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高中散文的课堂阅读策略
2016-11-15孙金权
孙金权
【内容摘要】散文是高中语文必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也是高中生必须克服的阅读难关。探究高中散文的课堂阅读策略,要从散文本身的特征谈起。根据散文的三大特征:内指性、表现性和自由性,来分别对应文本策略、主导策略和对话策略等课堂阅读策略。任何策略的运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能,提升鉴赏能力,从而获得知识与精神的双重收获。
【关键词】高中散文 课堂阅读 文本策略 主导策略 对话策略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指除去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一切叙事性、扦情性、议论性的文体;狭义的散文是广义散文下属的一个品类,包括抒情散文、杂文、学术小品、回忆录、人物特写、演讲词等。本文中着重探究的高中散文则指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代和现当代及国内外的叙事记人、状物绘景、辩理探物为内容的带有鲜明的文学性的文章。
高中散文作为语文教材,从内涵和范围上都与纯粹的文学世界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但是它本质上是脱胎于文学家族的,必然带有文学审美特性。因而也具有一般散文的三个审美特性:内指性、表现性和自由性。本文就围绕散文的三大特征,浅谈其阅读策略。
一、内指性:文本策略
散文具有内指性。内指性是一切文学作品所共有的特点,而在散文中尤为明显。“‘内即内宇宙,人的感情、心灵世界,外部世界可以并应当反映,但它必须要经过感情的发酵、心灵的过滤这个‘内化过程。”内指性使散文不受外在客观事物的约束,营造出个人精神世界的自由。
针对散文的内指性特征,在具体的散文课堂阅读中,教师应该紧扣散文文本,发掘其教学价值。散文在未编入语文教材之前有其自身的文体自足性和规定性,具有有鲜明的文体标识。
二、表现性:主导策略
散文具有表现性。散文是表现的艺术。表现是把复杂幽深的主观世界呈现在作品之中,使读者对作者的内在主观世界产生理解和沟通。散文呈现的是人类情感的流动过程,指向的是人类个体精神世界对宇宙社会的观照,并将这种观照用一颗赤子之心捧到读者的面前。情感的流动,真诚的袒露,心灵的悸动都由内而外地通过散文的虚实相衬,内外掩映,毫不保留地倾浑出来。正是这样的个人化的情感表达,个性化的言语述说点亮了个体生命的精神图景,也才成就了散文阅读的独特性与困难性。
考虑到高中生的阶段性特征,经历经验的缺乏,思维方式的相对单纯,在理解以情感表现为主要特征的散文时,难免会陷入困境,这也正是课堂散文阅读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教师发挥主导力量,有效引领学生进行情感体悟。
在散文课堂阅读环节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要从传统的讲授角色中超脱出来,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将课堂阅读更多的交到学生手中,以启发性、提示性语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探究;其次,教师自身要成为学习活动的践行者和示范者。一方面,教师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视野,如此才能更好地体悟散文的表现内涵,也才能为学生的阅读活动做好榜样。其次,教师要拥有专业的教学能力,语言表达、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是课堂散文阅读的关键点。
三、自由性:对话策略
散文具有自由性。散文的内指性和表现性促成了散文文学审美的自由性。在散文中,宇宙之大、草木之微、自身的一段经历、一星感触,一撮悲喜,往日的悲苦,今朝的辉煌皆可移于纸上,呈献给读者。最后是散文内在精神的自由。无论是古代散文的渗湃超逸、跌宕恣肆,还是现当代散文的包罗万象、气象万千,无不表现出挣脱种种限制、诸多禁锢的勇气和努力。正如林非所说:“只要是具有思想和文化的人们中间,必然会追求独创性的思考,追求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而不可能永远甘心于被束缚与钳制,散文是最适合表现这种精神和思想状态的文体。”作为散文的精神内核,自由性不仅体现了散文的文学规定性而且为散文审美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对话是语文课程标准为根除长期以来盛行的独白式教学和灌输式教育的弊端而提出并大力倡导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它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义的功能,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通过对话,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我们可以通过对话这种方式证明:用美和思考来滋养学生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至高价值,这种方式必将得到良好的回应和特定的审美意义。
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地完成阅读任务,获取有效信息,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针对散文教学的阅读策略,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技巧,更是语文学习素养的培养过程,通过散文阅读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并获得阅读技能,完成语文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