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跨境电商的标准化对策研究

2016-11-12中国计量大学彭程陈莉莉茅海军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程越

大众标准化 2016年9期
关键词:争端跨境标准化

● 中国计量大学 彭程 陈莉莉 茅海军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程越

我国跨境电商的标准化对策研究

●中国计量大学彭程陈莉莉茅海军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程越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跨境电子商务显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本文通过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以及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电子商务在业务模式、争端解决机制、使用规则方面的差异研究,提出标准化发展建议。

跨境电子商务标准化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概述

在电子商务和经济全球化大发展的浪潮下,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兴起。近年来,跨境电商成长为电商界的一匹“黑马”,据国家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其中出口2.21万亿美元,进口1.95万亿美元,而在进出口贸易中,传统外贸年均增长不足10%,跨境电子商务却保持30%以上的增速。我国有20多万家小型企业在各类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易,年交易总额超过2 500亿美元,我国不仅在互联网重塑的贸易格局中抢占先机,更是为贸易增加了新的支点。在全球海量商品信息大数据资源以及政策“破冰”为跨境电商的稳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双利背景之下,逐步成为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新途径。

然而,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一片繁荣背后却暗流涌动,除了过快增长带来的发展实际积累不够等客观因素外,信息流、金融流、物流服务链等都是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所在。只有进一步规范跨境电商市场运作,建立完善跨境电商服务标准体系才能营造跨境电商的良好环境,使得跨境电商得以长足发展。

跨境电商与传统电商差异性分析

1.业务模式上的差异

跨境电商相比于传统电商,在业务模式上增加了国际物流、国际结算出入境清关等环节。出入境清关是跨境电商与传统电商最本质的区别。需报检的商品要进行检验检疫后报关。B2B模式商品批量进出口,数量较大,一般使用买卖“物品”的监管方式,按一般的贸易进行征税。B2C跨境电商模式通常是小规模的跨境零售,其商品种类零散,数量较少,依照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按个人“物品”监管,以个人交易限额的方式收取相应税款。同时跨境贸易中出口商品还涉及退税难的问题,即使设立保税仓后,理论上由保税区保管可以把一批货物一次性正式报关,但实际上面临着难以有效实施的问题。

货币换算与结算是跨境电商相比传统电商发展的另一个难点,由于贸易双方处于不同的国家、地区,使得贸易结算风险提升。货币的结算都依托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其按比例收取费用,增加了商品成本,并且国际汇率的波动也会影响商品的成交率。

2.争端解决机制上存在差异

目前,我国电商行业以其他行业无法企及的速度发展,而电子商务市场的异军突起伴随而来的是相应法律制度保障、标准体系发展滞后,还有诚信缺失、交易安全缺乏等问题制约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因此,建立相应的解决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境内电子商务发展时间相对较长,自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成立后,全国各地区相继设立电子商务协会,共同维护电子商务发展的健康环境,省级地方电子商务协会设立率高达90.3%,境内电商法律环境相较完善,运行模式较为成熟,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报告》显示,在国内电商企业法律纠纷解决方式调研中,53.85%的企业选择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由此可见,诉讼成为电商企业首选的纠纷解决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国内企业对于法制的信任。

相比之下,我国跨境电商在争端解决上的法律法规相对不健全。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速,市场主体、消费者以及企业各方权益亟待完备的法律法规制度提供保障。由于网络交易普遍缺乏合同文本、购物凭证或服务单据,并且跨境电商牵涉到多个国家不同主体之间法律问题,仲裁统一协调的难度较大,再加上国内大多中小型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非常薄弱,且跨境电商交易产品大多是科技水平硬性要求不高,易于模仿、复刻从而使得侵权行为经常发生,当被侵权方来自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完善的国家时,知识产权的纠纷将会产生,诉讼程序较为繁复。跨境电商交易过程中统一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标准规范亟待建立。

其次,跨境电商的争端纠纷解决难度更大。由于跨境长途运输,往往产生较为高昂的国际运费,并且运送环节繁琐直接造成交涉时间过长,从而导致物流过程中容易出现纠纷,很难确定责任主体。此外,由于跨境网购的订单遍布世界各地,在沟通时容易产生较大的语言障碍,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前未能完全理解网站上关于商品信息的说明;到货后由于对说明书理解能力有限,造成使用不当影响产品的后期维护;售后服务过程消费者与企业的协调沟通难以保障,这些都大大提高了跨境电商在争端解决上的难度。

3.使用规则上存在差异

与境内的电子商务相比,我国跨境电商需遵循的规则内容更多,更加复杂。在网购平台的使用规则方面,境内电子商务使用的是国内电商平台,国内不同平台之间虽然在细节上存在差异,但大体上规则相似,并且由于平台使用的是本土语言,更易于消费者、企业理解掌握平台使用方法。

而跨境电商在交易过程中,需要使用来自各个国家不同的网购平台,跨境电子商务不同于我国境内的电子商务平台运行模式,一次跨境电商交易可以通过A国的交易平台产生订单,由B国的支付结算平台完成支付过程,再由C国的物流平台完成运送,贸易过程相关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呈多方关联的网状结构。因此,进行跨境电子商务需要掌握多平台操作的技能,熟悉不同平台的使用规则。在政策规则方面,跨境电商需要了解世界各国跨境贸易体系方面的政策规则,诸如进出口管制、关税等,需及时分析境外贸易形势,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标准化工作现状

