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2016-11-14廖青
廖青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认真品味这些情感,对学生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重视情感的教育,他们更在乎的是知识的传授,老师在给学生范读课文的时候,也更注重语言的精准,没有重视情感的抒发,在老师这种态度的感染下,学生对课文中表达的情感也没有那么敏感,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好的,老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健康的情感。那么,该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我想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解读教材,让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教材中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作品都包含着作家自己的人生阅历、思想感悟、审美观念,作者还通过一些生动形象、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一些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展示出来,这样的作品都是值得老师认真研究、学生认真学习的。老师在上这些课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些情感,要详细、深刻地解读教材,让学生明白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态度。通过老师对教材的解读,让师生的情感可以一起参与到课文中,老师富有感情的解说也可以获得学生的共鸣。
比如说,老师在上《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要让学生明白朝鲜人民虽然不是中国志愿军的亲人,但胜似他们的亲人,他们之间的感情是非常真挚的,他们是并肩战斗的战友,也是相依为命的朋友。文中的大娘为了能够把打糕送到阵地,昏倒在了路旁,为了能够救伤员,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孙;文中的小金花和妈妈成功救出了老王,但是妈妈却和敌人同归于尽;文中的大嫂为志愿军战士挖野菜被炸伤了腿,老师要让学生通过这些事例的理解,体会朝鲜人民和中国志愿军之间的感情,体会这种用鲜血凝结而成的伟大友谊,从中接收到感情的熏陶。
二、发挥语言优势,让学生更加了解文中的感情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在老师有感情地朗读中,进入这个情景,看到朝鲜人民与中国志愿军之间的互帮互助,看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每一个故事,体会他们之间这种超越生死的友谊;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来读,可以选择班上读书比较好,感情比较充沛的学生来读,也可以让全班的学生一起读,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去想象,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朗读是一个非常好的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和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到声情并茂。
比如说,在朗读《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的时候,在阅读的一开始就要奠定那种抒情的基调,“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在朗诵这句话的时候,要注意“大娘”的称呼,一定要喊得亲切,还要读出一种关心和不舍的感情,面对几夜没合眼,为志愿军劳碌的大娘,志愿军是发自肺腑的关心,然而和生活在一起八年的大娘分开也是非常不舍的。学生一定要在对文章内容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并不是平铺直叙,老师要注意运用自己的语言,渲染出感情的氛围,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让学生可以想象画面,老师在讲述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措辞,尽量让自己的语言可以生动一些、富有感情一些。
三、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进行情感的交流
老师一味地讲述,学生一味地读书,还是不能让学生完全地明白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这时候就需要师生之间开展一些对话,让老师和学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讨论,可以发表各自的观点,老师也可以对课文的创作背景,还有作者的生平进行补充,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更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一些情感的交流,让每个人都可以倾吐自己的心声,倾诉自己的情感。
比如说,在学习《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这篇课文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讨论“从文章的哪里看出来大娘像对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学生想好答案之后,可以站起来回答,把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交流一下。我看到一个语文老师,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的训练:让学生想一想学完这篇课文之后,自己想对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说什么。给学生提供一个对话的平台,让他们可以开启自己的智慧,激发自己的潜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的交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刻地解读教材,把握住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老师和学生都要认真朗读课文,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