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管专业空间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6-11-12陈文波
陈文波
(江西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南昌 330045)
·实验教学·
土管专业空间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陈文波
(江西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南昌 330045)
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空间信息类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对信息技术要求的基础上,以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空间信息类课程设置特色,总结了空间信息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即构建了管理学与工程学并重的空间信息类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层次性实践教学模式,强化了社会服务项目为学生实践载体功能。实施结果表明,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取得了一定效果。
土地资源管理;空间信息技术;实践教学
物质世界的属性和规律是通过大自然发出的信息展现的,人们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手段获取和诠释这些信息,进而了解世界[1]。空间信息技术是一个复合型的信息系统,该技术整合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全部优势,用以解决与土地资源相关的一切数据的测量、收取、传递、贮存、分析和应用等较为复杂的问题。这个系统主要是由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构成,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后走向集成[2-3]。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数据的测量然后鉴别,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的目标精确定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展综合管理数据和相应的分析,已经成为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这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别是空间信息类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对空间信息技术的要求
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已经在土地资源调查、地籍管理、土地测绘、土地规划、土地整治中广泛应用。“十八”大后,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呈现了新常态,集中表现为更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更集约的土地利用制度和更和谐的城乡土地统筹制度。为此,在传统土地管理的基础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如近期开展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农村土地确权、不动产登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三项试点(增减挂钩、废弃工矿地复垦、低丘荒坡开发利用)等,以满足国土资源管理新常态的要求。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国土资源管理对空间信息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集中表现为更海量的土地空间数据获取技术、更便捷的海量数据处理技术、更精确的土地空间定位技术。一直以来,空间信息类课程都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专业的重要基础,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空间信息类课程,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空间信息类课程设置
当前,教育部规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以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位,这充分考虑到了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对工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实际情况。换而言之,土地资源管理并非纯管理学学科,而是兼有工学学科的性质[4]。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起源主要有农林院校、师范院校、理工院校和综合类院校等,尽管不同类院校对空间信息类课程要求不同,但综合来看,国内高校在空间信息类课程体系设置中基本上以GPS、RS和GIS为基础,围绕信息获取、数据管理、制图等进行相关课程设置,形成较为完备的空间信息类课程体系[5]。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建于1987年,是在原有土壤农化分析、土壤学等学科的基础上成立的,属江西省第一个创建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2010年后,考虑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对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修订,目前,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已经实施了5年。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共涉及空间信息类相关课程10门,总学时296,占培养方案总学时数的14.74(如表1所示)。同时,在专业实践中将各门课程整合,形成土地遥感与调查教学实习模块、测量与地籍测量教学实习模块、地图学与地理信息教学实习模块3大类模块,已达到减少课程内容重复,系统性掌握空间信息技术与技术集成,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目标。
相对于原来的培养方案,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在空间信息类相关课程上做了较大改动,集中表现在:1)空间信息类相关课程有所增加(增加两门课),但是总学时维持不变;这主要是考虑现在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如现代大数据技术与空间数据库技术的成熟发展,增加了空间数据库课程;作为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空间生态学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因此增加了相应课程,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而对于传统空间信息技术类课程,如地形绘图与CAD,测量与地籍测量等,则相应地减少了学时。2)增加了实验课的比率。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实验课只占到了总学时的1/3,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验课的比率一般都达到了总学时的50左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3)认真研究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后,掌握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专业实践中将原有的空间信息类实践进行模块化处理,形成3大专业实践模块,有效地避免了实践内容的重复设置,提高了专业实践的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表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空间信息类课程统计
3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空间信息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实践教学的优劣是衡量高校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志。因此,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同时,教育部将实践教学纳入本科教学评估的关键性指标。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强、专业跨度大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随着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土地管理信息化、工程化、规范化的快速推进,相关学科的快速融合发展[7-8],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表现在学生对空间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实践上。因此,有必要对空间信息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经过5年的努力,实践教学改革成果较为显著,主要有以下3点特色。
3.1 以知识贯通为要领,构建管理学与工程学并重的空间信息类实践教学体系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国土、城建、房地产、农业等相关领域从事土地利用规划、不动产估价土地调查、地籍管理、土地管理政策法规等工作,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理论基础,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制图、测量、计算机等基本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的基本点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其中,强能力就是培养本科生的实践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9]。为了达到此目标,我们重新建立了空间信息类实践课程体系,增加了实验课的比重,丰富了实验课的内容;并且,根据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的要求,坚持走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有特色、高水平”的管理学与工程学并重的道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案例库,除了保留传统土地管理,如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资源评价等;还不断引入空间信息在国土资源管理热点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土地整治工程设计、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等。改革突出地表现在教学实习中,将现有空间信息类课程进行综合,形成土地遥感与调查教学实习模块、测量与地籍测量教学实习模块、地图学与地理信息教学实习模块3大类模块,对空间信息类课程进行整合,以空间信息类知识贯通为要领,图文并茂地展示空间信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将空间信息技术进行融会贯通,并且直接应用到国土资源管理中,迅速适应国土资源管理的新形势,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3.2 以专业应用为主线,形成从专业认知、专业实践到实践应用的层次性实践教学体系
