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机新闻
——新闻采编新趋势

2016-11-15史杰蔚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航拍

史杰蔚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无人机新闻
——新闻采编新趋势

史杰蔚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2015年堪称传媒行业的无人机元年。1月初,美国批准CNN等新闻机构应用无人机采访新闻;6月15日新华网组建无人机报道团队;6月29日,搜狐新闻无人机频道上线,我国新闻门户网站首个无人机频道诞生。无人机在新闻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无人机;新媒体;新闻采编

一、引言

无人机又被称为“空中机器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近两年来,无人机在传媒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俨然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无人机拍摄与以往的新闻拍摄相比,具有突破空间限制、新闻视角独特、环境适应性强、成本低廉等优势;通过信息化的地面遥控、播控设备,能更快速甚至实时地完成多媒体新闻采集。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灾难现场、恶劣地理条件、大场景活动以及重要实时报道任务中,无人机航拍能够获得人力难及的画面,进而满足受众对新闻场景即视感的渴望。

二、无人机新闻的兴起原因

(一)无人机新闻报道视觉效果震撼、角度多元

面对一个新闻现场,专业的记者总是在不断思考如何找到与众不同的拍摄角度,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报道在众多媒体同行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受众对独家视频报道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使用无人机能拍摄到多角度的清晰画面,其画面具有极强的宏观展现能力、更灵活的运动方向,既能宏观又能收取事件场景中的细节,拍摄出的正是新闻需要的最富有冲击力和表现力的画面。

(二)无人机新闻采集成本低廉

以往的新闻航拍中需要利用直升机。我国航空法规定,民用航空器进行飞行活动,需要取得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的许可。但这样一来,新闻也许就会因此失去时效性。无人机设备可以进行拆卸打包,运输空间和运输成本低廉,有的甚至可以装在背包里随身携带,拍摄时可以与地面显示器甚至手机连接,肉眼可以看到无人机携带的摄像工具的拍摄视野,易于设计新闻采集路线且操控简单易学。无人机的一般飞行高度在300~500米之间,起飞重量不会大于7公斤,远远小于需要报批的标准。国内直升机的租赁价格昂贵,而民用领域的顶级无人机一天的租赁价格也只在1万元左右。地面摄影结合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更能给观众多视角的视觉体验。

(三)无人机新闻采集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新闻事实的公正客观

在公共事件报道中,传统的方式可能是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询问当事人、旁观者和与此有关的人士来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这种通过主观询问了解事件的方式,很难保证提供的事实不会存在片面性或虚假性。而无人机可以对整个现场进行拍摄,甚至从记者不可能完成的角度记录下来,客观、公正地还原事件的真相,使新闻的被加工性降至最低。

(四)从信息的传播角度来说,无人机让新闻的传播更具实效性

无人机能够将第一手影像资料快速传回,为突发新闻事件提供及时的报道。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特别是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及即时通信工具的出现,通过4G网络,可以快速地将无人机拍摄到的影像资料传到社交网络或视频网站,让受众能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

三、国内媒体的无人机新闻案例

(一)重大灾难等突发性事件

突发事件往往波及面积广、威力大,即使身在其中也不能对现场有全面的了解;其经常伴随着不断发生的次生灾害,往往威胁采编人员的人身安全。这种情况下,无人机就派上了用场。新闻记者无法接近危险和被封锁的新闻现场,无人机却能轻松地从空中穿越障碍拍摄到独家的新闻影像。无人机配备摄像机和录像机,能够快速地捕捉到更多的细节,获取更全面的事件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安全地报道突发新闻、灾难或战区情况。

2015年8月12日23时30分左右,天津港仓库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爆炸发生5小时后,央视无人机飞入爆炸核心区航拍,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展现了第一现场的全貌。在灾难现场,无人机摄像头所记录的全景地图,为现场的指挥救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不只是央视,多家媒体第一时间发布的空中俯瞰灾区的照片,依靠的也同样是无人机。

2015年12月20日11时40分左右,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山体滑坡事件。新华社运用无人航拍技术拍摄了新闻图片,准确呈现了山体滑坡的波及范围、山体滑坡的严重程度,并连续多日拍摄,为挖掘抢救掩埋者提供了帮助。

(二)图片新闻

航拍技术在传媒行业的应用引发了联动效应,各级媒体不甘落后,纷纷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拍摄新闻。2016年1月4日,深圳晚报无人机采访队宣告成立,当天,茂名日报社也组建了无人机新闻拍摄团队。在省级及其以下媒体中,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新闻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图片新闻报道中。

以四川日报为例,它旗下的四川在线新闻网创立了航拍四川频道,这为其日常报道增添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可能。2015年12月,四川日报微信与无人机航拍技术结合的几篇报道都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秋季大街小巷泛黄的银杏早已成为成都的城市名片,各大媒体也把银杏最佳观赏地点作为每年的常规报道。12月6日,四川日报发布了“我们身边的银杏,没想到空中看它们更是另一番美景!”的报道,独辟蹊径地展示了观赏银杏的另一种角度,令人耳目一新。

2015年12月26日,成渝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成渝两地媒体争相报道。傍晚时分,四川日报官方微信推送了有关成渝高铁的新闻“天了噜!今天6路‘大咖’一起抢头条,谁是最后赢家?”在高铁列车驶过三圣乡时对其进行了航拍,对列车舱内、始发站、各个站点以及无人机进行了全景式的立体报道。

