”装扮现实。
后期,巴不满足于对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批判,他引进现代语言学理论,运用符号分析对社会学进行批判,探究大众文化的神话机制,把“集体表现”看作一个“符号系统”,认为这有助于揭露大众文化的“神秘化过程”(钟晓文,2012)。
在《符号学原理》中,巴完成了文化符号理论的建构,初步构建了符号学术语系统,确立了方法论原则。他大胆颠覆了其早期思想来源: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创造性吸收了叶尔姆斯列夫的层次理论,提出新的文本构成理论,从符号学角度更新了“内涵”术语的意义(钟晓文,2012)。巴认为:记号是由一个能指和一个所指组成,“形式”可以不依赖语言学以外的任何要素,而“实质”则是一些语言现象特点的总和,必须依赖语言学以外的要素来描述,能指和所指结合成一个意指系统,文本的意义就产生了。巴同时指出,表达面(E)、内容面(C)以及链接二者的关系面(R)构成的ERC意指系统是复合的,它可以变成另一个系统的单一成分,即(ERC)1R1C1,此时,ERC就成了一个直指层面,(ERC)1R1C1就成了一个涵指层面(钟晓文,2012)。我们用图1来表达以上各概念的关系:
图1
在以上关系中,E1R1C1还可以进一步扮演E2R2C2中E2的角色,构成新的涵指系统。
三、文献综述
对于符号修辞的研究集中在设计、广告、影视、文字等说服意图强的领域,对新闻图片的研究甚少。目前为止,对新闻图片进行符号研究的有《论新闻图片的符号修辞与意指实践》(李玮,蒋晓丽,2012):探讨了直指、涵指、元语言之间的关系,并把符号分析法运用到了新闻图片的分析和拍摄手法当中,旨在提升记者拍摄新闻图片的效率和新闻照片的资料价值。《救赎神话,身体政治》(黄顺铭,陆勇,2005):利用符号系统对普利策新闻奖获奖照片《吻引美军》进行深入分析,认为读者应培养更具批判性的读图能力。《图片新闻中图像符号的多模态批评性分析》(王佳宇,2012):通过对时代杂志的图片新闻《家中的达赖喇嘛》指出我们应借鉴视觉语法将功能语言学拓展到多模态分析的做法,构建新的分析框架,实现对多模态符号的批评性分析,不仅阅读图像,还批评图像。
四、符号原理使用案例分析
第58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于2015年2月落幕,若非仔细分析,并不会认为那些获奖照片有什么出彩之处,但若运用符号学原理加以分析,一张简单的照片背后便隐射了巨大的社会现实。
(一)《俄罗斯同性恋人》
这是2014年度最佳新闻图片,表现的是一对同性恋情侣约翰和阿列克斯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寓所里的亲密瞬间。
这张年度图片的主题是“爱”,但他们的爱情处在黑暗之中。照片之中还有很多伏笔,如那束照在主角脸上的光。照片拍摄于凌晨2点,这光必定是人造光,这束光不仅是为了使画面更加饱满和唯美,还给主角投射了阴影,他们大部分的躯体被阴影挡住,其余部分在墙上投射了阴影。照片表面的构成有赤裸亲密的身体、人造光、色调黯淡的环境、深陷阴影的躯体、墙上的阴影、拉上的窗帘。多层的隐喻和转喻使用:赤裸亲密的身体隐喻全世界所有的同性恋恋情,人造光转喻世俗社会的眼光和观念,黯淡的色调转喻他们黯淡的现实处境,两人深陷阴影的躯体转喻现实中两人的身份和关系不能公开,墙上的阴影转喻世俗眼光的歧视带给他们的阴影,拉上的窗帘表示他们主动与外界相隔离。
由此,一张简单的照片就有了普遍的社会意义:所有同性恋人群都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中,在世俗社会的歧视目光之下隐藏身份,这种歧视带来的阴影让他们的生活和爱情都处在黯淡的环境当中。这就是这张照片在内容层面想表达的东西,如果还想深究,那此ERC系统作为E1,指向第二层次的C1就是:社会应该给同性恋群体更多的帮助和关爱,帮助他们走出目前不公平的境遇。用表1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表1
(二)《圣诞工厂》
当代热点类单幅第二名《圣诞工厂》的画面是:主角蔚(音)带着圣诞帽和口罩,穿着工作服,面无表情站在车间里。
整个画面有红色背景、小窗户透进的一小束阳光、圣诞帽、工作服、漫天的红色粉末(聚苯乙烯)及戴着口罩看不清真面目的车间工人。阳光隐喻美好的未来和生活,也隐喻社会关注点,它照到圣诞帽却没照到工作服;圣诞帽转喻那些过圣诞节的人,进一步指代社会既得利益者;同时它被戴在头上保护蔚的头发,隐喻蔚的谋生之道;工作服暗示蔚的工作性质和阶级,进一步指代全世界所有和他一样的务工人员。另,戴着口罩使照片意蕴丰满:看不清主角长成什么样子,这种明确性缺失使“蔚”可以代表所有和他处在相同处境中的人。图片因此有了更深层的含义——圣诞节是社会既得利益者的消遣,却只是蔚这一阶级的谋生方式,社会关注的是坐拥美好生活的既得利益者,未给弱者以应有关注。
照片的意指系统关系如表2所示:
以上两张照片都是社会热点类新闻图片,这类图片最适合运用符号学原理来对新闻的主题进行升华:它抓拍要求较低,摄影者拍摄前有较多的思考和构图时间,且这类话题反映社会热点,能通过社会传统和文化对新闻图片进行符号建构,把照片和读者一同纳入到摄影者精心构建的符号系统之中。
表2
五、不足
在拍摄照片时利用符号学原理建构意义系统,确能极大丰富图片内涵,使主题更深刻和尖锐。但符号学原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
拍摄者选择修饰符号时受自身经历和文化结构影响,这种符号在同一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被进行相似的解码,但相似度不确定。同理,读者对符号的解读又受自身社会、文化层次限制,主观性极强。因此,对符号原理的运用对背景要求较高,要求传者和受者有相同的背景或了解对方的背景文化,才能对符号进行正确的解读,把握新闻图片真正的主题。
[1] 黄顺铭,陆勇.救赎神话?身体政治[J].新闻爱好者,2005(7):36-37.
[2] 李玮,蒋晓丽.论新闻图片的符号修辞与意指实践[J].新闻界,2012(22):24-30.
[3] 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李幼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1.
[4] 王佳宇.图片新闻中图像符号的多模态批评性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2(4):51-56.
J419.1
A
1674-8883(2016)07-0093-02
张超(1991—),女,四川德阳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