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7年的坚守

2016-11-11郭银江

彝良文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水田全村山村

郭银江

27年,一个人的一生没有几个27年。27年,他从年富力强的中年人一直到65岁的花甲之年,他把一生中最美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事业上。27年来,他带领群众硬是在一座又一座的悬崖峭壁上刨通了一条致富路,架通了电线,安装了自来水,让这个远离集镇近30公里的偏远山村终于有了致富的希望,让这个一度“黑暗”的山村迎来了“光明”,让祖祖辈辈吃“望天水”的村民喝上了“涓涓甘泉”。他就是当了27年村干部的彝良县牛街镇水田村党总支书记黄明午,今年1月18日,黄明午和全省299名村党总书记一道受到了省委的命名表彰。

彝良县牛街镇水田村是牛街镇最偏远贫困的行政村,全村847户总人口3687人。水田村地处两县四乡交界,经济十分落后,属国家级贫困村,2002年以前年人均收入不足400元。上世纪末,水田全村仍属于公路不通、电不通、水不通、信息不通的“四不通”山村。一路山高坡陡、一路悬崖峭壁,是制约水田村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为打破“瓶颈”,让群众从封闭的大山里走出去,尽快打造水田村与外界的纽带,1993年8月,县交通局到水田村勘测公路时,刚进入村“两委”不久的黄明午便主动请缨加入修建队伍。水田到牛街处处悬崖峭壁,沟壑纵横,黄明午不顾危险,充分发挥自己熟悉地形的特点,每天爬岩拉绳、钉桩计数,直至勘测完成。黄明午说“为了这条路,再苦再累也不怕,路一旦修通,那可是儿孙后代都可享用的啊……”但因修建难度太大,再加上资金缺口,工程一度停工。直到2002年9月工程再次启动修建,为了早日修通这条路,这次,黄明午对自己更“狠”,为保管好修路炸山的炸药,黄明午索性住进离工地较近的山洞,严格炸材的监督管理和发放,一住就是好几个月,就连精神失常的儿子也顾不上照料。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12月28日,公路终于建成通车,水田村民从此告别了人背马驮的历史。主公路打通后,黄明午一发不可收拾,多处协调资金,带头开山凿路。至今,风里来雨里去,黄明午先后共完成镇村公路建设19.8公里,辐射两县4乡镇10个行政村,共计30000多人受益;还完成本村村组公路建设41公里,实现了全村25个村民小组全部通车,为水田村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山凿路的同时,黄明午把目光瞄向了“光明”。为使全村人民都能用上电,他带头筹措资金,带领村民和供电工人一道完成了挖坑、抬杆、架线等工作,每天在工地上坚持十多个小时。道洞、冷竹、罗家山是水田村最偏远的三个村民小组,为使该三个村民小组能够用上电,他不顾大雪冰凌的天气,亲自帮助村民拉线装表,经过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水田大山的脊梁到处耸立着电杆,飞舞的银线穿越了沟壑,在1997年大年三十前终于为三个村民小组点亮了电灯,解决水田村及邻村1007户,共计4300余人的安全用电问题。至此,水田全村的照明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路和电完成后,黄明午没有休息,继续带领群众实施全村安全饮水工程,黄明午亲自组织修建水池,安装水管,使全村25个村民小组847户都用上了放心水、安全水,共修建50余个蓄水池,安装饮水管道40余千米,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和纠纷。由于安全饮水工作量大,一天下来不是腰酸腿痛,就是困乏无力,年岁渐高的他就连正常的走路也很困难和吃力。有很多次,因为忙于工作,家属和孩子对他意见很大,常常埋怨、时时唠叨。母亲年老多病,全靠老婆、兄弟姐妹照顾,不见他踪影;老婆生病住院,不见他照顾;孩子高考,不见他陪考。面对老母亲的责备、老婆的怨言、孩子的期盼,他内疚过,自责过,也彷徨过,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深知: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全村的带头人,认真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一心一意为老百姓服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就是他最大的快乐。当他看到村里的摩托越来越多,去牛街、上彝良就是很快的事;群众不再“两眼黑”,明亮的灯光下,孩子们在认真学习,乡亲们在悄悄谈心;龙头一扭,泉水哗哗来……每当看到这一切,老黄就在远处一个人“傻笑”,那就是他最激动、最舒心的时候。

老黄从不抽烟喝酒,更不会打牌赌博,他对自己很“吝啬”,但对困难群众却很“大方”。刘恩文是水田村柏木组的一位特困村民,虽为其解决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但因居住地极为偏僻,加之年老多病,几乎失去劳动力,10多年来老黄始终坚持每年春季都为这位老人送米、送面、送油;周道全是水田村大榜组的一位特困老人,多年来老黄一直坚持认真照料,为老人送衣买鞋,买米买油。在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中他还为10多户全家外出务工的村民支付挖沟、埋管所需的一起费用,为本村罗家山的老党员支付医疗费用、坚持走访慰问留守儿童……近年来以个人名义累积救济困难群众90余户400余人,捐赠生活物资100余件,共计金额8000余元。在村“两委”工作了一辈子,早已达到退休年龄的老黄依然两袖清风,依然带头工作,今年也是65岁的他带头挂片7个村民小组,是村“三委”班子中挂片最多的村干部。每天,老黄依然骑着他的摩托车走村入户,帮助、协调群众解决脱贫方面的难题。27年来老黄一直风里来雨里去,在摩托车上骑行了10万余公里,每3年不到的时间就骑坏一张崭新的摩托车,老黄支书的脚印无数次走遍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27年坚守一个村、27年坚守一个岗位、27年坚持一个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梦,老黄纯粹、纯净的理想和身影让人肃然起敬,让人浮躁的心灵在他面前瞬间变得宁静。不向困难屈服,一心带领群众脱贫攻坚,老黄是彝良县万千扶贫干部的缩影。一生不忘“初心”、一个心眼为百姓,这是老黄身上最鲜明的个人气质,也是他最耀眼的道德光芒。

如今,彝良县全面脱贫攻坚的号角早已吹响,“绝不让一个老区群众掉队,一定让每一个贫困群众都享受到党的温暖!”县委书记姚勇的话掷地有声。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号令,彝良县101支驻村扶贫工作队,2000余名像黄明午一样的驻村扶贫工作干部进村入户、驻扎山村。他们帮助群众修路搭桥、发展产业、改造房屋,解决难题,他们与贫困群众手连手、心连心,一起田间地头培育产业、一起围炉夜谈脱贫良方,他们腾跃闪烁的身影背后,一幅美丽、富足、和谐的水墨山水画正在次第展开……

猜你喜欢

水田全村山村
全村唯一收件人
我请大雁落山村
万绿丛中一点红
《红楼梦》中的“水田衣”是啥
《红楼梦》中的“水田衣”是啥
《红楼梦》中的“水田衣”是啥
山村之晨
山村晚归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