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市雁塔社区糖尿病患者降糖药合理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6-11-11薛斌利斯景萍

中国药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降糖药服用药品

薛斌利,斯景萍

(陕西省血液中心,陕西西安710061)

西安市雁塔社区糖尿病患者降糖药合理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薛斌利,斯景萍

(陕西省血液中心,陕西西安710061)

目的指导糖尿病患者正确治疗、合理用药,发挥药物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走访西安雁塔区各社区100例糖尿病患者,了解其用药现状、治疗方法和身体状况,并按年龄、是否规范治疗及文化程度高低进行分组,找出用药缺陷和治疗中的误区与产生药品不良反应、糖尿病并发症的潜在对应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误区表现为: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对西药畏之如虎,偏信广告服用假药或保健品类降糖药,贻误病情,并对身体造成了伤害;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注意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自我治疗,用药单一,并有轻重不同的药品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文化程度较低者对降糖药类型、作用机理知之甚少,茫然用药造成降糖药的滥用、误用,又不结合其他方法协助治疗,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不按规范治疗和不用辅助治疗措施,以及文化程度不高而对降糖药类型、药理知之甚少,造成降糖药的滥用、误用,引起轻重不一的药品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社区;糖尿病;降糖药;药品不良反应;糖尿病并发症;合理用药

糖尿病是继癌症、心血管病后危害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又一大杀手。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夜生活的丰富多彩,晚餐丰盛,进食细粮、大鱼大肉高脂肪类食物的增多,导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递增,且向年龄偏低趋势发展[1]。笔者调查了社区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生活习惯、用药情况,以及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和糖尿病并发症,找出用药缺陷和治疗误区,以利于纠正和改进不良习惯,旨在促进合理用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对西安市雁塔区各社区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走访,发放调查表,了解其糖尿病药品不良反应和糖尿病并发症情况。

1.2调查内容与方式

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用药情况、日运动量、糖尿病药物类型、作用机理进行调查。按用药现状和治疗方法的类型进行归类,并按年龄段和文化程度高低进行分组。同时也对社区医院、卫生所进行咨询,了解当前社区普通百姓糖尿病的治疗情况,包括所采取的治疗方法、辅助治疗措施,以及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和糖尿病并发症。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治疗情况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治疗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治疗情况

2.2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按照是否接受正规治疗、经常监测、规范用药、运动锻炼、控制饮食等将100例患者分为不正规治疗组(58例)和较正规治疗组(42例)进行对照分析,比较药品不良反应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2]。药品不良反应以出现胃肠道反应(便秘、腹泻、厌食)、皮肤过敏反应(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和肝肾损害为依据。糖尿病并发症以末梢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综合征为依据,主要以问卷调查和查询患者医院诊断病历结合口头询问形式进行。结果见表2。

2.3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根据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对糖尿病知晓及6种降糖药的了解情况,以及是否重视辅助治疗,将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组(60例)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组(40例)进行对比。结果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概况、降糖药种类及其机理知之甚少,也不重视辅助治疗,产生用药误区,导致药物乱用、误用而贻误病情,且产生药品不良反应、糖尿病并发症,文化程度高者情况相反[3],见表3。

表2 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例(%)]

表3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例(%)]

3 讨论

3.1相关因素

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较重视治疗,也能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重锻炼和饮食控制[4-6],但部分老年患者偏信广告、保健品类药物,年龄越小越不重视正规和辅助疗法。药品不良反应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文化程度也有一定关系,文化程度越高,对降糖药种类、机理了解越透彻,就能按正规用药治疗,也能积极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则药品不良反应和糖尿病并发症越低,反之则越高[4]。

3.2治疗及用药误区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方法及使用糖尿病药物的误区存在以下几种情况,这些都是造成药品不良反应和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其中,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因必须用胰岛素治疗,而胰岛素在医院外难以买到,故乱投医的情况较少,出现误区以非胰岛素依赖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较多。