2015年12月下旬,成都重度污染一度赶超北上广,空气质量指数(AQI)连续多日大于200。12月29日,成都雾霾爆表,多个“地标”肉眼无法辨别。四川日报官方微信再次利用无人机图片进行了一次特殊的雾霾新闻报道——“航拍雾霾中的成都,地标全都‘消失’了……”客观真实并且从不同以往的角度展现了成都当日雾霾的严重性,获得了超10万的点击量。

(三)活动环境展示

无人机不仅在日常新闻报道中越来越普及,室外综艺节目中也常常看到它的踪影。《爸爸去哪儿》的热播,除了星爸萌娃的真人出镜,也离不开每一站的地方美景。《爸爸去哪儿》中大量使用了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改变了传统节目比较平面的呈现方式。无人机高空一览无余的上帝视角和近距离跟拍无所不能,而且能与常规拍摄画面完美融合。

《爸爸去哪儿》大获成功,不仅开启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热潮,它运用的无人机航拍的环境展示技术也被其他真人秀节目学习,《花样姐姐》、《奔跑吧兄弟》、《一路上有你》等节目均使用了无人机。

四、无人机新闻发展需要克服的阻碍

由于无人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产品更替,它的价格逐渐走低,操作越来越简便,使媒体广泛拥有并使用它成为可能。当其使用门槛和使用界限逐渐模糊时,就会增大对公共安全的威胁。对无人机滥用的担忧也是阻碍媒体大范围使用无人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安全问题凸显

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最高可达1000米,超过人肉眼可见范围后会造成识别困难,无法远距离操作的问题,所以飞行操控师一般会将高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坠机等意外的发生。此外,机场、军事基地的安全以及公共安全也非常重要,如果撞向拥挤人群,那么无人机从报道工具变成危险品只是一瞬间的事。

2015年11月,一段名为“精灵3在500米高空偶遇战斗机”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并引发了大量网友的热议,其中多数网友对无人机这种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行为愤怒声讨。视频中,一架遥控操作的多旋翼无人机在我国某城市上空数百米悬停拍摄,差点与一架疑似正在着陆的喷气式战斗机相撞。

2015年11月26日下午,国防部举行月度例行记者会,发言人就无人机飞行安全等问题答记者问。发言人表示:无人机的违法违规飞行会对国家公共安全、飞行安全甚至是空防安全构成威胁。无人机不能无人管。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重视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监管工作,要求对其从生产、销售到使用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系列法规和标准。根据现行法规,所有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飞行都应预先申请,经批复同意后方可实施。

显然,无人机乱象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也即将出炉,这对规范无人机市场、确保各方面安全是好事一件。

(二)无人机续航时间短

无人机续航能力弱,每次只能飞行20分钟左右。并且无人机电池的续航时间依据不同自然条件而改变,高原、极寒、极热条件下飞行时间会急剧缩短,控制人员应当依据不同条件调整飞行时间和高度,否则可能会发生无人机坠落的情况。即使是数十米的高空,一旦无人机坠落也足以造成人员伤亡,如果坠落在游行、体育赛事等人员众多的场所,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因此,应当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新闻拍摄。

(三)隐私问题

由于无人机可以抵达很多普通采访无法涉及的角度、区域,因此必须考虑其他公民的隐私。无人机体型较小,除非贴地飞行,否则人们很难注意到,如果缺乏职业道德的新闻从业者利用无人机进行偷拍,就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另一方面,无人机进行航拍时,由于角度和高度的原因,很难将私人领域与公共场所切分开来。

目前,美国和中国的航空管理部门都制定了针对无人机的规定,确保无人机的规范使用。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要求2016年2月19日之前,所有无人机在使用前均需登记。2015年12月29日,中国民航局颁布《轻小型民用无人机系统运行暂行规定》,为占据了国内民用无人机大半江山的轻小型无人机监管制定了“交通规则”,这意味着未来国内所有的无人机用户都须在取得无人机驾照后才能合法使用无人机。

五、结语

无人机正在悄悄改变着新闻采编的旧传统,它在新闻素材采集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新闻报道的编辑呈现也需要配合这一新趋势进行改变,无论是突发事件报道、图片新闻、活动环境展示还是未来的无人机与VR技术结合的现场体验式新闻,这一新兴事物的应用规律,新闻从业者们正在摸索中总结。另一方面,无人机自身的续航缺陷、无人机滥用可能会侵害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威胁飞行安全,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无人机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甚至会侵害隐私权、泄露军事机密,造成巨大的损失。这是目前无人机新闻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政策规范及技术发展的一系列变革后,无人机新闻的普及时代将会到来。

[1] 龙鸿祥.无人机新闻,美国新闻传播新景观[J].编辑之友,2015(8):109-112.

[2] 周会峰.浅析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日常新闻报道中的应用[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5(6):72-75.

[3] 龙鸿祥.无人机新闻的特点与面临的困境[J].青年记者,2015(13):83-84.

[4] 李少文.无人机航拍,打开媒体生产新空间——来自看看湖北网的思考[J].中国记者,2015(10):68-69.

[5] 向英婷.新华网无人机编队发展的SWOT分析——无人机,新闻采集的未来标配?[J].传媒观察,2015(10):9-10.

G212

A

1674-8883(2016)07-0066-03

史杰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14级硕士生。

猜你喜欢

航拍
淮委组织完成黄河故道航拍调研并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复苏
一种无人机航拍目标的长期跟踪算法
航拍巴彦呼硕
无人机航拍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航拍,苍穹下的醉美视角
基于航拍无人机的设计与调试
难忘的航拍
AirCraft航拍辅助软件
聚焦创文
《航拍中国》美得让人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