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11-12林明方
摘要:在高职教育中,由于其实际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也需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有一定的区别,高职计算机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的高职院校在发展计算机专业的时候,不仅需要对计算机应用知识以及应用能力进行提高,还需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相应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就业。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开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关键词:职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高职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120-02 收稿日期:2016-07-19
基金项目: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GGJG2014C001)。
作者简介:林明方(1981—),广东梅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嵌入式技术与应用、软件工程技术。
现今互联网技术、科学技术等迅猛发展,给计算机产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呈现繁荣的趋势。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在实际就业的时候,其形势却不容乐观。主要是因为,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难以适应。由此可见,高职教育要想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就需要加强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时候,不仅需要对学生介绍专业的知识、培养专业的实践技能,还需要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1]只有这样,当学生进入社会之后,才能更快地适应环境。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一、开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的供需市场存在很大的不对称。一方面,我国现今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即制造业需要的技术工人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很多的高职院校中,由于师资以及其他资源紧缺,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2]其主要原因是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对于现今经济发展的形势无法有效适应。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是,随着现今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以及学科分类的细化,计算机专业逐渐演化为专业性不强、不精的专业,实际教学也难以发挥效果。
由于时代的发展,现今社会对于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上存在的激烈竞争需要劳动者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相关能力,这些职业能力也是高职教育进行改革的目标。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应该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按照企业的标准来进行人才的培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教学活动安排中突出职业活动的导向作用,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主要内容,并在教学结束后,按照多元评价的方式对其进行教学评价。这种教学方式使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业用人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行动导向又被称为实践导向,是20世纪80年代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由于行动导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现今的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高职院校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1.构建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需要体现以积极就业为教学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教学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想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积极调整,在教学中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需要对课程进行积极整合。具体来说,即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整合,专业课程与理论知识进行整合以及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一般来说,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主要分为实践课、素质课、能力课以及职业能力课。[3]在实际教学时,需要将这些课程进行有效融合,帮助学生对知识面进行有效拓宽。
2.对教学方式进行积极改革
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要想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就需要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改革。具体如下:以实训基地为基础,即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相关的实践练习。创设实训基地的主要目的是使社会上的多方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实践过程中,孵化出一支完整的创业团队,实现技术运用之间的合作。通过这一举措,使得教学、实践以及项目开发得到有效融合。以项目任务为动力,即在实践课程中,围绕一些项目开展。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项目开展的目的不是将项目的任务与学生进行捆绑,而是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力,实现好的教学效果。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力的根本意义是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实现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之间的整合,从而使实际教学的效果更佳。以公司的运行管理为运作方式,是指选用有项目开发实际经验的相关教师,并以公司化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通过组建教师队伍,使学生参与的项目得以有效完成。利用这种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营造公司化的环境,使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进而使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要出发点,即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选用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都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安排不同的任务,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推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生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转化为就业能力的一种方式。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进行及时调整,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寒暑假期间,在校外实训基地或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应用到实际中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行方式、管理方式以及应具备何种职业能力等。高职院校应该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投资,为学生参与实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建设实训室,既可以使教学需要得到有效满足,也可以在一定目标下,实现项目承担的作用,进而使得学生在学校中就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公司环境,为之后就业时更快地适应社会提供了条件。
三、结语
在高职院校中,需要着重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由于现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上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中,需要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观念进行积极转变,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另外,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还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制订合理的方案,重视实践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职业能力,在今后的就业中,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孟 敬.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10):235—236.
刘剑英.以专业核心课程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探索——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为例.辽宁高职学报,2014,(9):51—54.
闫 淼.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问题与对策研究.才智,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