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助力企业腾飞

2016-11-12赵彬花

大众标准化 2016年9期
关键词:乡味宁国市小径

● 本刊记者 赵彬花

标准助力企业腾飞

●本刊记者赵彬花

访安徽省宁国市乡味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德保

随着经济发展逐步由要素驱动快速向创新驱动转变,标准化战略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性核心要素。安徽省宁国市乡味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拥有宁国市小径竹笋栽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打造了国内最大的脱水笋加工基地,参与编制、发布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多项。同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机制,带动宁国东部1.32万户笋农实现户均增收超3 800元,其中脱水笋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宁国市乡味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乡味源公司)如何利用标准为企业发展提速?日前,记者采访了宁国市乡味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德保。

记者:乡味源公司参于起草了国家标准《特色农业 保护与传承通则》,您能介绍一下这个过程吗?

金德保:总的来说,本标准的制定是宁国市地方经济和竹笋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宁国市地处皖东南,天目山北麓,连接皖浙两省7个县市,全市人口38万,面积2 487 km2,其中山地丘陵面积2 097 km2,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市之一。宁国市气候独特、物产富饶,小径竹笋种植、加工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0%,享有 “ 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竹笋产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宁国市农业三大重点骨干产业之一。

长期以来,竹笋产业的发展存在生产管理不规范、经济效益低、品牌影响力弱、附加值低等瓶颈问题。同时,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民众对农产品的品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抚育管理小班组验收现场

标准示范区生物杀虫灯

因此,为规范竹笋种植、加工,进一步提高竹笋这一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农户增收,乡味源公司联合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宁国市质监局以及竹笋种植农户,在查阅我国有关特色多功能农业规划、研究论文、以及与特色农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及保护与传承等重要资料后,经过实地考察和调研,结合竹笋产业的发展现状,参与起草编制了本标准。

记者:在标准的助力下,乡味源公司建成了享誉国内的小径竹笋栽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您能说一下示范区的建设情况吗?

金德保:为进一步加强小径竹笋标准化种植与生产,提升产量和质量,带动笋农增收致富,2010年初,在宁国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乡味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建立小径竹笋栽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0年11月,经国标委【2010】89号文件批准,示范区成为第7批国家级Ⅰ类示范区。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示范区已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建成标准化示范区2 000 hm2,累计资金总投入2 220.50万元,2013年5月,示范区通过国标委验收,被评为“优秀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强化组织领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为加强项目建设质量,示范区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推广模式,成立了以龙头企业乡味源公司董事长为组长,东部竹笋合作社理事长为副组长及宁国市林业局、质监局专家及各分社长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工作;邀请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及有关乡镇林业技术人员共9人组成项目技术小组,负责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规划设计、现代技术培训、实地指导及检查验收。并以东部竹笋合作社为主体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组建农资配送体系、农产品购销体系,以乡味源公司为主体建设产品深加工体系,把生产、加工、销售等融入一体,全程为农户做好综合服务。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结合宁国市的实际情况及政府推动农业发展的政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示范区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国标委专家组对示范区进行验收

2.强化目标管理、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2011年初,《宁国市小径竹笋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根据实施方案,公司将示范区建设的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工作方式、工作职责、主要举措、经费安排都进行了细化分解和明确部署,下达了示范区建设年度计划,并召开了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

示范区项目开展以来,技术小组联合龙头企业,分年度选取示范基地,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推行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投入品管理、统一产品收购和统一销售的“五统一”工作模式,稳步推进示范区建设。

乡味源公司在推动示范区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开展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建设,并于2011年通过认证。

东部竹笋合作社将“行政推动、农技农资综合服务、农产品购销、深加工”四大服务体系融为一体,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从建章立制入手,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建立组织机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生产技术四大标准体系,成为示范区建设中的“领头雁”。

3.深化科技培训、推进示范区建设

为提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工程质量,做好示范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2011年,宁国市林业局起草了《无公害竹笋标准化生产技术》《有机竹笋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3项标准;2012年,宁国市质监局、林业局会同浙江农林大学、乡味源公司共同起草了《中小径散生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乡村园艺产品的保护与传承指南》2项标准,以上5项标准经专家组审核,作为安徽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乡味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除执行相关国家标准外,自行编制发布了《脱水小径笋》《蔬菜干制品》《脱水蔬菜》等企业标准,指导企业生产、控制产品质量。东部竹笋合作社编印了《无公害竹笋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等技术资料5万余份,免费发放给笋农,保证了示范基地生产的规范性。同时公司、合作社制定了工作、技术及管理标准,依据标准,加强检查督促,确保了各项标准落到实处。

