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导学构建高效课堂

2016-11-11周志林

中学物理·高中 2016年10期
关键词:纸带物理科学

周志林

1背景

在“微时代”、移动学习、网络学习等日趋盛行的背景下,随着国家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及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中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合理建构自然界的物理图景,在建构中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发现,大部分教师依然行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仍按自己的教学经验处理教材,讲的头头是道,滴水不漏.观察学生的学可以发现学生就是在不停地听老师讲,课后不停地练习题, 通过题海战术来巩固知识. 不久前笔者听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这一节的公开课,感受尤深,由于学生课前导学缺少指导而盲目应付,目标不明确,导致学习中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整个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构建物理图景的过程,经历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的过程更少之又少,即使有也被经验丰富的老师扼杀在了萌芽中. 具体表现为:(1)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导致学生学习障碍.按照教材编排,在第一章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中指出,可以用包含这点在内的某段平均速度粗略的代表该点的瞬时速度,纸带上求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学生也是按照这个思维来计算的,但本节课课堂上教师却刻意的按照其固有的思维,取那一段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整段的平均速度来计算的,学生就产生了疑问,这是为什么呢?不这样处理可以吗?(2)教师教学设计导致学生科学思维缺失.教师设计教学按照自己的逻辑组织教学,为推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例举了极限求解法,甚至引入了数学上的极限求法,图象法等等,听起来显得方式丰富多彩,很具有说服力,但据课堂观察看,教师的讲解却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是随着老师一路的讲解一路的记忆,直至记住结论,对于为什么可以这样?为什么这样处理?为什么这样能得到结论都没有真正理解,整个学习过程中缺乏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课后反馈看,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基于此,我们不得不反思怎样的课堂才是高阶的课堂?显然高阶的课堂离不开学生这个主体,只有激发了学生高阶的科学思维,以生为本,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有意义的构建理解了规律,才能提高课堂效益,为此笔者对于本课尝试进行微课导学模式的教学.实践证明,微课导学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物理概念规律的内化是相当有效的.

2微课导学教学实践

2.1课前准备、创建微课资源包

微视频具有多媒体的动态性和网络环境下的随观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出真实化的教学情境,形象直观地引入教学主题,开启学生的科学思维.我们把教学内容分为了问题包、参考资料包、思维引导包及结论包,分块录制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课前导学.

2.1.1录制微课问题包

问题包:录制一段学生前几节课在实验室中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视频片段,选取实验中的一条纸带,对纸带作初步处理,量出AB、AC、AD、AE计数点间的各个距离,请同学们观察纸带并思考:

请同学们猜猜计数点AF的距离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2.1.2录制微课参考资料包

资料包一:匀速直线运动求位移的方法:公式法及图象法

资料包二:瞬时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

资料包三:魏晋数学家刘徽割圆术

2.1.3录制微课思维引导包

(1)假设法:当某一变因素的存在形式限定在有限种可能时,假设该因素处于某种情况命题成立,并以此为条件进行推理,由推理结论来反推假设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

(2)微元法: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的一种方法.

(3)无限分割逐渐逼进的微积分思维方法:所谓微积分思维就是用“微元”与“无限逼近”,好像一个事物始终在变化你很难研究,但通过微元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那每一小块就可以当作是常量处理,最终加起来就是总和.

2.1.4录制微课结论包

位移求解方式:①图象法: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

②公式法:x=v0+v2t;x=v0t+12at2.

2.2课前指导学生导学学习,反馈自主学习信息

学生在课前利用微课资源包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网络互动平台适时对学习过程及反馈信息进行监测并作出指导,对学生所提问题要进行筛选、提炼,确定出足够思维含量、适合课堂合作探究的几个问题,用于深化和拓展课堂学习.本课中最终确定了学生最关心的、大部分学生难于解决的这么几个问题作为课堂中心问题:①如何来确定纸带上计数点的瞬时速度?②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梯形面积真能准确反应位移?③位移公式如何构建出来的?④各相邻时间段对应的位移差是否真相等?

2.3课中学生成果展示,以中心问题为依托,解决个性共性问题,讨论、深化规律

课中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到“自我能力”和“成就感”,积极投入课堂,在千言万语中引导思考,激发思维.课堂上可以拿出 5分钟给学生谈导学感想,解决部分个性问题,随后重点讨论解决中心问题,由于学生课前导学有了深入的思考,对问题的解决都有了一定的想法,很多都卡在各自的思维盲点上,讨论中一旦有了其他同学的点拨启发,很多都能马上形成连贯的思维,自己最终完成知识的构建.

中心问题①学生的思考:我认为纸带上计数点瞬时速度的求解不能用前面教材的处理办法,因为那样处理明显有误差,我认为可以按照中点位置或者中点时间的某段平均速度来算可能会更加准确,根据简单性原则和假设法,我们选取了中点时间的方法来算瞬时速度,并假设这个方法是正确的,先用这个结论,最后回头来求证,这个想法获得了同学的一致认同.

中心问题②学生的思考:我们参考了匀速直线运动图象下方包围的面积就等于那段位移的大小,也参考了思维包微元法和无限分割逐渐逼进的微积分思维方法,认为梯形的面积就是此次准确的位移大小.

中心问题③学生的思考:我们在求图线包围的面积数学运算中发现了x=v0+v2t,=v0+v2,再代入v=v0+at公式后,也得到了x=v0t+12at2.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那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也证明了中心问题①中的假设是正确的.

中心问题④学生的思考:我们在观察速度-时间图线中发现,按时间相等划分出来的相邻的梯形面积都相差一个小长方形,所有相邻的位移差应该相等,我们也按照位移公式证明了相邻的位移差是相等的,且为Δx=aT2.

最后我们让学生提纲挈领地描述整个知识学习脉络,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鼓励同学提出有价值问题,从而深化对规律的理解.

2.4课后微作业,进阶学习,巩固成果

结合导学思考,经过“展示—释疑—达成共识”之后,还需要通过课后微作业来反馈,引导学生知识迁移、提升、重组等进阶巩固,提高知识的理解应用、综合分析能力,进而完成知识的最终有效构建.

3几点思考

3.1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物理课堂要想真正高效,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等诸多教学领域都必须要变革,必须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实践教学中证明微课导学能让学生在知识的建构中充分的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激发科学思维,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和科学的态度,培养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3.2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化学习的需要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一个规律的内化,尤其是那种复杂的、非良构的、不能自发建立的知识规律的内化,仅通过一次课内内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经过一个时间跨度,空间跨度实现多次内化,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会因各自不同的体验,各自的经验知识、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做出不同的解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实践教学中证明微课导学能充分的暴露不同学生的前概念和思维差异,微课导学开展的越好,课堂教学就越有针对性.

3.3微课导学的注意点

在微课导学的设计上,教师要做精细化安排和优化调度,让学生真正围绕主题产生思维碰撞,具体的要求有:①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去思考,去钻研;②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创设易于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困惑、思考、想法、见解进入课堂;③要有参与性,学生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课堂成为学生求知、互动、展示的平台,科学思维飞翔的平台.

总之,微课导学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学习者学习力的提升,实现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纸带物理科学
留言板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小猪相框
纸带处理专题分析
纸带上的秘密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科学拔牙
纸带运水等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