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文言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2016-11-11钱国顺
钱国顺
文言文载负着璀璨的华夏文明,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于漪老师形象地称之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然而,从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似乎并未展开其迷人的魅力,教学效率的低下也是不争的事实。对此,钱梦龙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本人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认为文言文有效教学是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迫切需要,也是新课程理念和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现状
(一)从教师教的方面来看
或许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较长时期以来,教师对文言文教学内容侧重于“言”,古汉语知识的传授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这种目标下,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对实词意义、虚词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现象、特殊句式等古汉语知识的讲堂。如此一来,“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成了金科玉律,“满堂灌”成了不二选择。另外,教学形式基本上是串讲,逐字翻译,逐句讲解,讲完后再来个所谓的“内容分析”“写法小结”。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样的课堂,教师独霸话语,喋喋不休,有何兴趣和有效性可言?
(二)从学生学的方面来看
文言文所使用的语言,虽然同样是汉语,但是毕竟年代久远。今天我们阅读它,有些连我们教师也要借助工具书,何况是中学生呢?因此,学生对文言文畏难情绪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加上小学时缺少文言文积累,对文言文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如此种种,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是一件事倍功半、费时费力而不出成效的事。
二、文言文教学中以趣激效的方法
(一)加强诵读,读出情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道出了读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而我们的教学偏偏将读这一方法弃置一旁,安排的诵读时间少之又少,那些有限的朗读也多为机械性的,结结巴巴,破句连连,不见美感。因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鉴于文言文字少意深,音单义广,教师很有必要引导、示范,明确停顿、语气、语调、情感,学生在一定的感悟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读准进而领悟。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情境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境、背景或环境”。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心理特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境、背景或环境,从而引起学生情绪产生积极反应的形象整体。在教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根据文本实际需要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鼓励质疑,培养兴趣
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句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而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许多教师担心学生无法身临其境地投入文本中去体会感悟,同时也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往往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权力,殊不知这样也就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总之,文言文以趣激效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效果。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在文言文有效教学方面迈出坚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