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长的新“圈”养策略
——打造初中家校合作中的幸福圈

2016-11-14王晓波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圈养圈子家长

王晓波

(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福建厦门361000)

校长的新“圈”养策略
——打造初中家校合作中的幸福圈

王晓波

(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福建厦门361000)

移动互联时代,“圈子”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的状态,“圈子”本身就是社会的一种存在方式,不必刻意回避或夸大负面影响,辩证地去认识圈子的作用。在初中家校合作中,以孩子“圈住”家长,打造家长幸福圈;以课程“圈住”学生,打造学生幸福圈;以活动“圈住”家庭,打造亲子幸福圈,这样的“圈养”策略是值得思考的。

圈子;圈养;初中;家校合作

什么是圈子?什么是圈养?现代生活中通常把“圈子”解释为具有相同爱好、兴趣、志向,或者为了某些特定目的,通过网络或现实联系在一起的人群。教育模式中的“圈养”是指坚持理性规则和发展规律,在家长、教师、学校对孩子勉励与教导中形成的一种严谨的、科学的教育模式。但在“圈养”语境里,基本上都是进行批判式的论调。其实,移动互联时代,现实与虚拟空间的“圈子”已经无所不在,如何培养起新“圈子”进行“圈养”——打造家校合作中的幸福圈,应该成为校长思考问题之一。

一、重新认识移动互联时代的“圈子”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了现实的人际圈之外,虚拟空间的QQ圈、博客圈、微信圈等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圈子”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的状态,“圈子”实际上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作为成长中的初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正逐渐形成,已经开始熟悉、适应未来生活的“圈子”。

1.圈子的正负能量

在一项初中生学习状态和同伴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偏差行为相关分析中,我们分别看到以下结论:

学习状态和同伴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偏差行为相关分析

数据分析表明,学习状态和同伴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偏差行为表现都显著相关。体现出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与其所获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伴教育、偏差行为表现有密切联系。

偏差行为与学生学习状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相关分析

数据分析表明,偏差行为的出现,与学生学习状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显著相关。体现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对学生偏差行为的产生有显著影响。

家庭收入来源、家庭经济生活水平与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

数据分析表明,学生学习成绩好与坏,与其所处的家庭经济生活水平存在显著相关。

以上的调查数据表明:学生所处的“圈子”如家庭圈、同伴圈、学校圈等无形中也在改变“他”或“她”,特别是学习状态和偏差行为。为此,可以表明正能量的“圈子”激励孩子健康成长,负能量的“圈子”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学习状态和偏差行为。

2.圈养的新旧认识

在传统、受批判的“圈养”是指由于安全、场所、制度等因素,将孩子圈定在一定时空,用特定的、僵化的、局限性的教育模式和套路对待他们,所产生的代价是“天性”“个性”“自由”“创意”的失去,与圈养相对应的是散养。

然而,从“圈子”的角度而言,圈子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圈子的正负能量是客观存在的。昔日,“孟母三迁”正是为了以积极、正能量的圈子挤掉消极、负能量的圈子;今日,移动互联时代,学生的圈子更为广阔也更为复杂,我们有必要在其成长关键时期,给以有别于传统的、正面的新“圈养”,以促成其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二、积极打造现代家校合作的幸福圈

“教育一个孩子需要整个社区人的努力”,作为校长办教育,是不可能关起门办教育的,每个人不同时间、不同阶段都会处于不同的“圈子”中,杜威指出:想要改变一个人,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就被改变了。校长要能艺术地划出一个一个“圈子”,主动吸引、引导和教育孩子。

1.以孩子“圈住”家长,打造家长幸福圈

家长,一群为了孩子成长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18世纪法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Helvetius认为,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幸福都不能离开他人,他人是自己存在和幸福的最重要的条件。而孩子几乎是每个家庭的中心,是相互间最重要的他人,有研究表明有孩子的家庭更快乐,孩子使父母生活更有目标,正常家庭比非正常的家庭“正能量”更多,心理上更健康,在养儿育女过程中更多感受幸福,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校长要善于观察和挖掘家长中的期望和动力,建立交流平台,让家长们走到一起,组起他们的圈子:因孩子安全形成家长安全圈,家长自发组织起来,在学校上学放学路口的值勤,参与到校园重大活动的安全防护,节假日经常将学生的不安全行为拍照转给学校、家长;因孩子午餐形成膳食圈,家长走进校园,监督食堂午餐卫生,培养学生健康饮食习惯,介绍饮食文化和营养学;因孩子体质形成体育圈,篮球、足球、跳绳、跑步……家长根据自己的体育专长组合在一起,不仅锻炼了自己,而且把学生也带动起来;因孩子艺术形成艺术圈,家长们互通有无,甚至和孩子一起从头学起,一起接受艺术熏陶;因孩子阅读形成了读书圈,家长不仅走进书店,而且走进校园当起图书馆义工,与孩子分享阅读心得;因孩子困惑形成导师圈,孩子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学习、交友……等等的困惑让一些家长走到一起,成为学生的人生成长导师,为孩子的成长导航、谋划、解困;因孩子独处形成亲子圈,独生子女的增多也形成了诸多问题,许多家庭为了孩子能有伙伴而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

一个又一个的“圈子”因为孩子而形成,作为学校应顺水推舟,让家长主动跳进圈子,让家长的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孩子,让家长的期盼有地方倾诉,让家长形成一个个正能量,形成教育合力。圈子,让不少家长离开了酒桌饭局,离开了牌局电视。在圈子中,能被孩子认可、其他家长认可、学校认可,家长能不感到幸福吗?

