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上)

2016-11-15曲青山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历史

曲青山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最根本的是要把握“两句话,八个字”的要求,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讲话的关键词,是灵魂,是主题,也是学习领会讲话精神的一把钥匙,它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把我们党为什么出发、怎样一路走来、如何走向未来联系起来,科学指明了我们党95年历史的出发点、根本点、生长点,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从历史走向未来的信仰之基、成功之道和胜利之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讲话提出了一个关于党的历史的重大而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我们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我们党的大本大源问题。近代中国为什么会产生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党的初心、从为什么出发中寻找答案。

中华民族有国有史五千年,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相比的。中国封建社会创造了很高的文明,即便是到了末期,也还创造了长达115年的康乾盛世,有人称它为“落日的辉煌”。这个时期中国经济总量、中国对外贸易约占世界三分之一。就是在康乾盛世结束以后,中国经济也还处于世界前列。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时,中国经济总量还占世界总量33%,而美国只占1.8%。此后,伴随西方的殖民掠夺和入侵,中华民族开始慢慢衰落,1949年达到最低点,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2%,而同时期美国则占27.8%。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中国社会发展面貌开始发生改变,经济指标开始回升。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了,经济社会发展日渐强盛。我们之所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有过辉煌,曾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要恢复这个光荣,让中华民族为人类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形成时用了一个新词——“成为”,过去常用的词是“沦为”或“沦落”。“成为”这个词用得好、用得准确。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改变的根本原因讲清楚了,主要就是西方列强的入侵。我国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民族的衰落不是主动的“沦为”,而是被动的“成为”。这就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认识上的历史错位问题。因为不论是“沦落”还是“沦为”,都蕴含了历史主体内生性自然运动结果的意味,这会给人一种印象,好像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是自身运动的必然结果。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正因为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入侵造成“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间,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最早是封建地主阶级,他们不甘心国家被瓜分、民族被欺侮,“师夷长技以制夷”,举办了洋务运动。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曾把中国“对外学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习西方技术;第二个阶段是学习西方制度;第三个阶段是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洋务运动就是“第一个阶段”,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救国运动,但失败了。在这同时,农民阶级奋起抗争,掀起太平天国运动,也失败了。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最终也难逃失败的命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一次顽强奋斗。就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而言,辛亥革命是取得了胜利,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从这一点看,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纵观世界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历史,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任务应该是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来承担的。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先天不足导致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承担和完成这样的任务,这个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肩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说,我们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党史的第一个时期,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是区别于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有“新”“旧”之分,但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阶段任务却是相同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孙中山的革命奋斗,把他没有完成的任务加以完成,并在此基础上,把革命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推向社会主义。

不论是从近代以来革命运动的发展趋势看,还是从中国社会历史运动的必然要求和内在规律看,中国共产党的产生都是必然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段话清晰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二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这是促使中国共产党诞生缺一不可的两个基本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51年后,“马克思”这个名字和他的思想被陆续翻译成中文。1899年,在上海基督教广教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上,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中国人蔡尔康撰写的《大同学》中,首次将“马克思”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当时翻译的名字和我们今天所使用“马克思”这几个中文字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他把马克思的国籍搞错了,说马克思是英国的工人阶级领袖。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400多字,也出现了马克思的名字。但他把“马克思”的名称翻译成了“麦喀斯”。1907年,上海世界社出版了一本八开大画册,叫《近世界六十名人》,第一次出现了大胡子马克思的形象画像,就是后来我们常见的马克思形象。

客观地讲,马克思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也没有什么人去关注。直到22年后的1921年,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改变,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我们党一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这种思想理论指导下迅速投入实践。这种历史状况的转变与十月革命有着密切关系。1917年,十月革命发生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把目光转向俄国。俄国当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但是无产阶级革命在这里成功了,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实现了工农民主专政。俄国的这场革命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是由什么样理论指导的?中国先进分子思考的最终结论就是毛泽东概括的那句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之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人。1918年,他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论述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本质区别。他在同一年还写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讴歌十月革命。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该文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年,第一部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发行。它的翻译者叫陈望道。陈望道早年留学日本,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刻苦学习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2012年,人民论坛刊登了一篇题为《信仰的味道》的文章。文章写道,1920年陈望道在家乡茅屋废寝忘食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母亲为他准备了一碟红糖蘸粽子吃。过了很长时间,母亲问吃了没有?够不够甜?陈望道说:够甜!够甜!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上满是墨汁,原来陈望道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坚定理想信念时,讲过这个感人的故事。

传播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是要让更多的中国人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要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真正扎下根来。从最初传播历程看,马克思主义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时中国的政党很多,辛亥革命后政党政治在中国兴起,“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各种政治组织和团体最多时达680多个,具有政党性质的有300多个。当时的社会主义学派也是五花八门,无政府主义、合作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纷然杂陈。但各式各样的政党和学派思想最终都昙花一现,只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站住了,发展壮大起来了。

