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读写结合
2016-11-12杨钰苹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作用,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落实素质教育。语文课本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材的设计,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让读成功输入,让写进一步检测,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工具性;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30-01 收稿日期:2016-03-23
作者简介:杨钰苹(1982—),女,河北泊头人,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河茵小学教师,小学初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班主任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要读,更要会写,把读与写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地利用教材,发挥好每篇文章在读写结合中的载体作用,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一、读写结合,先从课文的仿写做起
仿写是写作的一个单项训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前提。教学二年级《找春天》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在充分读、大胆想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以课文例句为范文,设计如“嫩绿的柳条又细又长,那是 ? 可爱的小鸟叽叽喳喳,那是 ?” 小孩子们写得太有趣了,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都成了他们眼中美丽的春景,都成了他们笔下趣味横生的素材。
有时候读、想、说、画、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比如《画风》一课我就让孩子们先读再想然后说,最后画,并写出来。此时不得不感慨孩子们的想象力,他们总会不时地送给我很多惊喜。
三年级时,我又不断加深读写结合的深度。如《荷花》一文,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中对荷花的描写淋漓尽致、非常优美。我就以此为范文,寻找促写点:其一是总分的结构,荷花开了不少,用三点说明;其二以“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组织文字;其三学习用词,展开丰富的想象。按照这样的促写点的总结,让学生仿写一段课间十分钟的场景。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所钟爱的,用小练笔的方式把自己的快乐展现出来,他们非常感兴趣。学生又一次给了我一个惊喜,有的把跳绳想象成调皮的风,有的把毽子想象成可爱的小精灵……
二、读写结合,要让孩子们打开思维,大胆想象补白
语文课文中有大量的想象空间,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去,身临其境地与作者站在一起,在读的基础上让自己也去经历一番,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去体会作者意图,然后再把自己的发现、感受写出来。孩子的思维是世界上最纯净的颜色,可以调配出世上最美的颜色。如此的教学践行了新课标理念,还原了课堂真实,给了孩子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在教学《给予树》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小练笔的:金吉娅以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感动了她的妈妈,感动了我们所有人。给予是快乐的,被给予是幸福的,假如你是那个“什么也没有”的陌生小女孩,得到梦寐以求的礼物,你会怎么说、怎么想呢?写一写吧!教学时,我们一起认真体会了陌生小女孩什么也没有的心情,展开想象:就是这样一个什么也没有的小女孩,当她站在给予树下,想得到礼物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收到礼物又会有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表现呢?然后我把印有挂满爱心的大树的小练笔纸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涂色中整理自己刚刚所说、所想的陌生女孩收到礼物后的反应,最后写下来,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三、读写结合,要勤练笔进行习作练习
读写结合是一条漫漫长路,只有边走边丰富自己的视野,实践自己的所思所想,才会开出绚丽的花朵。教师的指引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必不可少,需要在找准读写结合点的基础上,去寻求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趣味中读写,在快乐中成长。长此以往,读写结合的好习惯就会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生根发芽,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好朋友。
教学,是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写结合不仅在考验学生的学习,更是在考验教师的学识。这是一条长而远的路,需要不断探索、实践、积累、再实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努力、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朱建军.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理论、标准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丁有宽,戴汝潜,朱作仁,等.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