2.以课程“圈住”学生,打造学生幸福圈

孔子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希望学生全面发展,在“六艺”课程之中学习、成长,享受学习的幸福。当学生将学习视作享受幸福的时候,学习品质、学习效率就会大大增强。

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判断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年龄越小越多依赖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学校、环境和课程;年龄越大则侧重于对内外部因素的感受,如个人的自由、喜好和友谊;因此,学生中往往会自发地形成非正式群体,形成自己的“圈”,作为学校应以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主动引导其形成有益身心的“圈子”。例如,开发以特长为基础的正式课程——动漫、篮球、足球、航模、舞蹈、羽毛球、书画、演讲、田径、武术、体操、围棋、象棋等等校本课程;开发以兴趣为基础的非正式课程——文学、摄影、游戏、烹饪、器乐、环保、爱心、时政等学生社团。学校主动为学生建构的“圈子”,以“结伴学习”“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体验活动中提高学生灵活处理同伴关系水平,促进差异性个体均衡发展。学校主动为学生建构的“圈子”,利用了碎片化时间,自主选择讨论、阅读、交流等,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了“私人订制”的课堂和友谊,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3.以活动“圈住”家庭,打造亲子幸福圈

家长的职业五花八门,有电视台、出版社、发电厂、房地产、造船厂、化工厂、培训机构、派出所、部队……家长的兴趣、特长和专长也丰富多彩,体育、艺术、烹饪、法律……这些教育资源可以成为社会实践和亲子活动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师资补充。作为学校可以建立家长资源库,以活动为载体,调动家长圈和学生圈,让家长圈入校担任校本课程助教和学生社团辅导员;让学生圈走入社会,和家长一起走进工厂企业了解体验;让家长和学生共同走向大自然共享亲情,探索未知世界。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家长圈和学生圈产生交流和互动,有利于减少青春期摩擦,拉近亲子关系,打造亲子的幸福圈。

三、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引领“圈子”

学校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回归本质需要三点。其一要让教育回归生命,其二让教育回归自然,其三要让教育回归社会。“圈”子本身就是社会的一种存在方式,不必刻意回避或夸大负面影响,辩证地去认识圈子的作用。

1.“圈子”要立足于让学生“学会”生活。将来每个学生都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会在家庭中生活、会在学校里生活、会在成人社会中生活。学校的学习就是其社会化的过程,只有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能心理健全,善于交往合作,更富有创造力。这不是凭空造就出来的,社会、学校、班级就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控制着这样一种环境的人——教师、家长发挥着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作用。

2.“圈子”活动应符合三个要求,一是让圈内人特别是每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人,共同参与策划组织,让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发挥自主与创意;二是“圈子”最重要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知、情、意、行”,力争全面触动学生的“自我”,发掘个性与自由;三是将“圈子”活动融入社会或将社会带入校园,要将社会现实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探索“自我”与“他人”“社会”的融合。

面对移动互联时代,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和千奇百怪的思潮,作为学校特别是一校之长应该有所行动,“思想这个阵地你不占领,就会被别人占领”,要把学生吸引到传递正能量、正信息的圈子里,在精彩校园生活、温馨家庭关爱、和谐社区环境中“圈养”起来,让学生探索“自我”与“未来社会”。

[1]王培颖.为了“学生成长”需要的“家校合作”[C].2013第七届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校长论坛论文集,2013.

[2]李培安.如何落实学校、家庭与社区的教育伙伴关系[C];2013第七届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校长论坛论文集,2013.

[3]欧自黎.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林文瑞)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我的学校,我的学生”教育故事征文活动

为进一步促进中小学校教师(含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及教研员)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思想,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和高尚的教育情怀关心、支持所在学校的建设发展,更好地践行爱岗敬业、乐教育人的光荣使命,福建教育学院开展中小学教师“我的学校,我的学生”教育故事征文活动。

一、征集对象:全省各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二、征文内容:以故事的形式真实叙述个人在参与学校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及其他重要活动过程中的典型经历和生动故事;个人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方面的真情实感和生动故事。

三、征文要求:主题鲜明、真实生动、感悟深刻、理念新颖,字数1500左右。

四、活动时间:截止2016年4月30日。

福建教育学院

2016年1月15日

(详情参见福建基础教育网:

h t t p://www.f j j c j y.c om/We b J c j y/S h owL a s t.a s p x?n ew_i d=e469452 d905 b4716 b b26 e b90 b a e d c a0 c)

基本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城市化进程中中学生常见偏差行为成因与对策(项目编号:FJJKXB13-10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圈养圈子家长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成功圈养羊做好三要点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被“圈养”的童年
家长请吃药Ⅱ
传说中的“圈子”
道同为谋,玩转谁的生活
圈养在心中的狼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