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招”教好篆隶书法课

2016-11-14广西老年大学黄英章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三招篆隶碑帖

□广西老年大学 黄英章

“三招”教好篆隶书法课

□广西老年大学黄英章

第一招,以经典碑帖作学习范本

汉代隶书是学习隶书最好的范本,早有定评。东汉碑刻的隶书已经十分成熟,而且风格多样,足资取法。我从50多种著名的东汉碑刻中选取10种作为学习隶书的范本,即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华山碑、尹宙碑、曹全碑、张迁碑、封龙山颂、西狭颂和石门颂。每学期(半年)学习一种,用5年时间学完。

学习篆书则从小篆(秦篆)开始,上追甲骨文,也是每学期(半年)学习一种篆书铭刻,用4年时间学完。我选择教学的8种篆书铭刻包括:秦峄山刻石、先秦石鼓文、周虢季子白盘铭、周毛公鼎铭、周散氏盘铭、周克鼎铭、周盂鼎铭和商周甲骨文。

我每学期的课程都有教学计划,并编写有补充教材(主要为所习碑帖的集字对联)以及样板书法作品,方便学员观摩临习。所谓的碑帖集字对联,就是选取某一碑帖中的字集成对联,但不可以只用某字的部分结构单位或用偏旁部首凑合成字。这些碑帖,一般只有一百多字到数百字,除去重复字和冷僻字,能用作对联的字不多,而且又需照顾到平仄、词性、意义、对偶等,因此要作一副好的集字对联并非易事。做碑帖集字对联自晚清起逐渐形成风气,名家有秦文锦、俞樾、吴昌硕等。

我为每种碑帖准备了18副集字对联,多数为前贤所集,少数为本人创作或改作。五、六、七、八言都有,每周学习一副习字对联,十字至十六字不等,18周(一个学期)学完。现已完成17种篆隶碑帖的集字对联。利用碑帖集字对联教学有个好处,就是老年学员临摹法帖时间长了会感到单调和枯燥,而把这些原来各不相干的字组成对联,便构成“有意味的形式”。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或状物、或表达某些处世格言、人生哲理,将我国独特的书法艺术与楹联艺术结合起来,使单纯的习字变得更具有文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大大提高老年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也是学书者从临摹走向创作的桥梁。

第二招,抓住每种书体的特征重点讲解

学习书法,必须掌握“三法”,即笔法、字法与章法,也就是用笔、结体与布局。教学时须抓住每种书体的特点,突出重点,精讲多练。比如,隶书的书写顺序和楷书差不多,而部分小篆的书写顺序较特殊,须多加注意。如“微、渐、树、谢”等左中右结构的字,小篆的笔顺是先写中间部分,再写左右部分。而有些上中下结构和轴对称的字,是先写中间部分,再写上下部分,如“、木”。小篆的笔画圆转,粗细变化不大,有如“玉箸”,写时须注意“藏锋”。即逆锋起笔,回锋收笔(藏头护尾)。而隶书最具特色的笔画是蚕头雁尾的笔画,须让学员多加练习、重点掌握。

隶书结体的最大特点是中敛旁肆,即:中宫收紧,左右分张,字形近方;小篆的结构特点是中宫收缩,上下舒展(如果有上枝和垂脚的话),有时垂脚拉得较长,显得字形修长。小篆有不少字的结构是左右对称的,有的还是轴对称结构。这种结构的字从正面看和背面看都是一样的,所以也叫“正反字”,有一种对称的美。这是小篆结体的一大特色。也可以写成“正反字集字对联”,如“天下只一士;目中无全牛”。

教学隶书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篆、楷、行、草书的章法一般是行距大、字距小。而隶书的章法较为特别,却是字距大于行距,这是隶书章法的特色,有些写隶书的人并未注意及此,因此需要教师提醒学员注意。学习章法,还要介绍书法的各种幅式。如:中堂、条幅、对联、屏条、横额、手卷、册页、斗方、扇形等。另外,落款也是章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落款包括款字与印章。款字分上下款,内容有受书者的姓名、提称、请正之词、正文出处、书者姓名、字号、斋馆、时间、地点,等等。印章主要分姓名印和闲文印。钤盖印章也有许多讲究和避忌,教师要重点讲解,使学员能切实掌握,不犯常识性错误。

第三招,介绍相关文史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习每种篆隶碑帖之前,我都先给学员介绍该碑帖的流传经过、书风特色、后人对它的评价以及该碑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然后对该碑帖进行断句、释读,因为篆隶碑帖都是一千年前到三千多年前的文字,较为古奥,断句、释读有相当的难度,有的至今未有定论。在临习过程中,我还会讲解有关的名词术语、古代典章制度和历史典故。不少篆隶碑帖,尤其是周代青铜器铭刻,都是国宝级文物,都有一些传奇般的经历,介绍这些背景资料,会使学员对这些碑帖感到更亲切,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还经常介绍一些常用汉字的源流与演变过程。即从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石鼓文——小篆(秦篆)——隶书——草书——行书——正楷——简化汉字的演变过程,加深学员对汉字形、音、义的理解。着重指出某些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对应关系,避免由简化字写繁体字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如“(裹)”简化字为“里”,但“千里”、“故里”、“里弄”的“里”不能写成繁体字“(裹)”,只有“里外”的“里”才能写成繁体字。又如“发生”、“头发”中的“发”简化字一样,但繁体字并不相同。

此外,学习篆隶书法必须掌握一些文字学知识,文字学旧称“小学”,现在几成绝学,学习和研究的人非常少。在课堂上,我经常介绍一些文字学知识,主要是按照《说文解字》中的“六书”(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来分析篆隶书的字形结构,指出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这对帮助学员理解和熟记篆字的结构非常有益。例如“花”和“华”古字通用,在篆隶中是同一个字。“要”是“腰”的本字,像是一个正面人形双手叉腰的象形兼会意字,后来“要”借声作“求索”的意思,这个字较常用,后来另加“月”(篆书为“肉”)旁作“腰”,“要”和“腰”也称为古今字。■

猜你喜欢

三招篆隶碑帖
傅山《杂记》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时代·新风采上海市第七届篆隶书法展”举行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课堂练笔有“三招”
“三招”让党内民主落地生根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清·傅山论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