当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共产党确立为指导思想时,它已经诞生73年了。那个时候,我们党也只是几百个政党中的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出席一大的代表有13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湖南代表何叔衡,45岁;最小的是北京代表、北京大学学生刘仁静,只有19岁。全体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8岁。毛泽东那一年正好是28岁。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是56岁。这一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刚好经历了28年。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当时没有引起社会上太多注意,完全是秘密的,以至于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一大时,有暗探闯入,与会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马上中止会议。之后,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的游船上继续进行,最终圆满落幕。

党的一大召开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之所以把7月1日作为党成立纪念日,是因为1941年我们党在延安时准备举行建党20周年庆祝活动,参加过一大的代表毛泽东和董必武都回忆说会议召开的时间是7月,但不能确定具体是哪一天,后来就决定按照7月1日来纪念。因此,7月1日是党成立的纪念日,而不是党的诞生日。党的诞生日应该是7月23日,这是20世纪50年代根据苏联移交给我们的一批共产国际档案文献资料得出的结论。但是一大结束时间至今仍然有五种说法,五种说法也都有道理,到底是哪一天,现在还没有定论。

这样一个最初只有50多人的小党,如果不是后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地发展起来,一直走到今天,关于这个党建立的事情,也许早就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但是我们党一路走来,95年过去了,再来看我们党成立这个历史事件,就完全不一样了。1949年,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引用了毛泽东的这句话。研究历史要站在新的时代高度,这并不说用新的认识来涂改历史,而是要用一个长的时间段来进一步证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真理性。站到当今的时代高度回望党的历史,就能更加清楚地认识这段历史的性质和作用,更加鲜明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划时代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二个条件,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为什么要把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分期的标志?这是因为五四运动分前期和后期,后期指的是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支持学生运动,宣告了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当时中国工人阶级的数量不是很多,只有200多万人。但是他们高度集中,主要在上海、天津、青岛等沿海城市。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大公无私,组织纪律性强,而且中国工人阶级还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他们从破产农民而来,与农民阶级有天然的联系,另外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而来的。因此,中国无产阶级的一部分较之中国资产阶级的资格更老一些,社会基础也更广泛一些。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这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有了马克思主义,又有了工人运动,两者结合就一定会产生中国共产党,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建党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最终才能解放自己。所以我们党一诞生就向世人宣告,没有任何私利,没有任何特殊利益,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党章中说明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就是来源于这个道理。我们党的宗旨也来源于这个道理。如果党还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那这个党的性质就改变了,就不叫共产党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指出:“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到今天,就是因为摆脱了以往任何政党谋取自身利益的局限性。我们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有工人阶级自己的《圣经》——《共产党宣言》,就有了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们党是大公无私的党,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党,是对人民始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一切为了人民的党,这就是我们党的“初心”,它连接着立党的宗旨、党的理想、奋斗的目标、恪守的信念以及奋斗的精神。这就是我们党为什么要出发的根本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了一道又一道坎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与我们党的特质紧密相关。从根本上看,我们党的特质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先天具有的各种优势,另一部分是在奋斗实践中不断历练积累起来的优秀品质和作风。

回首我们党走过的95年,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关于历史时期和阶段的划分,我赞同这样一个观点,叫“量变积累历史,质变分割历史”。量变,就是说历史没有发生质变的时候,一直是在积累,一旦出现足以划分阶段或时期的重大事件的时候,历史就要发生质变。把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作为全面抗战的起点,而不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就与历史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有关。到了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整个中国的野心彻底暴露了,事情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了,中国抗日战争就进入了全面抗战的新阶段。我们党95年的历史演进也是这样,正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转化,就有了三个非常鲜明的历史时期的划分。

第一个历史时期,就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间是28年,用一个关键词去概括,叫革命。第二个历史时期,是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间是29年,用一个关键词去概括,叫建设。第三个历史时期,是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今天已经38年了,用一个关键词去概括,叫改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把时间下限放到了党的十八大,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前不久经党中央批准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的时间下限就是十八大。《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书名叫90年,实际上是91年,就是因为它写到了十八大。在迄今为止公开出版的党史著作中,这本书是时间跨度最长、最为系统、最为权威的一本党史基本著作。

经历三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于三件大事的概括,有一个发展过程。1949年建党28周年的时候,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党的28年是一个长时期,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这是“一件大事”说法的由来。1961年,建党40周年的时候,刘少奇在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建党40年来,我们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在中国进行人民民主革命,第二件事是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1991年建党70周年的时候,江泽民在庆祝大会的讲话中进一步概括指出,70年来我们党干了三件大事,第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第二,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11年,在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上,胡锦涛对三件大事做了重申。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则对三件大事做了新的概括和总结。他先是阐述了我们党在三个方面取得的伟大历史贡献,接着概括提出了三个伟大飞跃的概念。这个表述和概括是以前没有的。

