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81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分析

2016-11-11牟萍兰伯恩吴孟轩

中国药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类药物抗菌药品

牟萍,兰伯恩,吴孟轩

(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020)

医院81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分析

牟萍,兰伯恩,吴孟轩

(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020)

目的分析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5年医院上报的81例严重ADR的患者基本情况、涉及药品类型、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转归及其他。结果收集的81例严重ADR,以50岁以上患者最多见(66.67%);涉及药品种类以降糖降压等心血管药物(27.16%)、抗肿瘤药物(25.93%)、抗菌药物(17.28%)最常见;药品剂型以注射剂(56.79%)和口服药(43.21%)为主;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血液系统(29.63%)、消化系统(17.28%)、皮肤及附件(14.81%);临床转归好转60例(74.07%),痊愈17例(20.99%),未好转3例(3.70%),死亡1例(1.23%)。结论发生严重ADR与患者年龄大、并发多种疾病、药品联合应用、药品本身毒性等因素相关。为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用药、抗肿瘤药物及静脉给药的监测,加强用药教育和用药指导。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分析;报告;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正常剂量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是用药安全的重点内容[1]。严重ADR易对患者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对生命有危险并会对人体造成永久或显著性伤害;对器官功能会产生永久损伤;导致患者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甚至死亡。严重ADR不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而且在精神和经济上都会给患者造成很大损害。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指南》中指出,ADR信号的获得取决于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和报告中所含信息的质量,新的和严重的报告才是有效预警信号的来源[2]。为了解我院严重ADR发生情况,减少或避免其重复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发挥临床药学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至2015年收集上报的81例严重及新的严重ADR,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取我院2013年至2015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并经监测中心评价有效的ADR 630例,其中严重及新的严重ADR 81例,占12.86%,81例严重ADR均导致患者住院、住院时间延长或危及生命,甚至死亡。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及分型、转归及其他等。

2 结果

2.1患者性别及年龄

81例严重ADR报告中,患者男41例,女40例;年龄0~93岁,详见表1。

2.2药品种类

81例严重ADR中,不同类别药品按使用人数排序,降糖、降压等心血管药物,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激素及非甾体类药物排前4位,详见表2。

尺寸优化也叫参数优化技术.在不改变零部件的形状以及拓扑结构情况下,优化杆梁截面尺寸、板件厚度等尺寸参数[5].

表1 严重ADR患者年龄分布(n=81)

2.3给药途径及联合用药

81例严重ADR患者中,经静脉给药46例(56.79%),口服给药35例(43.21%);可疑药物中联合用药43例(53.09%)。

2.4ADR类型及临床表现

按WHO发布的ADR术语集分别对严重ADR的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结果见表3。可见,严重ADR以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附件损害为主。

2.5发生类别及转归

表2 81例严重ADR患者用药情况

表3 严重ADR类型及临床表现(n=81)

81例严重ADR按与药理作用有无相关分为A型和B型,其中A型64例(79.01%),B型17例(20.99%)。A型中最长服药时间达84个月;好转60例(74.07%),痊愈17例(20.99%),未见好转3例(3.70%),死亡1例(1.23%);在医院外服药造成的严重ADR 35例(43.21%),主要以口服药(29例)为主,服药时间均较长;院内发生46例(56.79%),具体药品见表4,其中注射剂41例(89.13%),以抗肿瘤药物及抗菌药物为主,46例中45例好转及痊愈,1例病情加重。

表4 46例院内严重ADR药品分布情况(n=46)

3 讨论

我院收集的ADR中,严重ADR占12.86%,远低于WHO规定的30%,可能与我院医务人员对ADR尤其是严重ADR重视程度不够、存在漏报有关,应加强严重ADR的宣传及上报。

