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得见的中国 看不见的幕后故事

2016-11-12范得良

数码影像时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机位摇臂佳能

范得良

《看得见的中国》是一部关于“中国建筑”的纪录片。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中国建筑界也开始全面反思中国建筑存在的危机,该片也于此背景下孕育而生。但我们不希望用语言和画面直接去批判和反思中国的建筑现状,也不讴歌中国古建筑的伟大并以此厚古薄今。从都市到乡村、从殿堂到民宅,我们选择那些传承着历史与文化的建筑、那些有关记忆以及情感的建筑、那些有关未来并符合中国人审美的创新建筑,讲述它们当下的命运和建筑里面人物的故事。

《看得见的中国》更准确地说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中国,以此表达我们对未来三、五十年中国建筑的一点点愿景。而从拍摄角度来说,除了建筑本身的展示外,还有大量的纪实拍摄。

最早接触佳能C300,是在2012年秋天的一次采访拍摄。此前,我们纪录片拍摄的主要高清摄影器材是索尼F3。佳能5d2由于其轻便性以及可以满足延时摄影等特殊需求,常常会用来辅助使用。然而,虽然这样搭配在拍摄手法和影像表达有了更大的空间和自由,但两套摄影器材拍摄出来的素材,在色调上并不容易统一,这给后期调色增添了不少麻烦。

苏洪文,也是这次《看得见的中国》的摄影之一,当时推荐使用刚上市几个月的佳能C300,它可以和5d2共用佳能广大的镜头群,能很好的降低成本,这让我眼前一亮。它50m的码流也完全能满足广播级播出的要求。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们在灯具有限的情况下,在夜晚的室内完成了对嘉宾的采访拍摄。在后期大屏幕上看素材细节时,发现C300表现出了出色的宽容度和动态范围表现。另外,它与副机位5d2拍摄的素材色调很相近。从此,同样轻便的C300和5d系列一起,成为我心目中纪录片拍摄理想的搭配。

为了好的影像效果,近年来的纪录片拍摄越来越多借助于各类出色的镜头组,力求接近甚至达到电影化的水平。随着各种摄影器材推陈出新,大家会根据不同的预算标准,选用不同的搭配。不过,纪录片《看得见的中国》依然沿用的是佳能C300和5d2的组合。一方面是性价比,一方面也是它的便携性。佳能2.8光圈16mm-35mm。24mm-70mm,70mm-200mm的镜头组再配备50mm、100mm等定焦头,小型自动轨,LED灯等所有设备这些加在一起,即便摄制组人员有限,对于转场来说没有任何压力。

过去,建筑物的拍摄,通常会配置大型轨道和摇臂拍摄,否则很难展现建筑物的空间和体量。为了搬运和铺设轨道,通常需要多配几个助理,而大型摇臂也需要不少人力。此外还需要准备相应运输的车辆,有些山区还不方便使用。现在,我们则会用小型电动轨来代替大型轨道,用无人机机航拍来代替摇臂拍摄,拍摄的机动性和效率都大大提高。

我记得在安徽西递的一次拍摄中,大片的油菜地后就是如中国水墨一般的古村落建筑群,我特别想要这样一个镜头:那就是机位埋在油菜地里,借着油菜花的前景慢慢升起露出远处的古村落。但是当时没有摇臂,无人机也没到位。再加上是在纪实拍摄之前的间隙,时间并不充裕,我有些犹豫。这时摄影师心领神会,让助理将电动轨接近垂直架设起来。虽然田间地头空间局促,但机位在两个人的相互配合下很快架设完毕。佳能C300的机身配上广角镜头,和纤细的轨道相比,看着有些不堪重负的样子,不过我们竟然顺利地完成了拍摄。轻巧的C300,给我们的拍摄带来极大便利。当时就想,要换作其他同级别的机器拍摄,肯定很难如此轻松地实现这些特殊的拍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苏州拍私家园林的时候,在人工堆叠的假山中,有山洞可以攀爬到山顶,在这些山洞里拍摄空间很局促。再如山西和云南的古村落,由于交通不便,到达目的地后,基本都要靠人力运输了。幸亏设备组合轻便,才不至于摄制组拍摄过程中疲劳过度。户外拍摄充电不方便,4块电池竟也够支撑一天的拍摄使用。装卸和转移不再是负担,大家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作中,团队紧凑,效率还高,着实让制片放松很多。

摄影器材的轻巧化,也极大的解放了摄影师的创造性和体力。为了拍摄人物穿行游走的长镜头,借助稳定器,摄影师拍摄得游刃有余,大气也没怎么喘几口。一些特殊视角的拍摄也尽可以天马行空,比如我们会借助轨道让摄像机从室内移出窗外,我们也会让机位架设到屋檐上,甚至将机器挤在假山洞里。回归自然,还原真实,精致影像,是这部纪录片的影像风格。我们把风光拍得诗意,我们也把人物拍得真实。大型设备近距离拍摄人物总会给人种压迫感,或者说有一种侵略性。要在短时间内让拍摄对象没有压迫感而不拘束,我们尽量会远离人物使用70-200mm的长焦镜头,一方面让拍摄对象不会明显的察觉,一方面也能在大光圈下得到浅景深效果主体突出的镜头。

由于有较多的外景拍摄,内景也无法使用大型灯光照明,为了让后期有更大的影调调整空间,我们使用了Canon Log模式,这一强大的功能为摄像机带来了极大的宽容度表现,可以满足各种光线环境下的拍摄,不愧是佳能C300值得夸耀的一大功能。尤其是高光比的环境下,高光和暗部在后期色调还原时,有着非常不错的画面表现。印象比较深的是在西藏拉萨大昭寺内的拍摄,那是藏历新年的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信徒们为了抢在最前头进入寺内礼佛,早早排队等候,大门刚开就一拥而入。此时,现场环境非常昏暗,大尺寸感光元件配合佳能大光圈镜头,拍摄的画面在后期的大屏幕上看并没有明显可见的噪点。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故宫的拍摄,我们拍摄符望阁内工人修缮的纪实,照明也很有限。再如山西的窑洞内,只借助自然光就足够表现相关的细节。不过,在Log模式下拍摄,画面都是灰的,这很考验摄像色调的判断和眼力。

总而言之,摄影器材的更新换代,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电影化的技术标准和影像风格,早已不是奢求。借助佳能C300及相关配套设备,我们也希望自己的纪录片至少在影像品质上能处在时代的主流。我们无法预想未来技术的创新速度有多快,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机器性能,创作出更成熟并有创新的作品。

责编/史佳烨

猜你喜欢

机位摇臂佳能
#你会分享爬楼机位吗?#
柴油机摇臂与摇臂轴粘连原因分析及改进
附着全钢升降脚手架不同步升降性能研究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机位排布优化方法及应用
专利名称:电脑机箱冲压废料回收装置及操作方法
一种加工摇臂装置销孔的工艺
机位容量因其数量影响的仿真运行及量化关系研究
佳能EOS 4000D
佳能EOS 2000D
佳能EOS M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