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原创歌剧《赵氏孤儿》的艺术特色

2016-11-11陈婷婷王善虎顾大海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赵氏孤儿程婴赵氏

陈婷婷,王善虎,顾大海

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试论中国原创歌剧《赵氏孤儿》的艺术特色

陈婷婷,王善虎,顾大海

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赵氏孤儿》是一部以中国古典悲剧故事为题材、以西方歌剧艺术形式为载体而创作的大型中国原创歌剧。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该剧的艺术特色:音乐表现与剧情内容完美融合,凸显了悲剧色彩;中国音乐民族调式和民族乐器的恰当运用,彰显了中国原创歌剧特色;舞美设计新颖独特,使得剧情剧景相得益彰;歌剧语言千锤百炼,赋予其可歌性和韵律性。

原创歌剧;赵氏孤儿;艺术特色;民族元素;舞美设计;歌剧语言

《赵氏孤儿》是中国国家大剧院于2011年携手众多精英共同打造的一部大型原创歌剧。该剧集结了众多一流艺术家,包括导演陈薪伊、编剧邹静之、作曲雷蕾、舞美高广健、音乐总监吕嘉等,以及许多优秀的演员。如此豪华的创作阵容,加上国家大剧院对该剧倾注了极大心血,此剧一经问世就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赵氏孤儿》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其美学价值可与《窦娥冤》《哈姆莱特》等相媲美。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大地上流传了两千余年,这一故事题材曾被国内戏曲、电影等各种舞台艺术采用,并远播欧洲[1]。国家大剧院将《赵氏孤儿》这一世界所熟知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题材故事以歌剧的形式搬上舞台,并用西洋歌剧的形式配以中国的精神理念与审美视角。该剧揭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恢弘主题,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原则,昭扬了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道德价值观,彰显了中华古今义士“轻生死、重承诺”的博大情怀。

本文从四个方面解析《赵氏孤儿》的艺术特色,期望为中国歌剧今后的创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1 音乐表达与剧情内容完美融合:凸显悲剧氛围

音乐与剧情的完美融合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突出特色。雷蕾把抒情、磅礴、恢弘、细腻熔于一炉,使得音乐充满激情、不拘一格,氛围浓厚,且富有张力。

歌剧第一幕一场庄姬公主的咏叹调《孩子啊,我们怎么办》中,双簧管的柔美、凄婉,竖琴的神秘、忧郁,混合的音色营造出浓郁的悲凉前奏。紧接着画风一转,演唱者用平静、舒缓的感情,感叹着屋外景色如旧,花香、鸟鸣、温热的光、婴儿的脸无一不透漏着昔日的美好。如图1所示。

图1 咏叹调《孩子,我们怎么办》唱段(一)

乐句中频繁地使用三连音、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等推动音型,同时采用级进的旋律进行,循序渐进地表现出紧张、压迫的氛围。大提琴、双簧管、大管共同演绎着主题动机的旋律,也将庄姬公主内心的绝望、恐慌以及面对死亡时的无助推到了极致。看着怀中刚出生的孩子,面对着朝局的腐败与残酷,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无法保全自己孩子生命的悲哀与无助[2]。如图2所示。

图2 咏叹调《孩子,我们怎么办》唱段(二)

庄姬公主乞求程婴救赵氏孤儿,音乐线条从开始的绝望转为燃起希望的抒情,开始时程婴并未答应公主的请求,两人在步步相求和步步推辞中将旋律推到了一个高潮点。作为一个普通的民间大夫,没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胆小、懦弱的程婴面临公主“托孤”的重担时,第一本能就是推辞,如图3所示。

图3 咏叹调《孩子,我们怎么办》唱段(三)

公主一次次的恳求,诉说自己的苦难时,程婴连续用十六分音符不断诉说自己想平静、安于现状的生活,两个人情绪激动的二重唱,把程婴的忐忑、胆怯,公主的希望、绝望表达的淋漓尽致,令观众听起来十分的揪心。如图4所示。