轻信广告及保健品宣传:这类患者当查出糖尿病后,经正规医院诊断服用一段时间西药后相继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就轻信药品广告的蛊惑宣传,认为西药不良反应大,伤害身体,恐惧西药治疗,忌惮服用西药,愿意服用保健品类药,如个体医院自制的中成药和报纸广告宣传的保健品类“降糖药”,他们认为这些药品的不良反应较小,对身体无害。调查结果显示,55岁以上患者中有60%,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患者对这类药品情有独钟。如服用苦荞胶囊、胰复生、生命唐安、蜂胶以及最近广为宣传的虾青素、铁皮石斛、厚德蜂胶等保健品类药。2013年7月11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北京一佰保健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山芪参胶囊在市场非法销售,危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经执法部门检测,山芪参胶囊含盐酸丁二胍,毒性如同砒霜,属慢性毒药,有患者服用后出现了药品不良反应。这类患者因听信广告宣传乱服假药耽误医治,有些已产生药物伤害事件和糖尿病并发症。

不按规定坚持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40~55岁人群中,约有50%的患者能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控制饮食,也能参加锻炼;还有50%的患者也能坚持药物治疗,但不注意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有些病情较轻的患者,可服用中药或少量西药,主要靠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就能达到目的,但这类患者主要靠大量服用西药降糖;由于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家庭负担重,没有时间锻炼或下班后太累、生活懒散的缘故,患者往往是靠长期服西药或加大剂量控制血糖,也不经常监测血糖;有些长期服用1种药,产生耐药性也不换药;有些则服药而不对病症,也达不到较好控制血糖的目的,反而导致病情越来越重。

确诊后自行治疗:还有一类患者在首次看医生治疗后,由于病史长,加之工作繁忙,去医院怕麻烦,就自行在药店购买药物后根据说明书服药,当使用1种药物较长时间后感觉到身体不适,也不去医院征求医生意见。患者本来对糖尿病药知之甚少,而市场上糖尿病药品又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有些药同类异名,作用相同,导致患者重复使用甚至滥用。这类患者约占被调查糖尿病患者的20.00%。

3.2治疗及用药指导

糖尿病并发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未规范治疗、辅助疗法不合理及用药不正确息息相关,要减少其发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病情较轻者着重辅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倡导着重于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锻炼[7],也可中西医结合,服用不良反应少、作用温和的降糖药和一些疗效确定的降糖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参芪胶囊、黄连降糖片等[8]。也可服用降糖中药方剂,治疗总则为润肺养胃、补脾益肾,下消者则补肺滋肾,中消者则滋肾补脾,上消者则清胃润肺,基本方剂包括五味子、牡丹皮、玄参、麦冬、白术、茯苓、天花粉、肉桂、黄连、生地、黄芪、枸杞子、大黄、黄柏、山药、淫羊藿、熟地黄等,可酌情加减[9]。体重超标患者可适量服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有减轻体重、调节血脂的作用。因为每种药品都有不良反应,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损害,降糖药用多了、用久了,机体就会依赖药物促进糖转化,而减弱或取代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分解糖的功能,使人的胰岛功能退化、减弱或消失,故应着重保护和诱发恢复患者机体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医务工作者正确引导:对于那些不进行正规治疗,热衷于各种保健品或假药类“降糖药”的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应督促其正规治疗,社区医务工作者要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宣传[10],耐心地解释,指导其相信科学,不听信“野广告”宣传,必须到正规医院根据自身状况和病情正确、合理地选择药物,施以科学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以免耽误治病时机。