严重ADR患者男女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生年龄则存在明显差异性,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占66.67%。由于老年人各种器官功能及代偿等逐渐衰退,机体耐受性降低,其药物代谢具有特殊的药代动力学、药物效应学特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变化;同时,老年人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常需联用多种药物,并长期服药,也会增加ADR发生的风险[3]。加之老年患者对用药监测及用药风险认识不足,过度治疗等,极易造成严重ADR[4]。如本研究中多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服用多种降糖药物引起严重低血糖反应,故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及用药教育。另外,本次统计的4例严重小儿ADR,2例为中成药针剂,2例为抗菌药物针剂,均为B型严重ADR,其中3例发生在3岁以下。说明婴幼儿的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尚不成熟,对药物的耐受性差,代谢与排泄周期相对较长[5],易造成严重ADR,应加强用药后30 min内的观察[6]。

3.2涉及药品种类

81例严重ADR共涉及9类药品,按发生率排名前4位依次为降糖、降压等心血管药物,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激素和非甾体类药物。心血管类药物ADR发生率高与老年患者多,基础疾病多,服药时间长,用药监测不及时等因素有关,且多为院外发生后送入医院救治。抗肿瘤药物因存在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大,将对机体正常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由于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临床为增强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常联合用药,造成毒副作用叠加,更易导致严重ADR,增加不良反应类型,主要表现为严重骨髓抑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以及全身反应等,若患者本身基础疾病严重,更易加速其死亡[7]。如本研究中1例肾衰竭患者因银屑病使用甲氨蝶呤片后引起严重骨髓抑制,继发重症感染而死亡。有研究显示,约有4%的癌症患者死于严重ADR,因此临床在使用该类药物时,应加强用药前的检查,作出相应的预处理,并做到个体化给药,严格按说明书使用,注意控制用药浓度及滴速等[8]。如本研究中1例70岁老年肺癌患者在院外使用紫杉醇针联合顺铂针经股动脉行右支气管动脉灌注化学治疗及栓塞术,术后出现不可逆的严重肾功能损害,与患者未做预处理及注射浓度太大,加之老年因素而造成了严重ADR密切相关。抗菌药物严重ADR发生率高,主要与临床使用率高相关,发生于较易引起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如阿米卡星、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等。另外,多种抗菌药物联用易引起严重的菌群失调,因此住院患者在联合用药及基础疾病多时,应加强监测,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用药[9]。激素及非甾体类药物引发的严重ADR,多数为院外长期口服患者,因非甾体类药物易购买,且服用方便,而又未定期随访,导致严重ADR,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及类固醇性糖尿病等。这与患者超剂量用药、超疗程用药、安全用药意识薄弱、未定期随访密切相关。

3.3给药途径

81例严重ADR中,药品剂型主要是注射剂及口服制剂,而无其他剂型,表明此2种剂型发生严重ADR的风险最大。因静脉给药直接进入人体循环,无肝脏首过效应,药物效应更强烈而直接[10]。口服制剂多因服药时间长,药物蓄积而造成严重ADR。联合用药引起的严重ADR占53.09%,多药联合使用中,部分医师在为患者开处方时,由于自身对部分专业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及临床经验不够丰富等原因,误以为多药联用的疗效一定优于单一用药。但研究结果显示,只有高血压、严重感染、结核这3种情况才能采用多药联用的治疗方法。如在多药联用过程中未注意到用药的适应证及合理用药的方式,患者服药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严重ADR。

3.4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严重ADR以血液系统损害多见(29.63%),其次为消化系统(17.28%)、皮肤及附件(14.81%)、泌尿系统(11.11%)。血液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出血等,主要药物为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这与多数研究者提出的抗肿瘤药物严重ADR一致,故应加强该类药物的预处理,在使用前监测血常规,必要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或升白细胞等预处理。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异常、黄疸、菌群失调、腹痛腹泻等,主要发生在激素类药物、非甾体类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抗菌药物等。激素及非甾体类药物主要是引起消化道出血,与该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用药时间过长相关。抗肿瘤药物及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抗菌药物引起菌群失调,也与用药时间过长及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相关。皮肤及附件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性疱疹、过敏性紫癜、水疱、红疹等过敏样反应,以B型反应为主,主要有β-内酰胺类药物、中药注射剂等,大多在首次用药后10 min内出现。建议护士进行输液时,特别是输液后的前10 min应加强监护,便于ADR发生时及时治疗。泌尿系统的损害表现为肾功能异常、急性肾损害、乳酸性酸中毒,以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多见。