图4 咏叹调《孩子,我们怎么办》唱段(四)

最终程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要救赵氏孤儿时,用四三拍的咏叹调《我都做了些什么》,乐曲的速度由慢速转为快速,运用了大量的三连音、五连音、七连音,也使程婴由一个胆小懦弱的人转变为一个大气凛然的义士,并为程婴忍辱负重的一生埋下伏笔[3]。

整部歌剧将剧情与音乐完美地融合,使得整部作品主题更加明确,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生动,让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作品的悲剧色彩。

2 大胆运用中国民族元素:彰显原创歌剧特色

作为贯穿全剧始终的主题音乐《摇篮曲》,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民族调式——降B商调式,整曲低回婉转、旋律线条优美,凸显出了民族性。在伴奏方面也加入了以往歌剧中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民族乐器。

乐曲选段部分,音乐结构用的是平行双句体,这是歌谣体中常用的句法结构。在和声上,应用了中国的五声调式。开始由庄姬公主唱主旋律,麦菽辅以低四度的伴唱,紧接着主旋律声部由麦菽演唱,庄姬公主的旋律声部则飘在上面,悠长舒缓的旋律线条把人们带入了遥想当年的回忆中。如图5所示。

整段乐曲选用简单质朴的十六句歌谣体,观众公认这是乐曲最感人的部分。就和声而言,这首乐曲充满着浓浓的中国传统味;就曲式结构而言,运用了地地道道的中国歌谣体,作曲家在这些歌谣体的基础上,将其发展、升华;在调性上,整首曲子的表达相当稳定、平静,虽然当年的事情难以忘怀、历历在目,但两位母亲都已然释怀,整个旋律在当年的思绪中渐渐远去[4]。如图6所示。

图5 二重唱《摇篮曲》唱段(一)

图6 二重唱《摇篮曲》唱段(二)

当每一个义士为了赵氏孤儿而死时,都会出现这一主题音乐,如公孙的死用一个大的乐队来表达,韩厥死时用小提琴的独奏来表达;当程婴的儿子被抱走时,程婴的妻子麦菽悲伤地吟唱这段歌曲,尤其是庄姬公主与麦菽的一首二重唱,更是突出了乐段的主题,成为整个乐段的灵魂。通过这首《摇篮曲》观众,可以看到一个将极具东方韵味的中国传统音乐以西方歌剧题材、创作技巧等方式演绎出来[5]。

在歌剧《赵氏孤儿》中,作者采用流动、开放的风格和大歌剧的气魄来呈现呈现作品,让管弦乐队、中国民族乐队、合唱团作为伴奏。作品中出现了以往歌剧中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民族乐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在众多英雄为救赵氏孤儿而死时,采用唢呐伴奏,高亢激昂的唢呐声突现了当时的舞台效果。

另外,该作品还采用笛子、琵琶等中国民族乐器伴奏,更是突出了作品的中国属性。这些民族乐器独特的音色还彰显出作品的悲壮气氛,使整部歌剧的气势更磅礴、震撼[2]。

从这些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可以看出《赵氏孤儿》在创作手法上富有张力,风格上虽接近西方歌剧,但不单单照搬西方元素,而是采用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元素来演绎。无论是从和声、曲式结构、创作技巧等各个方面,都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成熟的、不失民族特色的中国原创歌剧。

3 舞美设计新颖独特:剧情剧景相得益彰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舞台设计成为了歌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歌剧《赵氏孤儿》的舞美设计更是大胆创新、别具一格,美观实用的场景布置、精心设计的服装以及宏大的交响伴奏都与剧中人物的精彩演绎融为一体。