第一个伟大飞跃,是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第二个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第三个伟大飞跃,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一个伟大飞跃揭示了国家和社会制度的变化。从封建专制到辛亥革命走英美共和国道路破产,最终我们党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才真正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第二个伟大飞跃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的170多年中,前100年,中华民族是在奋斗、屈辱和痛苦中走过的,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中华民族发展才迎来了一个伟大转折,从衰落开始持续攀升,直到扭转命运走向复兴。第三个伟大飞跃揭示了中国人民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当家作了国家主人,并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走向国家富裕、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

多方面的认识结论,来源于多层次的认识方法。审视历史要把握三个视角,即宏观视角、中观视角、微观视角;研究历史要把握三个时段,即短时段、中时段、长时段。对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应该用宏观的视角,把握历史的长时段,这样才能看得更加准确、更加清楚。任何历史的发展走向都像中国的母亲河黄河一样。黄河按照中国的地貌地形,发源在海拔比较高的青藏高原,向东流向大海,这是它整个流向的趋势。但是黄河在不同地段的流向并不都是往东走的。第一个弯在甘肃、四川,是一个大弯;到了黄土高原,穿过宁夏平原往北走,到山西黄河壶口瀑布的时候,又往南走。如果从宏观和长时段看,黄河绵延几千公里,从西向东流入大海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如果从短时段和微观角度看,黄河有时流向南,有时流向北,有时甚至流向西,这个结论又是错误的。所以,研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历史,一定要运用宏观的历史角度,不能走极端。梁启超提出了一个研究历史的方法。他说研究历史要用飞机俯瞰法,就是宏观的长时段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给了我们研究历史、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方法,人类社会是有总体发展规律的,这是最本质的属性。我们要运用这个规律,把握这个属性。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分析微观和中观、短时段和中时段的东西,关键是要使它们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这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宏观来看,在95年历史中,我们党不忘初心,一路走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的挑战和考验是巨大和众多的,是充满了苦难的辉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时候,全国有十几块根据地,红军总数近30万人,各路红军出发时有20.6万多人,但长征到达陕北时,只剩下5.7万余人了。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仅仅是指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长征里程,经过11个省。其他红军,例如红二方面军长征走了近两万里,经过9个省;红四方面军长征走了一万里,经过4个省;红二十五军长征走了近一万里,经过4个省。把这些里程都加起来,红军长征的总里程是六万五千里。红军长征的时间,就是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到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宣告结束,历时两年。

红军长征的两年中,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付出了巨大牺牲。过草地时,红军背的粮食一般只够吃两三天,过草地是七天七夜。没有粮食吃就挖各种野菜吃,许多红军战士因为吃毒野菜而中毒。1935年10月,就在红军即将抵达陕北的时候,陕甘支队的300多名战士因误喝有毒的山泉水全部牺牲。草地宿营也是极其艰难的,草地上一天要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夜里不停的下雨。刘英回忆说,进入草地就像进入了地狱一样,走出草地像回到了人间。天气寒冷,战士穿着单薄,很多人都被冻伤至死。红一、红二方面军是一过草地,红四方面军则因为张国焘的原因三过草地。过草地大约有一万多人牺牲。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经历了两次大挫折,一次是大革命失败,一次就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但是我们党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的讲话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大革命失败了,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象一篮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南方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革命事业几乎陷入绝境!长征开始后,天上有飞机轰炸,地上有围追堵截,到底能到哪里去?我们党不断地寻找落脚点。最终是绝处逢生,缔造了以陕甘为中心的新的革命大本营。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也经历了两次大挫折,一次是“大跃进”,一次是“文化大革命”。我们党仍然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了错误,走出了困境,续写了辉煌。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结束语中写到:没有一个党是不犯错误的,重要的问题是能否从错误中学习,取得教训。错误能够成为正确的先导,但不是无条件地成为正确的先导。关键在于要善于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这并不是因为它从来不犯错误,而是因为它从来能够总结错误的经验,从错误中学习,通过错误的教训提高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纠正错误,使错误成为正确的先导。犯了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浑然不觉,执迷不悟,最终由别的政党和政治力量来纠正,那就要垮台了。我们党恰恰是敢于直面问题、勇于纠正错误、善于自我革新,展现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并由此一路走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一切正义事业胜利的逻辑。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走上了为人类最壮丽的事业而奋斗的道路。95年,我们党一路走来,历程风险,跌宕起伏,但不管困难再大、任务再重、矛盾再多,我们党都有“弄潮儿向涛头立”的锐气、“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志气、“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备尝艰辛而愈加成熟。列宁曾经说:“在这样崭新、艰难和伟大的事业中,缺点、错误和失误是不可避免的。谁害怕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困难,谁被这些困难吓倒,谁见了这些困难就悲观失望或者张皇失措起来,谁就不是社会主义者。”事实充分证明,近代以来,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责任编辑:袁志平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历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新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