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展馆外的生意经
2016-11-14孙凯朱泽辉程斌李建束
文|孙凯 图|朱泽辉 程斌 李建束
航展馆外的生意经
文|孙凯 图|朱泽辉 程斌 李建束
在上世纪90年代,位于三灶机场对面的海澄村还是整个金湾最为贫穷的行政村,单一的经济结构、微薄的收入让村民常年在贫苦的生活中挣扎。自从1996年航展举办以来,海澄村村民找到了另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借着航展的东风,村民们通过开餐馆、农家乐、民宿;售卖饮食、工艺品、特产等方式获得了不菲的收入,每双年在珠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成为海澄村民们的“摇钱树”,海澄村也有了“航展村”的称号。
随着今年珠海航展的临近,海澄村开始进入了繁忙的“航展时间”:临街的餐馆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客流高峰准备足够的食材、招募临时员工;各类商店的老板们忙着进购是平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货源;村内的民宿正忙着重新修整,希望带给顾客更舒适的居住享受;靠近机场跑道的民房天台,也被充分利用起来,成为摄影爱好者们的平台;就连村后的林场、果场,也在靠近展馆的路边竖起醒目的牌子,招揽游客前去体验采摘的乐趣;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请假回到村里。在许多海澄村民看来,仅在航展几天期间里售卖饮料的收入,都能抵得上在外打工几个月的收入,两年一次的航展已经成为村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弃舟上岸”航展掘金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海澄村还是散落在机场附近的几个默默无闻的沿海小渔村,村民们依靠打渔和养蚝维持微薄的生计。1992年,珠海机场开工建设,几个散落在原三灶机场和炮台山附近的小村被集中搬迁到现今珠海机场到吉林大学一线珠海大道对面的区域内,迁置而来的安堂等村和原位于航展馆对面位置的莲塘、海澄等共8个自然村合并成为如今的海澄村。
1996年,首届珠海航展举办,轰动性的效应和汹涌而来的人流让主办方始料未及,整个珠海大道被拥挤的车流堵得水泄不通,大量被交通滞留的游客涌入航展馆对面的海澄村,将村内的餐馆、水果店和谭观友的杂货店“洗劫一空”,汹涌的人潮打破了村民们宁静的生活,也让许多嗅觉灵敏的村民看到了一片巨大的商机,他们拿出自家的海产、特产、工艺品向游客售卖,更有村民主动带着自家商品去到马路对面的航展馆兜售。几天下来,许多村民都赚得“盆满钵满”,一位村民仅靠航展几天时间内售卖盒饭就获得了近30万元的收入,当时,这笔不小的巨款在村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让村民们找到了另一条发财之路。先知先觉的海澄村民,掘得了航展的“第一桶金”。
尝到了航展甜头的海澄村民纷纷开始“弃舟上岸”,做起了航展的生意,最早出外谋生的年轻人也开始有人回到村里。27岁的黄建强也成为这回归队伍的一员,1997年,从村民的闲谈中听闻这件事的黄建强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航展会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村子,参展商和主办方工作人员的餐饮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平日,航展馆及附近工地的工作人员和建设工人也能给村子带来相对稳定的人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黄建强放弃了在城市里舒适体面的厨师工作,回到村子开了一家小餐馆。
因为许多村民依然会出海捕鱼,各类刚刚打捞上来的生猛海鲜成为了黄建强餐馆的主打,凭借鲜活的食材和黄建强不错的厨艺,小餐馆吸引了许多还在建设中的航展馆建设工人前来,餐馆的生意日渐兴旺。
带给黄建强惊喜的是1998年的第二届航展,在这次航展开始之前,黄建强就多次进入航展馆寻找参展商,推销自己餐馆的快餐。充足的准备带给了黄建强丰厚的回报,许多参展商的午餐订购和游客消费让黄建强的小餐馆在这短短几天里生意火爆,黄建强甚至从村里雇佣了好几个人来帮忙,仅这一次航展带来的收入,就让黄建强“鸟枪换炮”,把这个铁皮屋小店重新搬迁修建,店面规模也扩大了几倍。
航展之外的商机
2000年,第三届珠海航展也如约开幕。有了前两年的经验,这一届珠海航展开始更加规范:免费的赠票取消;并引入了专业观众日和公众开放日的操作模式;观众素质也大为提高。专业观众的大量涌入就意味着对餐饮和住宿的更高要求,因为专业军事观众和众多的爱好者并不满足于蜻蜓点水式的简单参观,他们更希望能够在航展期间停留在珠海,多次进入展场参观,这让海澄村村民们发现了另一个服务渠道:提供住宿服务。居住在航展馆对面的谭观友看到了这一需求,他在自己刚刚修建的新房里特意隔出了大小不同的多个单间,配置齐全的洗浴和电视设备,租给前来观展的游客住宿使用。
