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对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6-11-11周文强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对联语文课堂

周文强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和魅力的一朵奇葩,历经千年时光的洗礼,历久弥新,深受人们喜爱。不过,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囿于考试的樊篱,加之对此重视不够,研习不多,导致学生难以领略对联的智慧和魅力。我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把对联拿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不错的效果。

对联进入课堂,具体做法有:

一、引用名联,营造活泼的氛围

将课文内容涉及的一些著名对联用于课前导入、课中讲授、课后练习,可以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教学《醉翁亭记》时,从一副对联、一个提问开始:“有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说的是哪个人,你的依据是什么?”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讲到“三味书屋”横匾旁还有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也讲了“三味”的一种理解:“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还顺带讲了杨尚昆故居“四知堂”的对联“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学生的视野一下就开阔了;学了《出师表》,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练习题:下面对联中标有序号的内容具体指的什么事件?“收二川①,排八阵②,六出七擒③,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④;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⑤;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⑥”,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探讨空间。

二、变形文题,点燃智慧的火花

将课文题目略加变形,巧妙地拟成对联,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下边是师生共同拟写的对联摘录:“《春酒》一壶好《吆喝》,《海燕》翔空胜《散步》”“《变色龙》《吆喝》《端午的鸭蛋》,《孔乙己》《变脸》《云南的歌会》”“《芦花荡》《老王》点《蜡烛》,《桃花源》《信客》望《背影》”“《俗世奇人》喝一杯《春酒》,《蒲柳人家》道万缕《乡愁》”“《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岳阳楼上》范仲淹忧乐天下”……

三、嵌入人名,带来爽朗的笑声

每当新接手一个班级,我都会尝试做这样一件事,将师生的名字拿来拟对,以此拉近师生关系,在轻松的笑声中开始我的教学。如任教2008级22班时所拟的:“杨桥路上摘陈果,夏榆树下背唐诗”,该对联中杨桥、陈果、夏榆、唐诗为四位同学的名字,相映成趣,浑然天成;再如,任教2010级23班时所拟的:“曾新曾月兄弟好,新霞新颖姊妹亲”,将双胞胎姊妹张新霞、张新颖与同姓兄弟曾新、曾月嵌入对联,也颇有情趣。老师有了开头,学生自然会跟上。

四、指物入对,激发创造的热情

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懂得了对对联的技巧,克服了心理障碍,学生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能用身边小事,世间万物即兴拟对,从而激发创造的热情,寻找到成功的快乐。这个教学环节,有时安排在上新课后的剩余时间,有时则安排在语文的自习时光,让学生即席拟对,还留下不少好作品。如起床时:“铃声一响众人起,室友入厕大家忙”;早餐时:“馒头稀饭小菜一碟,面包著片牛奶一杯”;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时:“文章磅礴大气,吐词字正腔圆”;考试时:“仔细答题该得的分一分不可丢;再三检查不该错的题一题不能错”;获奖时:“今日检测巴川夺冠,明年中考重庆折桂”;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劝道:“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退海阔天空”;主题班会点评干部老师辛苦:“做清洁、收作业、值日辛苦;改试卷、评错题、老师劳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泉头活水来。要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常上常新,要让每一届的学生学习语文都兴趣盎然,那么就要让自己的阅读和阅历不断充实,方法和策略不断变化,思维和思想不断创新。

谨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猜你喜欢

对联语文课堂
欢乐的课堂
巧出对联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贴对联
写字大课堂
解缙二改对联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