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农业保护与传承的“金标准”

2016-11-12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张敬伟

大众标准化 2016年9期
关键词:通则国家标准种质

●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张敬伟

特色农业保护与传承的“金标准”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张敬伟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让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发现舶来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市场,进入中国家庭并摆上了国人餐桌,如此等等,自然折射了中国市场的开放和多元化,值得肯定。但是,人们也发现,我们记忆中的土生土长的特色农业,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甚至消失殆尽。

作为农业大国,没有了特色农业,我们的农业产业也就丧失了全球竞争力。中国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工业现代化,也包括了农业现代化,没有特色农业的支撑,也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特色农业 保护与传承通则》国家标准,不仅反映了我国法律法规对特色农业保护与传承的要求,又体现了现阶段我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因而,《特色农业 保护与传承通则》是“金标准”。

一是明确了范围。即特色农业的范围——譬如何为特色农业,哪些算得上是特色农业,标准给出了答案。而且也列明了特色农业的“特”点,必须要体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是“特”;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因而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特产;此外,特色农业还体现在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的传统以及可传承性上。在此点上,特色农业本身就不仅仅是农业产业,而且体现了独特的农业文化。更重要的是,这种产业和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发扬光大。

农业文明时代,历代封建王朝可以通过各地进贡的方式,让各地保持特色的农业得以发展与继承。现在,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方式,对特色农业的范围进行更为科学的界定,并通过市场选择的方式,让特色农业得以更好发展,而且让特色农业普惠众生。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工农业发展更要均衡,不能顾此失彼。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特色农业和农产品,也是体现一国特色农业的名片。譬如,法国的红酒,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奶制品等等。

明确特色农业的范围,就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的特色农业。未来,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大的货物贸易大国,也可借力特色农业贸易为对外贸易提质增效。

二是明确了保护措施。《特色农业 保护与传承通则》国家标准,为特色农业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措施。事实证明,让特色农业自生自灭,生的机会会越来越小,灭的机率则是大大增加。譬如,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让传统的中国特有的特色农业陷入低迷,原生态的农产品在市场大潮中渐趋消失。对于特色农业遭遇的新科技困扰和市场化淘汰,亟待通过制度化举措和科学的国家标准来实施保护。之所以称《特色农业 保护与传承通则》是“金标准”,是因为它结合了特色农业的特点,确定了系统化的与特色产业(产品)相关的种质资源、技术方法、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种质资源是确保特色农业的基础,保护好种质资源,不让种质资源被污染、杂交和异化,才能确保中国特色农业的发展。没有了“好种子”,特色农业也就失去了“特”色。此外,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运用,建立种质资源和特色农用的数据库,也是对特色农业的有效保护。当然,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给特色农业提供绿色净土,对特色农业保护也很重要。

三是明确了传承方式。特色农业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但和现代工业文明并不隔膜,而是相得益彰、水乳交融的关系。因而,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特色农业的现代化。确定传承方式使特色农业在工业化时代发扬光大,《特色农业 保护与传承通则》国家标准也给出了科学的方案。

关注特色农业、让特色农业得到保护并发扬光大,是一项现实的产业任务。

《特色农业 保护与传承通则》很重要,是特色农业保护和传承的“金标准”。■

猜你喜欢

通则国家标准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新旧版比较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
红锥种质早期生长表现
通则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