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中考试与评价问题的思考
2016-11-12陈娟
陈娟
摘要:当前,考试与评价的改革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及时总结考试与评价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着力解决考试与评价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完善考试与评价的方法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考试;评价;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91-01 收稿日期:
2016-07-29
作者简介:陈 娟(1979—),女,甘肃酒泉人,中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一、考试与评价改革存在的问题
(1)对评价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差。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习的信心。于是,在评价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想尽各种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如 “你真棒!”“很有进步”等评价口号响彻课堂,小红花、小星星的奖励更是“铺天盖地”。在热闹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就是评价吗?评价仅仅是对学生的表扬吗?激励就等于发展吗?显然,这样的评价过于片面,意义不大,对评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形式化的理解,还缺乏对评价本质及其功能的深入思考。
(2)质性评价、过程评价缺乏有效性。
尽管已经初步形成了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局面,过程评价、质性评价的形式开始受到重视,但是真正能够促进发展的、具有实效性的评价方法并不多。体验与探究、创新与发展、表达与沟通、合作与分享等素质的表现性评价并没有广泛推广应用,还只是体现在英语和语文学科中的一些对话、表演等形式,而在其他课程中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3)评价制度改革滞后。
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改革普遍滞后于学生评价改革;初中阶段的评价改革普遍滞后于小学阶段的评价改革。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评价制度,特别是中、高考制度,是造成这种现象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考试成绩与升学率来考核评价学校,学校根据考试成绩与升学率来考核评价教师,而教师则根据对自己的评价要求来实施教学以及衡量自己的教学效果。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价制度,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也制约了考试与评价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考试与评价改革的对策思考
(1)要深化对评价本质的认识。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有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背景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才能准确地判断学生的表现是否有所进步,才能决定是否给予肯定或否定性的评价。如果仅仅把评价简单地认为是给学生激励性的评语,给学生佩戴小星星、大红花,给学生盖上 “太棒了”“有进步”等相应的图章,那就歪曲了评价的本质与评价应具有的激励功能。
(2)要发挥好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通过评价可以证明学生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在哪些方面还存在差距或不足,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的必要与可能,明确发展的方向。只有在得到及时反馈的基础上,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评价的激励功能才能发挥作用。如果评价仅仅是一味地表扬或“藏拙”,是无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
(3)学生、教师和学校评价改革要配套进行,协调发展。
学生、教师和学校评价改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教师来说,能否积极地投入新课程改革,其关键就在于教师评价制度能否为教师积极参与改革提供可靠的保证与宽松的环境,能否有利于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要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评价改革的协调发展,关键就在于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因为对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包括对学生的评价,最终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也就涉及对学校的评价。这就要求考试与评价改革以教师评价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教师评价改革,从制度上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为其专业发展与积极参与改革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考试与评价改革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实践过程。考试与评价改革需要与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改革、制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对考试与评价改革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建设性的反思,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刘 岗,孙名符.关于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考试与评价问题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4).
齐宇歆.基于PISA的学习素养评价系统设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