《赵氏孤儿》的舞美是由高广健担任。舞台表演区主要是由水平面呈15度倾斜180平米的平台及带有水井的乡间茅草屋所构成,整部剧的演出都是在这倾斜的舞台上完成,这个倾斜是导演特意安排的,离地面最高的地方有6米之多,在这样的高度和角度的舞台上,彰显出春秋时期社会纷争下义士们的正义壮举[2]33。整个舞台从开始到结束都简约、大方,极富特色,具有写意之美。如第一场第二幕中:晋国老臣公孙忤臼带着归隐田园时栽种的新鲜瓜果到程婴家做客,哀叹时事,不禁唱到:“这些瓜果都很新鲜,山间的泉水把它们浇灌,我每天看着日出日落,白云静静浮于窗前,归隐的生活真是美好……”而程婴与妻子也满足于当下的生活,如程婴所唱:“我只是一个草泽医生,在都城的街市上新盖了三间草房,昨天才打了一口涌出甜水的井,我家的公鸡刚刚会啼鸣……”这些新鲜的瓜果,带有水井的茅草屋,把平静祥和的农家生活搬到了舞台[6]。没有华丽舞美带来的视觉盛宴,只有简单的灯光、道具带来的自然。当演出临近终场时,以程婴为代表的众义士,齐立于逐渐升高的舞台,在恢弘的音乐衬托下如浮雕一般,为观众打开一幅历史画卷,将忠义的高尚品质和诚信的民族价值观长留人们心间。

在服装造型上,主要突出人物的个性,彰显民族性格与特色。李锐在造型创作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整部剧中的义士无不令观众眼前一亮:公孙忤臼白发长袍,透着一股仙气,把归隐田园的智者刻画得淋漓尽致;韩厥乃舍生取义之勇士,金铜色的猛士铠甲英气逼人;智慧、隐忍的程婴则以墨绿色为主色,透着老实、忠良、儒雅的风范;庄姬公主是整部剧中最关键的女性角色,高贵华丽的水粉色长裙,精致绝美的宫庭刺绣,把女性的柔美与浪漫演绎得美轮美奂,这种美到极致的造型使得她成为了男人世界中最动人的一抹亮色。除了服装造型以外,李锐还在这部古典大剧中融入了大量的时尚元素,如公孙忤臼的长发发鬓中当下流行的金铜和白。此外,李锐还追求细节,强调材质的肌理感,为观众呈现一个全新的新古典风格。

《赵氏孤儿》以其独特、精心的舞美设计,把每一位义士的“仁、义、智”进行了个性化诠释,赋予每位义士特殊的美学意义。将大义作“面”,血腥作“点”,渲染出每一位义士之死的悲壮。

4 歌剧语言千锤百炼:赋予可歌性和韵律性

邹静之的确堪称歌剧《赵氏孤儿》编剧的不二人选,他的过人之处在于对歌剧语言的处理,着重探索中国歌剧的语言表达方式,除了要求其充满诗意外,还要兼备可歌性和韵律性。

歌剧除了要有大段的咏叹调外,还要有不同声部的合唱、重唱等,这些还都是外在的,好把握的,而歌剧的语言则是深层次的。除了要求其充满诗意外,还需兼备歌唱性。相对于诗歌的凝练,歌剧的语言要相对松散一些。尽管一些唱段看似合撤押韵,文字间也隐含着音乐的节奏、旋律,但完全是散文化的句子,它不规避重复,要的只是那种氛围[7]。如终场时程婴演唱的咏叹调《我已无力而行》:“……他们唱着歌走向宫殿(咳)……多么可惜……我已无力同行……公主的死和婴儿的啼哭,让一个平民许下了诺言。啊,石头碰出了火啊,火点燃了柴。十八年,一个披着黑夜匍匐在地的人,终于等到了今天。十八年啊,一个平民的心啊战战兢兢,战战兢兢啊咬牙偷生……我终于可以坦荡如花朵一样向着你们飘飞,向着你们,飘飞……”在程婴看似安静平和的叙述里,流露出那种积蓄已久的强烈的悲壮感,哀伤缓慢的节奏印衬出程婴当时的心境,直白的唱词也合乎程婴一介布衣的身份。有人说歌剧的语言实质就是语言的声音与音乐的声音有机结合,诗与歌就这样合而为一,彼此难分。当这些文字形诸笔端的同时,也就赋予了它们无声的旋律。