3年来,技术小组累计举办小径竹笋标准化管理培训班182场次,培训农户近20 000人次。公司建立了“专家+技术员+农民科技辅导员”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首先,邀请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宁国市质监局及林业局相关技术人员针对基层技术骨干和种植大户开展了“无公害竹笋栽培技术”“有机竹笋栽培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并深入到示范区竹园,现场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其次,由技术员对各村分社、小班组长及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培训过程中,发放实用生产技术、新技术推广手册等资料,使笋农明确了标准化生产技术要点、验收标准。最后,由农民科技辅导员通过生产实践,在生产过程中开展技术辅导和示范,解决生产各个环节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广大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的认识和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农户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

在抓好科技培训的同时,公司与合作社签订了项目建设责任书,合作社与各分社、小班组、农户签订联保合同,同时对村分社长及小班组长建立岗位职责考核办法,每年对各小班组开展一次督查和一次检查验收,并张榜公示,实行奖惩兑现。通过分工、合作,明确责任和义务,全面促进并保证了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龙头企业收购鲜笋

记者:标准化示范区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金德保: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促进了小径竹笋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为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具体表现在:

1.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壮大了小径竹笋产业

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覆盖宁国市东部5个乡镇,实施面积达2 000 hm2,并辐射带动全市及广德、临安等地7 000 hm2竹林开展标准化生产,使小径竹笋产业成为宁国市农业重点骨干产业,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乡味源公司已建成国内最大的脱水笋生产、加工基地,多项种植、加工新技术、新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12年实现鲜笋收购、加工1.7万吨,产值1.6亿元。

2.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来,通过多项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充分发挥了示范区示范带动作用。如,在标准化示范园盘樟九组开展增温覆盖竹笋种植试验,通过示范现已推广种植面积达53.4 hm2, 600余户参与种植,亩均纯收入达1.2万元,总收入近千万元,户均增收达1.3万元。在盘樟一组推广细叶雷竹标准化丰产抚育管理示范区20 hm2,亩产达1 750 kg,亩均增产750 kg,亩均增收1 350元。同时生物防止病虫害、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规范了竹笋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首先保障了小径竹笋系列产品的食品安全,同时乡味源公司还通过了有机产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及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认证,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升了小径竹笋产业的发展水平。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草案)立法调研会

3.打造优势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

标准化生产的实施,示范区竹笋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远销全国17个省市。公司“乡味源”系列产品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并先后获得“安徽省名牌产品”“首届中国森林食品博览会金奖”及“第三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食品博览会金奖”。合作社“皇封”商标通过中华供销总社“标准化农产品品牌”认定。

4.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实现企业、农户社会和谐发展

在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丰产栽培等多项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示范区实现竹笋亩均增产30%,2013年示范区年产鲜笋总量达3.2万吨,产值近7 000万元。同时乡味源公司与合作社、农户签订了收购合同,在项目主产区设立了14个农产品购销站和79个代购点,设立了竹笋收购价格信息监督员,每天向广大笋农公布收购价格,实行优质优价,现款现货交易,打破了小商贩当天收购不出价不付款的怪现象,保障了农户的根本利益。

乡味源公司现己建成标准化厂房8 600 m3,保鲜冷藏库7 800 m3, AD热风干燥线3条,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 55亿元,利税1 705万元、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69亿元,利税1 916万元,2012年同期产值较2011年增长11.5%,利税较2011年增长12%,从而带动原材料需求及市场价格的不断增长,鲜笋均价从2010年1.70元/kg上升到2013年的2.3元/kg。同比增长35%,给林农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 860万元。■

猜你喜欢

乡味宁国市小径
开辟一条小径
小径
有乡味才留得住乡愁
美在乡味
桂小径油画作品
乡味小厨诚献夏日经典鲁菜美馔
桂小径周建宏油画作品
鼎边文化留住闽都乡情乡味
宁国市中溪镇森林长廊规划与建设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