谭观友的家就位于航展馆3号门对面的莲塘自然村,自从1994年珠海航展馆刚刚修建的时候,谭观友就将自己当时的房屋隔断修整后租住给建设工人,并在自家开了一家小杂货店。1996年和1998年的两次航展,杂货店和自家房间的出租也给谭观友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尤其是杂货店:当时航展展馆内配套不足,许多游客辗转来到村里购买饮用水和各类零食小吃,这让准备不足的谭观友在第一届航展期间多次断货,瓶装水和各类饮料更是供不应求。
丰厚的收入让谭观友也在航展中看到了商机,与黄建强提供餐饮服务不同,谭观友因为自身几年来的“包租”经历,让他更看好民宿租住服务,这在他2000年修建自己新宅的时候充分体现:整个三层的小楼除一楼留下自住外,二楼和三楼都被他分割成了一个个大小不同的独立单间,并按照酒店的标准配置了齐全的设备。
平日里,谭观友和邻居们将房屋租给附近尤其是航展馆的建设工人;航展期间则租给前来参观的游客。近乎100%的入住率、比平日高出几倍的平均价格让每届航展期间都成为谭观友和海澄村的其他民宿出租客一年中生意最火爆的时候;而平日的出租也为村子带来了大量的人气。现在,谭观友所在的莲塘自然村,几乎每个有空置房间的住户都将自家的房子租了出去,外来住户的数量比本村人口高出一倍还多。
虽然航展能够为谭观友带来短期的高额收入,但他更希望将更多的服务给平日里的住户,身为莲塘自然村的村长,谭观友认为游客市场是一种短期的间歇性市场,而如何借助目前航展带给村子的经济效应,将其扩大化、长效化,则应该是村子未来发展的方向。将房子租给长住住户,短期内的收入或许会受到影响,但却能为村子留住更多的人口,常驻的人口将会带给村子持续的消费,而人口的增加也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帮助村子更好地发展。
航展期间能够依靠庞大的客群获得丰厚回报,但航展每两年举办一次,更多的时候,村民仍然需要相对稳定的收入来维持日常开销,谭观友所在的莲塘村通过出租房屋吸引附近务工者的方式为村内聚拢人气,带动村子的发展,而离航展馆较远,却紧靠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安堂自然村则把目光投向了学生市场。在安堂村正对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南门附近,已经形成了一条可提供客房近百间规模的“民宿”街,来校探望的学生家长和学生成为了他们的主要客源。虽然平日入住率仅为50%-70%,价格也相对亲民,但全年相对稳定的客流也为村民们提供了航展之外的另一个经营途径。
珠海第一村的新气象
到2010前后,日渐富裕起来的海澄村人有了足够的资金对自己的家园进行重新修建,一栋栋漂亮的小楼取代原本低矮老旧的自建房,给村子带来了新的气象,靠近路边的村民也将临街的民房改建为宽敞的商铺,做起了长期生意。黄建强也通过与村委会合作,在航展馆正对面的位置修建了一栋四层临街商业楼作为其酒家的新店。
2013年,村委会通过与开发商和政府合作,将村庄进行整体规划翻修,力图将海澄村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珠海第一村”。村民们希望复制航展经济的成功经验,凭借财政补贴,撬动社会投资,对原有沿街商铺和商业街拆除重建或在原有基础上改扩建,以便容纳更多商户,提高吸金能力。村委会陆续对莲塘商业街、上表商业街、海澄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对海澄靠近航展馆一侧的沿街房屋外立面按照岭南建筑风格进行“美容”,累计总投资4000多万元。2014年航展期间,重修后的海澄村给前来参展的游客一个全新的形象,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村里消费。
依托航展带来的经济效应,响应金湾区政府和三灶镇政府打造“航空小镇”的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未来海澄村在做好航展服务业的同时,将进一步挖掘这一片区内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禀赋,突出乡村休闲度假游的特点,提升海澄村旅游服务水准。同时,海澄村“爱情湖-古树群”婚庆(摄影)基地、大学生创意基地、海澄村渔业文化馆等特色项目亦将于一年内完成规划设计并启动建设。
20年来,珠海航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跟随航展脚步的海澄村也从小渔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珠海第一村”,他们是航展经济的受益者,也是20年航展历程的见证者。经历过十届航展的发酵孕育,海澄村已改变了当初被动接受的方式,开始主动挖掘航展带来的经济潜力,更多的村民不再执着于“捞一票”的想法,他们希望通过航展聚拢的人气,将海澄村的整体形象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海澄村,吸引航展之外的人群来到村里投资、消费。曾经单纯依赖“航展效应”获得周期性财富收入的海澄村,已经开始重新思考他们和航展的“共生关系”。
Find the business opportunity brought by the Air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