1)专业认知实践。安排在本科一二年级进行,其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特别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特殊地位,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好的信心。具体开展的方法是以数字地球概论课程为中心,引导学生对信息与数字、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标准与规范、地球观测系统、地球空间信息共享等空间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其形式以介绍为主,主要依靠多媒体和网站,以及身边的空间信息载体如导航仪、百度地图、Google Earth等,形象、生动地讲授空间信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使学生对空间信息有亲近感,并使用好身边的空间信息。
2)专业实践。安排在本科二三年级进行。以课程实践(实验)和生产实践(实习)为主要内容,以遥感与信息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3S技术校内实践基地、土地整治校内实践基地等)为平台开展专业实践。经过多年努力,江西农业大学与省内29个国土资源管理行政事业与企业单位签订了教学实习单位合同,具有稳定的实习基地。专业实践的目的是使学生亲手验证和体验在课堂上所学的空间信息类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复、创新空间信息采集、应用、集成等技术方法与过程,了解在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部门的工作性质和任务,从而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为将来选择就业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实践应用。安排在本科四年级进行。适应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以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为依托,通过毕业实践和毕业论文的形式开展实践应用。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3.3 以社会服务项目为载体,训练学生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能力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不但有系统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很强的社会服务属性,这是该专业的基本特点。近年来的土地新政和不断发展的国土资源管理要求,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土地技术市场。高校具有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4大功能。作为高校的四大功能之一,开展一定的社会服务,不但能够提高办学的信誉度,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空间,接触前沿知识,间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水平。
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部分教师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根据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开展了大量社会服务项目的事实,学院首先以社会服务项目为纽带,建立了本科生双导师制度。从新生入学开始,每一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根据双向选择的要求,分别从土地资源管理教研室和地理信息科学教研室选择在社会服务项目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导师,组成双导师,建立双导师制度,明确导师的责任,强化以社会服务项目为载体,培养、提高学生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其次,学院根据社会服务项目对空间信息技术要求较高,而对相关理论要求不是太深的现状,改革了传统的毕业论文以研究性论文为主的模式,由原来的研究性论文一种形式,改为毕业研究论文与毕业设计并重的差别化培养模式。对空间信息类课程有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可以根据学校毕业设计的要求,以完成社会服务项目目标为目的进行设计。这种差别化的本科论文模式经实践证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加强了论文或设计的针对性,强化了学生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校在相关领域的知名度,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4 结束语
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空间信息类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专业的重要基础,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空间信息类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空间信息类课程为例,介绍了空间信息类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模式。实施的结果表明: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实践能力明显增强。近5年来,学生参加各类GIS大赛47人次,有15人次获奖,而教学改革实施之前几乎没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此类比赛;课程教学改革之前,选择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寥寥无几,课程改革5年来,选择做毕业设计的学生达到了总数的50左右,且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明显提高,近5年学生毕业论文优秀率在8以上,良好率在65以上;同时,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水平在逐步提高。
[1]舒帮荣.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2(27):300-302.
[2]秦建成,张兆福.地方工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工科化改革——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11):127-129.
[3]谷秀兰,黄朝明,栾乔林,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3S”类课程教学体系分析与思考[J].山西建筑,2014,40(32):253-254.
[4]田毅,师学义,袁春,等.土地资源管理“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探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3,22(4):55-58.
[5]谷秀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3S”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实证分析——以海南大学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96-100.
[6]吴绍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性思考[J].成才之路,2010(2):31-34.
[7]沈非.高等师范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1):78-82.
[8]杨伟,谢德体,李晓华,等.基于素能本位的高职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14-218.
[9]蔡太义,黄会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33-34.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patial Information Courses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Specialty
CHEN Wenbo
(College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5,China)
The finer requirement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special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quirement of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iculum setting,and summarizes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curriculum practice education reform achievements,i.e.the construction of spatial information course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the formation of the 3-level of practice education mode and the carrier function of social service project for students practi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 continues to improve and the ability of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practice teaching
F301.2;G642.0
A
10.3969/j.issn.1672-4550.2016.05.024
2015-06-23;修改日期:2016-06-06
江西省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赣高教字(2014)42)。
陈文波(1974-),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