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6-11-11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9期
“钱拿出来,能为村里做点实事,这是我最大的生日愿望!”
在浙江省宁波市的小门村,2016年,每一位考上大学的学生都会收到一份特殊的奖学金。而这个奖学金的捐赠者是该村81岁的老人徐既仁。徐既仁在2015年的80岁寿宴那天圆了两个心愿,一下子捐出265万元。其中,66万元作为奖学金,奖励小门村今后考上大学的优秀学子;199万元用于村里建造文化礼堂,方便今后村里搞文娱活动以及村民办喜宴等。对于此事,徐既仁如是表示。
“有些项目看起来很‘高大上,那是因为学生依托的载体先进,附加的创新内容则不多,也就是说实质上是大人做出来的。”
在日前举行的2016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上,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向世清如是说。此次博览会以“科技、创新、梦想”为主题,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新加坡、中国等100多名师生参加,现场展示科技创新作品。汽车防撞限高杆、自动干伞器、蜘蛛仿生机械装置、以茶和姜为原材料的绿色电池等一批科技成果亮相。向世清多年担任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评委,对国内青少年活动中过于注重“结果”的倾向表示担忧。他认为,青少年科技活动更重要的是学生亲自参与,在训练过程中达成提升素养的目的。
“不能再完全用标准化答案甄别和选拔学生,不能再把顺从听话的‘机器人作为学生楷模。”
日前,第四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在广州召开,与会代表深度聚焦如何提升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满生看来,创造力是绝大多数人都拥有的潜能,教育能为培养人的创造力奠定基础。周满生建议,学校的评价方式不能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应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