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
2016-11-11林永旭
林永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有的人说话口若悬河,唾沫四溅,想把自己的想法一下子告诉别人,但谈了半天却没有接触到主题,弄得听的人晕头转向,不知所云;有的人在心中盘算了一番大道理,但话到嘴边却支支吾吾、咿咿呀呀,说不出个所以然,让人听着着急;有的呢,说话不假思索,粗声大气冲口而出,简直话不着边;还有的呢,说话轻言细语,羞羞答答,说得面红耳赤却又道不明白。
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以上所述的情况都不适合教学,因为我们教师教学时应考虑到接受对象是儿童,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是一种特殊的、专为教育儿童而准备的语言。记得在绥阳县洋川小学实习时上科学课的情形:当我在办公室里精心备课时,指导教师说:“这个班的学生上科学课时纪律特别差,整间教室闹哄哄的,你得抓紧前10分钟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我顿时傻了,明明40分钟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10分钟怎能完成?哎,怎样才能把学生闹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呢?对了,他们不是喜欢大人们用小孩的语言亲切地与之交谈吗?这种语言就是儿童化语言。因此,当我走上讲台时,就用关心、商量的语气问:“小朋友们,今天开心吗?想跟着老师一起观察脂肪、蛋白质、淀粉……存在于什么地方吗?”当学生们听到老师用小伙伴之间才有的这种语气时,都兴致勃勃地做出肯定回答,因此,我的这节课完成得很轻松,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一事例充分说明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很重要的,它是信息传递的载体,要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就得琢磨自己的教学语言,使其具有艺术魅力、感染力、号召力。我将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准确生动
语言准确,是指说话时遣词造句要恰如其分,并符合语法规则,不出病句,不要含混不清或模棱两可,如你看见一个人长得比别人胖,你就不能用“肥得想头猪”来打比方,而可用“你身体很棒”等来形容。语言生动,一方面是指讲话的声音要有抑扬顿挫,要根据所讲内容的不同要有高低快慢、轻重缓急之分。
二、风趣幽默
教师的语言不能干瘪瘪的、平淡无奇,在教学中适当穿插点谚语、谜语、儿歌、顺口溜和歇后语来调节一下课堂气氛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幽默是教育的助手,有时用幽默的方式说明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让人接受。“日和曰”“士和丑”“叉和又”这样的汉字在教学中可以这样:“日”对“曰”说:“你也该减肥了!”“士”对“丑”说:“别以为披肩发就好看,其实骨子里还是老土!”叉对又说:“你脸上那颗痣呢?什么时候整容的?”
三、简洁流畅
课堂时间是短暂而宝贵的,容不得老师长篇大论、唠唠叨叨地分析问题,阐述观点。因此,对待小学生,我们务必抓住重点,简洁明了地讲述。同时,有的老师边想边说,总喜欢用诸如“嗯、啊、这个”之类的口头禅,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教师要使自己的语言简洁流畅,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咬准字音,分清方言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别;
2. 说话时分清主次,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3. 语言要口语化、儿童话。
四、发人深思
老师如在课堂上喜欢提“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简单问题,或者学生可以完全不假思索就能脱口答对的问题,这种单调的提问一点儿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认为:教师的语言要有生动性,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听讲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等,只有老师能深刻地理解文章,才能使自己满怀激情感染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受到启发,培养了语感,触发了学生的灵感,提高了学生主动读书的兴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一个教师语言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用教师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去征服学生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