我国跨境电商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2013年,国家电子商务标准化总体组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改组,正式负责将跨境电商的重要内容纳入“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当年,国家电子商务标准总体组改组完成后,开始着手制定跨境电商相关标准,将《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通关业务流程规范》《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基础信息规范》等多项覆盖数据规范、业务流程、网络电子标识、内部管理等多方面的跨境电子商务国家标准、联盟标准列入研制计划。

各地紧随中央步伐,纷纷制定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地方标准,完善当地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建设。2014年,由深圳检验检疫局编制的地方标准《网上交易进口商品质量信息规范》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不仅是深圳市为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制定的首个地方标准,也标志着国内首个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地方标准的诞生。2015年,杭州市在浙江省政府领导下颁布了全国首部规范网络交易的政府规章《杭州市网络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发布了《杭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方案》,明确规定“制定标准规范”,包括《杭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基础信息标准》《杭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数据交换之技术规范》《应用及设备日常运维操作流程》等制度规范和管理标准。

标准化对策研究

1.跨境电商新增业务模式标准化

跨境电商的新增业务模式不可减免,规范、高效地进行就有赖于标准化的发展。涉及跨境电商国际物流的保险、责任、索赔、服务规范、信息处理等管理标准,以及参照相应国际标准的国际物流环节、基础编码、标志、图示和识别等基础标准,都亟待研制并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各试点城市可根据地区特点,在制度、管理、服务等方面制定更便于操作与流通的地方标准,使电子商务在国际物流业务上既有地方标准使其灵活进行,又有国家标准保证其与国际顺畅“接轨”。跨境电商的B2B模式产品种类较单一、数量较多,可使用我国国际贸易政策与标准进行清关。B2C模式应根据其小批次、多品种、交易频繁的特点,需制定在商检、通关、退税、监管等方面的政策与标准,针对跨境电商的自贸区仓储与保税区仓储制定储存、装卸、退税、信息管理等标准。由于跨境电商需通过两国海关,可通过清关信息政策或标准使交易的两国建立互联互通的监管平台,实现跨境电商交易的商品订单、合同、发票、运单等信息共享。国际结算方面,应加快出台跨境电商外汇管理法规,并研制支付机构提供货币资金支付清算服务的管理标准。

2.加快制定相关监管标准,建立标准化争端解决机制

从前文所述差异性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跨境交易中由于交易地域跨度大且国内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大量国内厂商为削减成本,利用价格优势生产销售侵犯知识产权等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较为严重。我国对跨境电商的监管制度尚处于发展阶段。跨境电商的监管没有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多部门同时监管造成了责任模糊、分工不明确的弊病。我国目前对于第三方跨境支付还没有明确其业务范围、保证金额数,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以及监管力度不足,都成为跨境贸易发展的重要阻碍。因此,成立专门的部门对跨境电商进行监管,并提高监管力度,加快制定进出口商品的相关监管标准是净化跨境电商交易大环境的重要支撑。

其次,跨境电商的争端解决机制亟待建立完善。由于跨境电商货物运途跨度较长,并且运送环节繁琐导致买卖双方交涉时间长、物流过程易产生纠纷;跨境网购的订单产生后,沟通过程存在语言障碍,双方信息没有得到有效传递;售后服务效果难以保障等因素使得跨境电商交易过程争端纠纷时常发生。目前此类纠纷一般是由交易网站承担处理,跨境交易过程的争端由于多环节牵连,往往只有通过双边或多边谈判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在此类争端解决方面的政策法规近乎为零,在争端处理时没有标准可依,建议国家结合跨境电子商务的特点,依照跨境交易发生流程,建立完备的跨境电商争端处理标准体系。

3.促进实现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系统标准化和统一化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不仅具有在地域上的跨度,交易的完成往往还要求企业、商家及消费者等具有跨平台操作的能力。不少企业在海外平台搭建过程中仅根据其在国内的运用经验,直接将国内的网络平台搭建方法嫁接过去,往往导致海外地区网站开启速率低下,进而影响销售业绩,系统数据库常被入侵等系列问题。而如果选择自建平台,由于平台上发生的贸易过程涉及国际间产业链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多方因素关联,使得搭建难度大、成本高,存在较大风险,且国内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平台搭建规范,搭建过程缺乏评判标准,标准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国内跨境电商平台的构建与发展。建议充分考虑各国平台界面语言环境、不同国家与地区用户的购物习惯、操作后台的运营便捷程度等方面制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努力实现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系统的标准化和统一化。

结语

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攀升,中国跨境电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充分了解我国跨境电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电商已有的丰富经验,再结合标准化的原理及方法健全完善跨境电商的发展环境,对于我国跨境电商持续稳定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罗丽红.我国电子商务标准化步入新时期[J].条码与信息系统,2015(2):16-17.

[2] 齐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标准化现状研究[J].标准科学,2014(07).

本文受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 “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环境关键标准与应用研究” (2015QK234)、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基金项目(532015Y-3998)以及(532015Y-3999)资助。

猜你喜欢

争端跨境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国际法探讨
有第三方干预的两方争端的博弈分析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跨境直投再“松绑”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