除咏叹调、合唱、重唱以外,宣叙调的语言是这部歌剧又一重要方面。宣叙调是歌剧演唱的组成部分,是开展剧情的段落,故事往往就在宣叙调里进行,这种段落一般采用半说半唱的方式进行。中国的语言有四声的抑扬顿挫,加之中国观众对古典戏曲的欣赏习惯,宣叙调替代对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汉语的发音特点与音律更好地结合,成了这部歌剧的最大难题。编剧邹静之认为:汉语的发音特点与音律结合有绝对的优势,就一个声而言,它的音乐性完全没有四声来得丰富。随着歌剧宣叙调的逐渐旋律化,随着旋律的高低,歌剧《赵氏孤儿》逐渐找到适合中国四声语言的中文配译。邹静之在这部歌剧中尽可能地把唱词写得跟说话一样自然、流畅,尽量让汉语的音调和音乐的旋律保持和谐。而宣叙调语言韵律化处理更接近于歌,从而为歌剧咏叹调与宣叙调之间的自然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

《赵氏孤儿》将歌剧语言进行了巧妙的处理,使得作品既有可歌性,又充满诗意,其中的宣叙调更是具有中国四声词的韵律性,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使整部歌剧富有极强的艺术特色。

5 结 语

《赵氏孤儿》这一流传千年的历史大剧,以新颖的创作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义救孤的经典故事。整部作品音乐表现与剧情内容完美融合,凸显了悲剧色彩;大胆运用中国民族元素,彰显了中国原创歌剧特色;舞美设计大胆创新、别具一格,使得剧情剧景相得益彰;在语言方面,既有可歌性又有韵律性,使剧情充满诗意。该剧在沿袭西方大歌剧悲剧色彩的同时,也把中国古代传统的价值观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以此来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8]。这部原创歌剧的诞生代表着当代中国歌剧的发展水平,是我国原创歌剧发展史上的又一佳作,也是中国大歌剧的里程碑之作,为我国原创歌剧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

[1]吴涛.歌剧《赵氏孤儿》中男高音唱段《雨越下越猛》的演唱实践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15:1-22

[2]张茹.歌剧《赵氏孤儿》中的音乐特色:以庄姬公主的唱段为例分析其演唱风格和艺术处理[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音乐系,2014:1-33

[3]郭戈.歌剧《赵氏孤儿》程婴角色重塑:兼论男中音声部在歌剧中的地位和作用[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音乐系,2014:1-18

[4]徐丽姣.探析歌剧《赵氏孤儿》中主要人物的艺术形象及艺术价值:以国家大剧院首演版本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14:1-51

[5]魏波.歌剧《赵氏孤儿》:悲壮而凝重的完美再现[J].中国戏剧,2012(1):66-67

[6]王明磊.透过歌剧《赵氏孤儿》中人物公孙忤臼:探析男低音在歌剧中的重要位置[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13:1-41

[7]邹红.诗与乐谐:歌剧《赵氏孤儿》观后[J].艺术评论,2011(12):59-62

[8]芦昂.古典悲剧的当代彰显:原创歌剧《赵氏孤儿》创作构想[J].上海戏剧,2012(4):38-39

(责任编辑: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6.10.025

2016-07-07

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研究”(2014jyxm381);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教育传习基地项目(皖文非遗[2016]34号);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水韵’化‘歌声’”(SK2014A399)。

陈婷婷(1982-),女,安徽泗县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研究。

J6

A

1673-2006(2016)10-0098-05

猜你喜欢

赵氏孤儿程婴赵氏
恢弘震撼的北昆《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A new specie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genus Opisthotropis (Serpentes: Colubridae: Natricinae) from western Hunan, China
赵氏孤儿
论《赵氏孤儿》的民族悲剧体现
从戏剧到电影论《赵氏孤儿》的现代化解读
程婴妻给我的感动与叹息
赵氏的祖先造父
不同程婴的不同主题——由程婴看豫剧《程婴救孤》,以及话剧、电影《赵氏孤儿》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