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改版的融媒体模式
2016-11-14徐峰赵元君
徐峰 赵元君
内容提要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报纸改版不仅仅是单纯纸媒的“版面改革”,而应是全方位、立体化的改革,是“合二为一”意义上的真正的改版。《内蒙古日报》此次改版,即包括纸媒、网站、客户端,从采访到编发,从内容到形式,从相加到相融,从管理到运营,都在探索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2016年5月30日改版,特别是6月24日媒体融合现场会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
关键词 媒体融合 党报改版 内蒙古日报
一、党报融媒体模式改版的现实必要性
内蒙古日报社在改版前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在不同类型的读者群发放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赴6个盟市、组织召开了7次读者座谈会,广泛征求各行各业的读者意见;参阅了12个省级党报的版面内容和版式结构;社内召开数十次改版会议,将所有改版意见汇总并逐条分析解决。通过调研,掌握了受众的结构特征、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等重要数据,为全面改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受众移动化倒逼改版。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从党报受众群来看,29-39岁间的青年和40-52岁中年是重要群体,特别是40-52岁年龄段的受众比例较大。高学历受众更关心党报改版与新媒体的关系,调查对象均受过高等教育。调查人员关注度、谈论的话题从高到低依次为两微一端新媒体、新闻网站、媒体融合、党报内容。受众接触新闻的主要渠道是手机端,包括党报的两微一端、冯站长之家公众号、人民日报和今日头条等新闻类客户端。显然,受众更关注新媒体,这种现象倒逼传统纸媒改变思维和观点,对版面内容和结构作出相应调整。
(二)海量信息中本地信息缺失逼迫纸媒改版。调查发现,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受众都比较关注《内蒙古日报》刊发的当地新闻,因为新媒体虽然有海量信息,但关于当地有价值的、权威的信息还是少之又少。受众最强烈的建议是开设盟市旗县版面,能看到自己身边的新闻,这是各盟市调查对象发出的共同声音,这种现象体现了接近性新闻价值的重要性。
(三)融合发展是中央的大战略,是内蒙古日报社的大任务。《内蒙古日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机关报,承担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等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只有践行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才能实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内蒙古日报社在这次全新改版中,把更多的纸媒内容融入到新媒体,也把新媒体技术运用到纸媒上,实现了由“报网(端)互动”向“报屏交互”的融媒体矩阵传播新模式。
二、党报改版的融合性
《内蒙古日报》此次改版时时体现融合思维,处处做到融合发展,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纸媒展现融合性。《人民日报》正在打造纸上可视化传播效果,充分体现媒体融合成果。4月1日的《人民日报》,有6篇报道附注二维码,扫码可看到报道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每期都有这样的二维码可视化新闻,视频的标签是“人民电视PTV”。
《内蒙古日报》借鉴《人民日报》的做法,于6月1日推出由内蒙古日报社音视图中心制作的二维码视频呈现在报端,充分满足了读者立体化获取新闻的需求,进而增强对年轻读者的纸质化阅读吸引力。
(二)定位彰显融合性。这次全新改版,内蒙古日报社从媒体融合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出发,以板块式结构替代过去碎片化的版式,全新推出5个周刊,从周一至周五,每天一个周刊;加大地方新闻的分量,对经济、政文、社会3个分类新闻版的版面内容和版式结构进行了调整,新增了《地方·盟市》《地方·旗县》《对话》《读友》《小康图景》《地方时评》等版面。对要闻版和专副刊进行了重新定位。可以说,一周76个版面,每个版面都是一张新面孔。
内蒙古日报社对各个版面进行详细深入的明确规划,包括版面的定位、栏目、部门、责编。尤其是对要闻版和专副刊进行了重新定位。将更多的纸媒内容融入到新媒体,形成一个“中央厨房”出口,三微多端发布的报屏互动化立体传播形态,极大地增强了传播力、引导力。
(三)机制体现融合性。为保障改版顺利运行,内蒙古日报社相应制订了《媒体融合发展机构设置人员构成及初期运行办法(试行)》《分类新闻版策划方案(试行)》《三级策划机制及执行程序(试行)》《关于采编业务会议的规定(试行)》《关于新闻版头条稿件和言论的若干规定(试行)》《白班组版流程(试行)》《夜班各工作岗位职责与流程(试行)》等规定。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中央厨房”一期工程的技术平台,于6月15日正式启动由“先报后网”向“先网后报”的融媒体采编流程全面转型,实现了“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的融媒体生产发布格局。
