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课堂实践探索——以初中信息技术课《表格“神算子”》为例

2016-11-11温善雯

中小学电教 2016年10期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温善雯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湖北武汉430056)

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课堂实践探索——以初中信息技术课《表格“神算子”》为例

☆温善雯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湖北武汉430056)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信息技术“课内翻转”课堂实践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课内翻转

“翻转课堂”作为时下热门的新兴教学形式之一,基础教育各学科都开始进行相关教学实践探索。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时间很难保证,自然也难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可以支配的只有课堂时间。既然典型的“翻转课堂”难以适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笔者则尝试采用“课内翻转”形式进行探索实践。

“翻转课堂”的本质是将“教”与“学”进行翻转,即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测评反馈,教师再有的放矢地组织课堂活动,并用大量的时间用于交流互动、分享成果从而内化知识。而“课内翻转”则是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一节课内完成,也就是在一节课内让学生“先学”,利用微课资源和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指引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后教”,组织学生交流小结和提升。现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表格“神算子”》作为课例说明。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课例分析

《表格“神算子”》是《信息技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课的学习重点是Excel中输入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的方法,让学生记忆并能使用常用的函数处理生活中几个常见的数据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看“Excel公式与函数基础知识”微视频,掌握Excel中公式、函数输入编辑的格式与方法。

(2)记忆Excel中常用的函数,如SUM、MAX、MIN、AVERAGE,并能熟练使用这些函数对生活中常见求和、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综合问题进行数据处理。

(3)部分学生通过观看“绝对引用和相对应用”微视频了解单元格的绝对应用和相对应用的异同,尝试利用该知识进行数据处理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云平台、微课的方式自学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豪,明白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他们能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Excel中公式与函数输入、编辑的格式与方法。

难点:常用函数的记忆及其使用方法。

(三)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武汉教育云平台教学助手工具

(四)教学过程

1.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例《表格“神算子”》以一个贴近生活的楼盘销售方案引入,教师运用Excel公式进行快速计算,直观地展示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在这一环节,教师简略介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用法,引导学生熟悉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入环节可体现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同时为新知学习做铺垫。“课内翻转”的导入实例不宜占用太多时间,一分钟左右较为适宜,更多时间应放在学习目标上。如果是首次尝试使用自主学习任务单,教师应当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大致的学习计划,为后续的自主学习作准备。

2.环节二:观看微课,自主学习

学生在了解本课学习内容及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指引,登录武汉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如图1),利用云平台教学助手中“课前导学”板块中教师推送的微课“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应资源“学中悟”Excel表格,自主开始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并根据资源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表现在独立完成知识点的学习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微课能随时暂停、反复播放的特点,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调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由于信息技术课通常被安排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能够自然地将微课融入教学。学习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课就好比教师一对一辅导,学生可以从集体授课环境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学生掌握微课中基础的知识点以后,教师在课堂中不再重复讲解,从而有更多时间进行师生交流互动。

这一环节中,微课和自主学习任务单均为“课内翻转”教学要素,对提升课堂“先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环节三:提问反馈,完成任务

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完成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此时,为了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学习情况,笔者设计了开放性问题以及反馈练习进行课堂互动。完成练习后,通过教学助手工具的统计功能可以让教师直接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如图2),教师根据结果再有针对性地与学生交流讨论。

图2 评价反馈

在“先学”阶段完成后进行评价,不仅能够反映学生自学的成果,还为后续完成综合性较强的任务奠定了基础。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攻坚克难,也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练习反馈后,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任务进行提高训练。本节课设计有三个分层任务,包括基础练习的两个任务和提高练习的一个任务。三个任务分别为计算班费支出、计算考试成绩和计算水电费,均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会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只用完成基础练习任务即可,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另一拓展微课“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资源,尝试挑战拓展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应用教学助手管理课堂,如计时工具应用在课堂中,能有效地分配课堂用时。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对于教师,能方便掌握课堂进度。

在课堂管理上,全班被划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推荐一位学生作为组长,让小组以竞赛的形式完成任务。笔者设计的信息技术课堂小组评价表用于评价学生表现。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得分都将计入小组总分,每组组长上讲台记录分数,得分前三名便可获得最终的展示权利。

图3 信息技术课堂表现评价表

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激励条件下很容易被调动起来,采用游戏竞技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有效促进组内交流,解决传统教师难以顾及每位学生学习情况的问题。小组合作一直作为自主学习的重要支撑,也同样是“课内翻转”课堂的有力助手。

4.环节四:交流展示,总结升华

得分前三名的小组分别获得一个任务的展示机会,并畅谈闯关心得。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小组内其他学生进行质疑或补充。全班学生在这个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最后,教师提问: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学生们畅所欲言,整个课堂在收获知识的喜悦中结束。

课堂总结归纳与任务单的学习目标相互呼应,升华整节课堂。在发言过程中,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检测自己是否达到应达到的目标。

二、关于信息技术课堂“课内翻转”的反思

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对该教学方式特别有兴趣。尤其在资源自主选择、交流讨论等方面凸显了学习者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课堂讨论热烈,能够积极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由此可见,相比于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课内翻转的教学效果更多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合作学习方面。然而,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仍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重视课堂管理,保障自主学习质量

相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需在家完成课前自主学习,“课内翻转”将学生的“先学”置入课堂中,教师则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阶段进行有效监督。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予以关注和辅导,同时也可以建立如本课中小组竞赛“公约”这类的“管理机制”来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二)及时反馈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在自主学习完成练习后,教师通过统计能够立即得出学生成绩。假如平均分不理想,教师可以追究缘由:是微课资源讲解不到位,问题表述有偏差,还是辅助资源不够多等其他问题呢?找到原因再加以改进。“课内翻转”所需要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与微课都是任课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难免会不够完美,教师需要不断总结反思,不断提升此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课例研究说明,“课内翻转”适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对于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大胆探索,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改革,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新方法,让“课内翻转”课堂之花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园地里姹紫嫣红。

[1]蔡建东,贺玉婷,喻静敏.中学信息技术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92-99.

[3]王戈.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教学方式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Z1:130-133).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编辑:庄丰源]

G434

A

1671-7503(2016)19-0054-03

猜你喜欢

微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