定期监测和检查血糖:对于那些症状较重需坚持服药的患者,要按时进行血糖和身体状况的监测和观察,并定期去医院检查,如果服同一类药物时间太长,已无效果或效果甚微,身体已出现药物抵抗反应和药品不良反应,则应停药,在医生指导下换用其他种类适合的降糖药治疗[11]。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较重者可结合中药治疗:对于有便秘、腹泻、厌食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者,也可尝试西药和有明显降糖作用的中成药或中药汤剂结合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茯苓、白术、黄芪、葛根等含有黄酮、苷类的中药均有降糖作用。如患病久,长期服用西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如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胃脘痞满、胀闷隐痛、不适感觉,或恶心、呕吐、纳呆等临床症状时,可结合这类中药治疗。补中益气汤加减可治疗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其组方为黄芪、葛根各20 g,人参、茯苓、枳壳各15 g,白术、甘草、柴胡、制半夏、陈皮各10 g;水煎服,1日1剂,分2次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38%,总有效率为91%,而对照组治愈率为16%,总有效率为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疗效显著,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12]。

3.3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学习与宣传

糖尿病患者要自觉学习糖尿病知识,了解药物,认识药物的类型及作用机理,熟悉“同药异名”情况,不乱服药,做到明白用药[6]。建议国家重视近些年来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慢性病的发展态势,督促卫生主管部门加大社区医疗服务人力和设施的投资,从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条件上加强和改进,社区医务工作者要对各种病症患者进行走访,并进行正确的治疗指导[10,13];应用张贴广告栏、壁报等形式宣传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知识及各类病症新药及糖尿病药物的介绍,使患者能得到明白、有效、合理、正确的治疗和指导,不乱投医而耽误病情。

[1]郭世彪,程春梅.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8):1 066-1 068.

[2]刘小丽,王文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2):212-214.

[3]郭恒,刘佳铭,唐景霞,等.石河子居民糖尿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2):202-207.

[4]周海滨,雷林,彭绩.深圳市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6):653-655.

[5]朱雅静,朱立勤.利拉鲁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及炎症指标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1):88-89.

[6]孙胜男,赵维钢,董颖越,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9-233.

[7]何海燕,史树堂,王保芝,等.对于适当运动可防治糖尿病的新认识[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4):68-71.

[8]金祖汗,金捷,毛培江,等.黄连降糖片治疗糖尿病的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3,30(8):823-827.

[9]雷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3,28(10):1 548-1 549.

[10]徐幽琼,郑能雄,王春兰,等.社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1):1-4.

[11]饶建华,陈廷胜,禹腾波.糖尿病治疗药物-胰岛素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9):220-222.

[12]崔俊起.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胃功能紊乱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 617.

[13]张启新.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3):59-62.

Analysis of Usage Situation of Hypoglycemic Drugs and Rational Drug Use in Xi′an YantaCommunity

Xue Binli,Si Jingping
(Shaanxi Blood Center,Xi′an,Shaanxi,China710061)

ObjectiveTo provide correct guidance of diabetes treatment,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and let them play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and reduce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as well as diabetes complications.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diabetic in Yanta community were visited and their medication status quo,treatment methods and physical condi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age,educational level and whether

standard treatment.The potential correlation among the medication defects and treatment errors and the ADR thus generated as well as the diabetic complications.ResultsDiabetes treatment errors were as follows:some diabetic patients feared hypoglycemic agents,and believed in advertising of counterfeit drugs or medicine which adversely affected the illness and the body;some lacked control of diet and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physical exercise,with only selftreatment or taking single drug,and having different levels of ADR and complications;some had low education level and knew nothing about the hypoglycemic type 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resulting in abusing and misusing ofantidiabetic drugs,thus leading to ADR and complications.ConclusionSome of the diabetic patients don′t follow the standard treatment and don′t use secondary treatment;due to low educational level they know little about the type of hypoglycemic agents and the pharmacological information,resulting in abusing and misusing antidiabetic drug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ADR and complication.

community;diabetes;hypoglycemic agents;adverse drug reactions;diabetic complications;rational drug use

R954;R969.3;R977.1+5

A

1006-4931(2016)12-0015-04

薛斌利(1959-),大学本科,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药品不良反应和输血反应,(电子信箱)xuebinli08@163.com。

(2015-10-14;

2016-02-17)

猜你喜欢

降糖药服用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