三、党报改版的融合力
内蒙古同报社这次改版是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的一次改观念、改思维、改运营的全新改版,初步具备了融媒体全新发展的模式。全新改版后的融合传播力得到有力提升。
(一)全面改版增强影响力。内蒙古日报社重新调整了新媒体的布局和运营。构建了“1+10”融合发展体系。6月1日,内蒙古新闻网全新改版,内容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邃,突出了原创内容,全力打造内蒙古权威网络媒体。“领导报道专页”,第一时间准确发布内蒙古各级领导的新闻动态;“人事任免”“权威发布”“反腐动态”等栏目让您“一网打尽”内蒙古时政新闻;“早读”栏目,让您更早一步见到报纸上的重要新闻;“独家本土”栏目,让您看到更多的本土“热”新闻;“财经”“文化”“旅游”“城事”……让您俯瞰内蒙古的各类资讯。
同时,内蒙古日报社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调整到内蒙古新闻网运营。内蒙古新闻客户端是在原“你好·内蒙古”客户端的基础上全新改版的,它在全社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定位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汉文时政新闻客户端。内蒙古客户端以内容区+功能区+用户区为基本结构;以发布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各盟市、厅局的动态,以及103个旗县区的新闻为主打。设置有新闻、政务、读报三大板块,初期推出时政、热点、学习、地方、文化、视频6个频道。内蒙古日报社站在了转型发展的新起点上,全面改版,传媒影响力得到加强。
(二)媒体矩阵增强引导力。内蒙古日报社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从民族地区和实际出发,围绕内容、技术、平台、经营、管理“五个融合”,进行了顶层设计、项目建设、机构调整、流程再造、实战演练,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了自我创新和重大突破。
目前,内蒙古日报社初步形成了由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户外媒体4种业态,蒙古语、汉语、俄语、斯拉夫蒙古语4种语言,汉文党报、蒙文媒体、都市新闻、经济新闻、外宣媒体5条业务线,蒙文、汉文、都市新闻、经济新闻、蒙文视频、外宣6个融媒体编辑部构成的13种媒介,34个媒体(机构)及30多个媒体融合发展体系。从传统单一的纸质媒介,发展到融媒体矩阵,引导力全面提升。
(三)新品频出增强影响力。6月24日,在内蒙古媒体融合发展现场推进会上,内蒙古新闻客户端、大草原新闻客户端、纵横新闻客户端、索伦嘎斯拉夫文新闻客户端、索伦嘎俄文新闻客户端开通上线,内蒙古党报联盟正式启动,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实验室挂牌成立,标志着内蒙古日报社全面进入融媒体时代。
针对战役性宣传报道任务,内蒙古日报社组成文字、摄影、摄像、图表动画制作、两微一端现场播报的全媒体报道团队。统一指挥、分工协作、采集制作全媒体所需新闻产品。开展12种报道业务,在时政报道、活动报道、主题报道、典型宣传、理论宣传、对外宣传报道、融合宣传报道实现重点突破,媒体影响力大大增强。
(四)新媒体增强传播力。内蒙古日报社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发展机遇,努力探索实践,谋求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今年,与人民网进行全面战略合作,为内蒙古日报社的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内蒙古客户端就是合作推出的第一个融合产品。
内蒙古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以及财经新闻类的纵横新闻客户端、都市类服务型的大草原客户端、对外宣传类的索伦嘎斯拉夫文新闻客户端和索伦嘎俄文新闻客户端,充分利用人民日报社的技术优势,建设成一个服务于党报用户群、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以及对外宣传客户的权威性、深度化、多角度的新媒体平台,从而增强了传播能力。
据清博指数·中国新媒体大数据平台检测,在全国党报序列中,《内蒙古日报》5月上半月微博综合传播力指数BCI为92l,6月上半月微博综合传播力指数BCI为1003,改版后比改版前环比提升82个指数,全国排名前移2位,位列第19位;在全国党报序列中,《内蒙古日报》5月微信总点赞数647,6月微信总点赞数756,改版后比改版前环比提升109,全国排名前移l位,位列第25位。
综上,内蒙古日报社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从相加到相融,从互动到交互的融媒体改版,已经取得明显传播效果。未来,内蒙古日报社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全媒体“五个融合”,建成多语种“中央厨房”和融媒体中心,实现24小时全天候新闻传播;届时,融媒体模式下的融合新闻、定制新闻将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作者徐峰是内蒙古日报社新闻论坛杂志研究员;赵元君是内蒙古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