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及效果探讨

2016-11-12李悦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李悦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9例,参照组进行基础性的护理,实验组则在基础护理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急救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与患者的最终护理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都要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必要的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使更多的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疗效,使患者能够更好的恢复健康。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2.0.02

作为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等重要特点,也同时带来了较高的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均有剧烈胸痛、休克以及意识障碍等严重的临床表现,患者一旦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就会造成严重的生命安全问题。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必要的急诊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笔者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9例。实验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2.1±6.3)岁,患者的发病就诊的平均时间在5 h左右;参照组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51.9±6.1)岁,患者的发病就诊的平均时间也在5 h左右。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进行经皮质状动脉的介入治疗,并在患者手术前采用阿司匹林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参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进行常规性的护理,常规性的护理措施主要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基础性的观察和评估,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有效的观察,针对医生的各项嘱托开展护理工作。实验组患者则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必要的急诊护理,急诊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对在患者入院前开展急救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电图检测,将心电图检测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这些工作能够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取患者的平卧位,禁止患者进行自主翻身,否则会对患者的病情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而言,应该取患者的半卧位,针对患者的病情,及时扩张患者的血管,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并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心理护理:在急诊护理中,一些患者的病情比较急,这会造成患者严重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就应该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疏导,以便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依从性,这样就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疗效;疼痛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和疼痛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阵痛药物进行治疗,以便能够更好的缓解患者的不适反应。护理人员还应该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有效的掌握,定期对患者的血压和脉搏等指标进行测量,一旦患者发生严重传导阻碍现象,应该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并及时开展治疗。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出院期间,本院都采取自制的满意度评价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并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有的数据处理都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抢救成功率

两组实施不同护理措施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成功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满意度观察

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很容易出现心理衰竭和心律失常的现象,这种疾病对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这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目前,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工作也取得了有效的进展。临床上采用经皮腔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进行治疗,同时在患者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急诊护理,急诊护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和心理护理以及循环护理和疼痛护理等[2]。这也使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临床抢救的成功率有了显著的上升。在实际的抢救工作中,急救人员应该尽量让患者进行平卧休息,并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充足的时间,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通过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来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以便能够更好的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抢救治疗和效果[3]。

文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额的急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远优于参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也要高于参照组,且研究结果与李海莹[4]的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急诊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也会提高患者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疗[5]。这样也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质量,也拉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开展急诊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使更多的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疗效,也拉近了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韩彦辉,王素梅,李海霞.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7(03):25-26.

[2] 董琴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16(18):108-110.

[3] 许新华.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21(18):40-41.

[4] 肖玲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探讨[J].现代养生,2014,13(06):199.

[5] 李海莹,郭晓杰,任 楠.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9(33):332+334.

本文编辑:徐 陌

猜你喜欢

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