3.5转归及其他

大部分严重ADR患者经及时治疗转归良好,但仍有4例患者病情加重导致后遗症及死亡,3例为抗肿瘤药物引起病情加重,患者自动放弃治疗或死亡,1例由β-内酰胺类药物引起速发型药物过敏反应,患者病情加重转院。81例严重ADR中,以A型严重ADR为主,说明患者用药时间长、药物蓄积是引起ADR的主要因素。在院外用药发生的35例,以口服药为主,服药时间均较长,多数为老年患者,也凸显我国对老年慢性病用药指导不足。院内发生46例,以注射剂为主,其中又以抗肿瘤药物及抗菌药物为主,提示我院可加强这2类药物的重点监控。于抗肿瘤药物,临床医生应做到用前常规检查,个体化给药,定期复查,及时对症治疗,必要时加强药物治疗的预处理,尽量避免严重ADR的发生[11]。

3.6合理用药对策

严重ADR的病因与患者年龄、自身疾病严重程度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及毒性密切相关,如抗肿瘤药物及肝肾毒性强的药物。对于老年患者及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应加强监测,注重用药宣教,及时随访。同时,临床在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必须重视该类药品的ADR,知晓预处理方法,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时严格考查用药指征,避免乱用及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严重的ADR不仅会造成患者痛苦,还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导致一系列医疗纠纷,医院应引起足够重视,对不合理用药及严重ADR及时干预,避免更严重的后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是减少ADR的重要措施,监测严重ADR,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孙美玲,李志荃,徐存军.医院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2015,10(11):1 683-1 686.

[2]王文沛,邵蓉.我国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现状及障碍分析[J].中国药事,2011,25(3):227-230.

[3]蒋宇利,张长荣.我院2007~2009年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76-77.

[4]闫正青.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J].医学信息,2009,1(11):74.

[5]谢代彬.372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15):2 317-2 318.

[6]董懿珍,张胜安,刘欣宁,等.262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与评价[J].中国药物警戒,2011,8(11):687-689.

[7]崔琪,闫素英.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8):654-656.

[8]尹玲.抗肿瘤药物所致严重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6):145-146.

[9]藏蓓蓓.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总结与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3):257.

[10]李达,秦先涛,周艳.某院20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6,13(1):49-51.

[11]崔丽芝,陈曦,李航.回顾性分析312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J].医药前沿,2014,4(7):55-56.

Analysis of 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 Reports in 81 Cases

Mou Ping,Lan Boen,Wu Mengxuan
(Zigo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Zigong,Sichuan,China643020)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erious ADR in the hospital,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actors of its occurrence,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rational drug use and safe drug in clinic.M ethods81 cases of serious ADR reports in 2013-2015 of the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Comprehens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patient,the type of drugs involved 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he outcomes.ResultsA total of 81 cases of serious ADR were collected,most of which(66.67%)occurred at the age over 50;and the most common were mainly caused by hypoglycemic blood pressure and cardiovascular drugs(27.16%),anticancer drugs(25.93%)and antibacterial drugs(17.28%);injection(56.79%)and oral(43.21%)were the main drug types;involved organ or system were mainly blood system damage(29.63%),digestive system damage(17.28%),skin and appendages(14.81%);improved clinical outcomes 60 cases(74.07%),cured 17 cases(20.99%),no improvement 3 cases(3.70%),died 1 case(1.23%).ConclusionAge,various diseases,drug combination,the toxicity of the drug and other factors lead to the serious ADR.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ational drug in hospital,preven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erious ADR the hospital should strengthen monitoring the elderly′s drugs,anticancer drugs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strengthen drug education and medication guide on the patient.

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verse events;analysis;reports;rational drug use

R954

A

1006-4931(2016)12-0085-04

牟萍(1974-),女,四川自贡人,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药事质量控制、医院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电子信箱)mupingysw@163.com。

(2016-01-10;

2016-04-08)

猜你喜欢

类药物抗菌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