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莱基的“超道德”思想
2016-11-10李维
卡莱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欧洲联合思想家之一,被西方学者称为“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了解卡莱基的“超道德”哲学思想,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泛欧”思想的政治价值观,客观评价“泛欧”思想及“泛欧”运动具有重要作用。
一
1914年,卡莱基开始在维也纳大学学习哲学和近代历史,他当时的理想是当一名大学哲学教授。1917年,卡莱基提交了博士论文《客观是道德的基础》,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答辩。紧接着,他发表了《道德与超道德》《新贵族》等一系列哲学、政论作品。卡莱基的这些思想、观点是当时欧洲社会思潮的缩影,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相当一批欧洲知识精英开始反思战争的原因。他们痛苦地认识到,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给欧洲带来物质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精神空虚、道德沦落的社会弊端。世俗的理性主义并未提高欧洲人的道德标准,相反给各国带来空前的战争灾难。对此,他们渴望回归旧有的文化传统,或是寻找一种新的思想道德体系,对欧洲的精神进行彻底救赎。正是在这种反思浪潮的推动下,卡莱基开始深入思考欧洲历史命运的问题。他指出,欧洲的衰落是有着深刻的思想道德原因的,“首先有欧洲人的堕落,才有欧洲的衰落”。他还认为,20世纪初在欧洲上演的世界大战悲剧,正是欧洲人几百年来道德持续衰落的必然结果。
卡莱基所说的道德衰落是指基督教道德的衰落,在他看来,衰落是基督教神学体系坍塌的伴生物。在中世纪,宗教、道德、科学是三位一体的,基督教道德是植根于基督教神学之中的。教会传扬的道德是上帝主宰下世界秩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更涉及到人与上帝的关系。因此,谁要是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体系,谁就动摇了道德的基础,也就破坏了道德本身。卡莱基认为,是启蒙运动决定性地导致了基督教道德的衰落。他解释道,启蒙思想家在挑战基督教神学信仰的同时,幻想着保留基督教道德伦理传统,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对耶稣基督的信仰与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道德是不可分割的”。卡莱基对此进行了形象的比喻:“这就像把地基毁了,房子拆了,却想保留屋顶一样。”
没有对神的信仰,也就没有一个价值体系,没有价值体系,也就没有道德。启蒙运动导致基督教神学的破产,随后必然是基督教理想主义价值体系的破灭,最后就是基督教道德的沦丧。卡莱基认为,启蒙思想家们试图用人的道德权威替代神的道德权威,企图把天堂地狱对人的管束转化为人的良心的自我约束,但他们最终发现,当人失去了和宇宙万物的联系,失去了和神的联系,就变得不爱神了,人们开始自爱,这也让人变得更加自私。上帝在欧洲人的信仰中死去了,在宗教上,他们成为怀疑论者,在伦理道德上,他们成为玩世不恭者。对此,卡莱基评论道:“在对待道德的问题上,启蒙运动并不成功,启蒙运动消灭了旧有的基督教世界观,没有建立起一种新的世界观……但客观上,启蒙运动为建立一种新的宗教、道德体系留下了空间。”
二
受到尼采哲学的启发和影响,卡莱基试图构建一种所谓“超道德”的思想价值体系。他认为,在基督教道德衰落后,应该有一种新的思想道德来替代它,新道德的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应当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它应该是科学的,而非愚昧的;是理性的,而非感性的,这就是所谓的“超道德”。
卡莱基进而解释道,“超道德”的目标是“美”,是向着“美”去发展。“美”是活力,是和谐,是支配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美”对“超道德”的认识是三重的:既是上帝的,也是自然和人的。受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影响,他认为,上帝是不关心道德问题的。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善与恶、幸与不幸的问题,否则世间就不会有野兽、疾病和可怕的灾难。事实上,上帝的原则是美的原则。大自然的盎然生机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自然只有一种指令,那就是美的指令。它命令鲜花,开放!它命令树木,成长!它命令动物,繁殖!所有的生物,都要美,要强大,要发展。达到某种特定的美是所有生物的最高责任。”同样,卡莱基认为,作为宇宙和自然中的人,首先追求的是“超道德”的原则。特别是从人的本能来看,人追随的是宇宙万物生存、发展的法则,道德是第二位的。人类社会无处不体现着“超道德”的原则,历史上的伟人、英雄、天才、智者都是“超道德”的化身。古罗马的凯撒、近代德国的歌德等都不是圣人,而是“超道德”的杰出代表。卡莱基还指出,民众都有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美”的原则尊崇辉煌、奢华的倾向,他们被美的事物所鼓舞、所震撼,这种美学动力是王朝统治千百年来得以延续的主要原因之一。“超道德”的理想和精神,例如对荣誉、尊严、统治、权力的追求和向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超道德”思想反映了卡莱基对现代西方文化的失望和不满。他梦想着发明一种后基督教时代的道德价值体系,来阻止欧洲道德的衰落,挽救欧洲的命运。正是从这些哲学观念出发,卡莱基运用逻辑推理,逐步引伸出“新贵族”的政治理念。他认为,既然“美”是自然、社会的基本法则,那么,在人类社会中,自然应该由少部分强者来统治大部分弱者,而且也只有这少部分强者才会真正信奉、拥有、遵循“超道德”的观念。就像古代的贵族和骑士,他们的理想是超道德的、浪漫的。卡莱基还发现,现代市民社会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市民的理想则是道德的、现实的,追求物质利益的。在这样一个“道德”社会中,如果多数弱者统治着少数强者,就完全违背了“美”的自然、社会法则。在他看来,非物质化的、少众的、专制的、唯美的古代社会,是与物质化的、大众的、民主的、唯利的现代社会相对立的。而前者无疑更能体现“美”的原则,更符合“超道德”的评价标准。因此他相信,如果欧洲想完成自我救赎,就必须摒弃现代的“唯物主义”和“玩世不恭”,在精神上大力弘扬“超道德”。
三
卡莱基的“超道德”思想和“新贵族”政治观,对其“泛欧”联合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影响。在理论方面,卡莱基对“泛欧”前途的认识是非民主的。事实上,卡莱基对民主制仅仅采取了“合作”的态度。在他看来,既然一战后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民主派赢得了胜利,那么就只能承认现实,在此基础上先联合起来,因为总不能“在欧洲各国发动战争,推翻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然后再搞欧洲联合”。对于“欧洲合众国”的未来,卡莱基从不认为是民主主义的。相反,他强调:“我对精神贵族的前途和必要性的看法没有改变。”
正是在他的积极推动、影响下,两战期间的欧洲联合思想从教士、政治家、知识精英们的乌托邦设想发展成为欧洲各国政府间的、具体的外交方案,“欧洲”观念的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质的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说,卡莱基无愧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的称号。
【李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 诗