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传播视野下我国武术文化传播路径探索
2016-11-11王琦杨中皖
王琦,杨中皖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236032
微传播视野下我国武术文化传播路径探索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236032
为促进我国武术文化传播的发展,对微传播视野下我国武术文化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微传播在我国武术文化发展中的意义:武术文化的发展需要新媒介的介入;微传播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扩展武术文化受众面。最后提出微传播视野下我国武术文化传播路径:扩大武术文化市场需求;加强专门性人才的培养,加强微传播过程中的监管及政策方面的支持;打造武术文化品牌战略,形成武术文化产业新经济模式。
微传播;武术文化;路径
1 问题的提出
“微时代”[1]一词首次出现于2012年2月20日出版的《商周刊》中,但到目前为止,学界还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认可“微时代,是在新媒介——微传播产生后文化传播的一个全新时代”的说法[2]。其后陈宇颖等学者开始对微传播的概念、内涵、意义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微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其产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22。众所周知,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播,传播离不开媒介,文化正是在媒介的发展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所以微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地会再一次促进文化的发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武术文化,同样会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获得新的发展。
2 微传播视野下我国武术文化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武术文化的传播与网络的结合不够
微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利用微博、微信、QQ空间等网络载体对文化进行传播,这些传播方式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仅可以像传统媒介一样进行文字宣传,还可以给受众带来崭新的视觉、听觉享受。近年来,我国在武术文化传播领域开始重视与网络结合,但更多地体现在传统网络方面。由于传统的网络文化传播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与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和体育管理部门力不从心。蒋官勇等对我国20多所武术院校、6个武术杂志的网站进行了调查,指出“网络等电子媒介对传统武术文化传播不能与受众进行体悟交流”[4]。同时,武术文化需要表现的精、气、神仅靠网络传播易出现异化与误读。电视、电影、视频、报纸、期刊等传统主流媒体,虽然关注武术文化传播受众,也只是使受众群被动、单向地接受武术文化信息,传播范围和力度不能涵盖生活的各个角落。现有武术文化传播网站内容的更新时限,网站中阐述的武术文化广度、深度以及内容的丰富程度远满足不了武术文化传播受众的需要。网络中武术传播缺乏监管,传播内容良莠不齐,有些内容鱼龙混杂,不利于良好武术文化传播环境的建立,也妨碍了受众对武术文化内涵的认识。因此,缺少技术与财力支持、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做保障、缺乏监督与规划的网络武术文化传播是不健全的,是不能满足受众需求的。
2.2微传播没有引起武术界的重视
微传播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截至2014年底,新浪微博用户超过6.5亿,微信用户突破4亿[5]。随着新媒介微博和微信、QQ、MSN等微传媒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微传播已成为广大民众对话、交流的重要方式。很多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再通过传统的传播路径,而是借助移动通讯工具,实现传统载体与移动终端立体融合。然而,微传播产生后,武术文化微传播的内容,在微信或微博中多数为录制的武术视频,或者为某些武术书籍或报刊、杂志内容的剪辑。武术文化传播者并没有真正通过微传播途径与广大受众进行沟通、交流,从整体看武术文化传播运用微传播的技术有限。
2.3缺乏利用新媒介进行微传播的专业人才
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政府主导的传播,一种是民间主导的传播[6]。由于多年来我国在媒介传播领域实行严格的政府管控,所以文化传播主要通过政府传播,武术文化自然也不例外。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播从管理机构看,主要是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国家体育总局下设的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目前一直负责我国武术领域的事务,对包括武术文化传播在内的各项事务进行管理。省市体育管理部门下设对应的部门行使类似的职能。但是一直以来,我国体育领域都特别重视竞技比赛,对体育文化的发展不够重视,各级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能也是组织各类武术比赛,而科学研究等活动很少,所以对武术文化传播的类型、效果、路径等都缺乏必要的研究。微传播要想在武术文化传播中发挥作用,必须要求相关体育管理部门有相应的专门人才,既要熟悉传播领域,又要熟悉武术文化领域,但目前这类专业人才的数量非常少。专业人才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我国武术文化在微传播方面的发展,对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视不足,也导致武术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的不足。
3 微传播在我国武术文化发展中的意义
3.1武术文化的发展需要新媒介的介入
中国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受到各级政府和体育管理部门的重视,一直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但是经历了20世纪80到90年代的高潮之后,目前的武术文化发展却出现了种种问题。很多青少年不愿意习练中国武术,但跆拳道、空手道在中国的发展速度都超过了传统武术[7]。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武术文化传播不力,武术文化没有真正走进人们心中,人们对中国武术的精髓没有正确的认识,形成了目前我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尴尬局面。因此,武术界一定要改变传统思维,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积极进行武术文化传播路径的探索,大胆地在武术文化传播中引入新媒介。
3.2微传播成为微时代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主要文化传播媒介
微博、微信的发展使我国文化传播真正进入到“微时代”。微时代带来的不仅是传播技术的变革,而是传播主体与受众的关系变革,受众不仅是文化传播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文化传播的主体与“微媒体”结合就成为一种必然,同时促进了“微公益”“微阅读”等新的文化现象的产生。公众利用微信、微博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化信息进行接收、整理、传播,身份在文化传播中不断发生变化,接收文化信息时是读者,整理文化信息时是编辑,了解文化信息时是记者,传播文化信息时是传播主体。借助微传播,武术文化能建立起稳定的接收和传播人群,从而促进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文化传播领域研究者已经意识到,微时代和微文化将成为今后文化传播的研究热点,已受到文化传播领域的广泛重视[3]23,这给中国武术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
3.3建立武术文化微传播网络平台,扩展武术文化受众面
武术工作者特别是一些传统的武术家习惯性认为,武术就是言传身教,武术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封闭空间[8]。但是,社会在发展,文化在发展,武术文化同样在发展,一个封闭的空间是不利于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已经习惯于网络上接收信息、传播信息,微传播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有资料显示,19~39岁的人群成为网络媒体平台的主要人群,以他们为主要目标群开展武术文化传播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9]。网络平台能使武术爱好者经常性接触到我国武术文化发展的种种信息,引起他们的兴趣,自觉或不自觉地接收、整理、传播武术文化的内容,这对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微传播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还表现在武术文化发展的舆论环境和舆情氛围的营造方面,人们利用微传播能建立一种信任与平等的关系,在武术文化传播过程中也易引起共鸣,这是其他宣传途径所不能达到的。关于这些,可以参考少林武术文化的发展经验。少林武术文化在利用传统媒介的同时,非常重视微传播的作用,建立了少林微信群等,对少林文化的发展信息进行广泛传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 微传播视野下我国武术文化传播路径
微时代的到来让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微媒介成为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新媒介,微传播在很多方面正在与传统媒介一同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播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传播路径。
4.1充分利用微传播的瞬时、互动、灵活的特点,引领武术文化市场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健身。我国传统武术在健身、养生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何充分利用公众的健身需求,实现武术文化的有效传播是我国武术界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武术文化传播领域还没有利用微传播平台形成良好的武术传播态势,更多的是利用传统的媒介进行官方传播,民间传播虽然有所发展,但无论是规模还是速度都不尽人意。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充分利用微传播的瞬时、互动、灵活的特点,引导武术文化市场的发展。例如,可以建立国家级、省市级武术名家群(如QQ群和微信群),让一些知名武术家在网上和公众实现互动,借助QQ群和微信群的发展壮大,让很多即时性和零碎化信息进入公众的生活。另外,每一个武术文化受众都可以成为武术文化传播者,也可以成立一个各级武术爱好者、习练者的微平台,促进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人群互相交流,互相传播武术文化信息,不断丰富武术信息资源。武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可以通过微传播在武术技术与文化内涵方面互动沟通,实现空中指导,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挖掘出更加广阔的武术文化传播市场。同时要加大同微、小产品开发企业的紧密合作,通过他们实现和网络运营商以及其他民间资本的合作,全方位地对武术文化微传播领域进行深度开发。
加强网络市场的开发,利用微博、微信、QQ等网络信息传播和获取平台,与传统媒介相结合,利用微媒介强大的传播力与便捷的沟通方式,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国内外受众关注的焦点,运用多种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10],实现武术文化全球传播与共享流。
4.2加强专门性人才的培养,加大微传播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微传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升武术文化的传播效果;但另一方面可能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传播一些不良信息,尤其是利用武术门派、气功等搞迷信甚至是邪教活动,所以在鼓励武术文化微传播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监管。这种监管单纯依靠政府与体育管理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一定要充分发挥民众和武术协会的力量,不断完善立体多元的监管网络。随着微传播的发展,政府和体育管理部门要引导市场和非营利组织成立专门的武术文化传播培训机构,与武术馆(校)合作,培养武术文化微传播人才,促进微传播的发展。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在现有的武术馆(校)中开设相关课程,培养相关人才,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建立武术文化传播媒介人才培训基地。另外,鼓励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积极参与武术文化传播培训,制定微传播人才培养计划,推动我国武术文化发展进程。
4.3利用微传播,打造武术文化品牌
武术文化的传播,要树立品牌意识,由品牌入手,不断推进武术文化的发展。目前,我国武术文化在品牌建设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少林寺。为高效传播少林寺武术文化,少林寺成立了专门的武术文化微传播机构,推动武术文化传播,并取得巨大的成效。但是其他优秀的武术文化还没有出现在微传播平台上,品牌意识不强,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武术文化在国内外的有效传播,急需进行有效的改革[11]。微传播视野下当前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以少林、武当、峨眉等传统武术文化品牌为主线,形成一个以武术文化微经济产业为主要发展模式的经济链,积极投入资金,推动我国武术文化微传播的环境建设,改变我国武术文化传播的神秘感,建立可视化、微型化、小众化、互动化的创新传播路径,从而推动武术文化微传播市场化、产业化、多元化发展。
5 结 语
总之,我国武术文化博大精深,但目前传播效果不尽人意,很多优秀武术文化正在逐步消失,对国内外公众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微时代的到来为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一定要找准武术文化与微传播的结合点,积极构建武术文化新的传播路径,促进我国武术文化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
[1]郭霞.“微”时代[J].商周刊,2012(4):35-39
[2]罗川.微博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马克思学院,2014:8-11
[3]陈宇颖.无“微”不至新时代“微时代微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民主,2013(12):22-24
[4]蒋官勇.对目前武术网站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2012(26):293-293
[5]辛苑薇.2012成新浪微博失去的一年[EB/OL].[2016-07-11].http://www.donews.com/net/201302/1659 376.shtm?mobile
[6]李凤芝,朱云,刘玉,等.对我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中归化与异化问题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2):56-61
[7]王岗,张大志.媒介的嬗变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2):34-39
[8]麦克卢汉,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M].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48
[9]王芮.微电影营销[D].桂林: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2012:4-6
[10]唐丹.浅谈名人微博的传播效应与市场效应[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104-105
[11]李凤芝,索烨,朱云,等.微时代下我国武术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6(3):81-85
(责任编辑: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6.10.024
2016-07-22
安徽省教育厅基地重点项目“安徽省非体育人口转化的武术参与研究”(SK2014A065);阜阳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淮北武术名家——何君岗”(2016WSZX01)。
G812.7
A
1673-2006(2016)10-00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